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识字习文的知识技能和培养其言语能力,它还应该注重发挥文本在情感上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到精神的鼓舞,产生情感的共鸣。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所指出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情感目标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着教材、教师和学生。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潜心入文,亦静亦动;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充盈着丰美的情境,充满着丰富的体验,充溢着丰致的启迪;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情感飞扬,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裕着精神的幸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感到,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就应师情启生情、创境激生情、读悟深生情、明理升生情、实践炼生心。
一、师情启生情
小学语文的每一篇教材都充盈着丰富的情感。《黄山奇松》流露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激荡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张力,《第一次抱母亲》讴歌着浓浓慈母恩,深深赤子心……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仅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更应该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语文教师应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然而由于小学生受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限,他们对文本中有些文字、语言本义的理解往往还只能是一个初步,这就会影响他们对语言所承载的情感的认识和把握。但是,他们的思维更富有直观形象性,他们又比较容易被现实的情感所感染。为了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教师就必须充分地理解教材中的“情”,以师情启生情。诚如教育家第斯多惠在他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所言:“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不难理解,教师这一情感的准备要在对文本的反复研读中完成,要始终牢记“唯有自己有情,才能让学生动心”“唯有自己有情,才能让学生感受”。亲切自然的体态语言、蕴涵真情的口笔语言、适时而发的激情语言都能启迪学生情感的火花。
二、创境激生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认为:“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因此,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然地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例如,激发真情的背景音乐,烘托真情的投影挂图,点燃真情的多媒体课件……都能让学生迅速身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例如,教授《黄山奇松》一课时,教师出示的一幅黄山的放大投影图片上山峰奇丽,奇松俊秀,云雾缥缈,如仙境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向往美、追求美的幼小心灵。随即,幽幽古筝的旋律在教室里响起,委婉动人,孩子们的思绪一下子进入情景之中;接着,音频传送出的画外音清晰、甜美地介绍着黄山的概况,使学生“未入文,先入情”。教学中,优美的乐声不断,美丽的图片相随,充满美感的语言引导,学生始终“情”在文中,“人”在文中,感受、领悟黄山奇松的神奇与美丽。可见,情境造成多种感官的冲击能引起学生的情感涌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作品的意蕴。
三、读悟深生情
教师的真情启迪,情境的渲染引发,学生的情感火苗已经点燃,但他们此时的情感还是模糊的、粗浅的、暂时的。情自悟来,悟由读生,读中得悟,悟中生情。要使学生随着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领悟、内化,情感得以逐渐清晰、深入、持久,最终达到“与文共鸣”的理想境界,这种“得悟深情”是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读悟的过程也是情感不断孕育、深化的过程,读、悟两者可谓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例如,《望月》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注意到这里的动词“镀”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点击课件“镀”字)
生:指通过电解,使一种金属均匀地附着在另一种金属或物质上。
师:对,这是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我们能从这个“镀”字感受到什么呢?
生伴随乐声,静心品味。
生1:月光吐洒着清辉,这清辉洒得多么均匀,涂抹得多么柔和。
生2:月光在精心地打扮着夜晚的景物,使得略显暗淡的画面有了光泽。
生3:读着,读着,我在月夜清幽旷远的气氛中沉醉了。
……
师:是呀,这个“镀”字用得真精准。让我们用朗读来传递心中的月夜之美。
学生朗读。
一个小小的“镀”字,语文教师和孩子一起敏锐、深入、真实地在“读”中求“悟”,在“读悟”中“深情”。需要学生“悟”的往往是文本最精妙的所在,段落、词语、标点;句式、语序、修辞……都是作者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之笔,我们要智慧地进行预设,智慧地捕捉生成,关注语言,聚焦文字,和孩子们一起在读与悟间感受文本的内涵,完成情感的深化。
四、明理升生情
完美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情与理的交汇,是真情与智慧的交融。这里的“情”,是真情、深情、热情、激情、诗情、至情……而“理”,则是深层次的思考、推理、剖析、明辨、批判、包容、归纳、提升、证明……课堂中,唯有涌动着饱满的热情、飞扬的激情、绚烂的性情、蕴藉的深情、流淌的诗情,教学才可能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热爱、柔情、眷恋、期待;唯有全面、抽象、本质的思辨才会有理智的决断、内心的震撼。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积聚的刹那,适时地点一点,拨一拨,稚嫩的情感就会闪现出理性的光芒,升华到更加完美的境界,教师、教材、学生就会达到“文我合一”的哲理境地。例如:《二泉映月》作为一篇以人物为中心的文章,能体悟其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是情感提升的最高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智慧的“点睛”引导,对于学生通过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走进人物伟大的灵魂,完成情感的升华定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指着多媒体课件中阿炳的形象,动情地发问:“他微笑着,苦难一生的阿炳微笑着,你读懂这微笑了吗?”“此时此刻,你理解了‘奇妙’的内涵和蕴意了吗?”“《二泉映月》,不朽的乐曲。是什么真正不朽?”一个个立足语言本体、关注精神境界的“点睛问题”相继提出,把学生的思维推上了更高的台阶,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从表面走向了深层,已不再是初读时的冲动而是真正达到了认识上的飞跃。
五、实践炼生心
通过师情“启”、创境“激”、读悟“深”、明理“升”,学生基于文本,发于内心的情感充盈。高效的语文教学,还应适时通过融合丰富情感体验和语言实践,让学生创生语言,同时将情感脉动成丰厚永久的心灵震颤,达到完善心灵世界的最终目标。
例如,《理想的风筝》的教学片段:
(出示刘老师放飞风筝图)
师: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上了蓝天,他仰望蓝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你看到了刘老师怎样的神情?你听到了刘老师怎样的心声?
学生自由表达
师:这样的强者,这样的领航者,我们作为他的学生又将拥有怎样的豪情与壮志呢?
出示:
人生是不平坦的,但我 ______;
生活是不平静的,但我 _______;
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我_______。
(学生自由交流)
教学的高潮,教师设计了一组想象型的语言实践,立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引领学生品味文字,澎湃情感,深入想象,充分表达,引领孩子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与体会语句的深刻内涵。语言的厚度在这里叠加,思维的深度在这里延伸,情感对学生精神世界的锤炼力度不断加强。孩子的言语世界与心灵世界自由舒展,自然完善,和谐共生。
语文课堂应是充溢生命气息的课堂,是张扬生命活力的课堂,更是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应始终充盈着美好真挚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孩子们创设情感环境,注重挖掘情感因素,升华其情感体验,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自己在读悟中获得的情感修炼所带来的快乐,在文字的世界里丰富、成就自己的情感世界,不断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品位。
一、师情启生情
小学语文的每一篇教材都充盈着丰富的情感。《黄山奇松》流露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激荡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张力,《第一次抱母亲》讴歌着浓浓慈母恩,深深赤子心……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仅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更应该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语文教师应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然而由于小学生受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限,他们对文本中有些文字、语言本义的理解往往还只能是一个初步,这就会影响他们对语言所承载的情感的认识和把握。但是,他们的思维更富有直观形象性,他们又比较容易被现实的情感所感染。为了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教师就必须充分地理解教材中的“情”,以师情启生情。诚如教育家第斯多惠在他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所言:“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不难理解,教师这一情感的准备要在对文本的反复研读中完成,要始终牢记“唯有自己有情,才能让学生动心”“唯有自己有情,才能让学生感受”。亲切自然的体态语言、蕴涵真情的口笔语言、适时而发的激情语言都能启迪学生情感的火花。
二、创境激生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认为:“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因此,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然地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例如,激发真情的背景音乐,烘托真情的投影挂图,点燃真情的多媒体课件……都能让学生迅速身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例如,教授《黄山奇松》一课时,教师出示的一幅黄山的放大投影图片上山峰奇丽,奇松俊秀,云雾缥缈,如仙境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向往美、追求美的幼小心灵。随即,幽幽古筝的旋律在教室里响起,委婉动人,孩子们的思绪一下子进入情景之中;接着,音频传送出的画外音清晰、甜美地介绍着黄山的概况,使学生“未入文,先入情”。教学中,优美的乐声不断,美丽的图片相随,充满美感的语言引导,学生始终“情”在文中,“人”在文中,感受、领悟黄山奇松的神奇与美丽。可见,情境造成多种感官的冲击能引起学生的情感涌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作品的意蕴。
三、读悟深生情
教师的真情启迪,情境的渲染引发,学生的情感火苗已经点燃,但他们此时的情感还是模糊的、粗浅的、暂时的。情自悟来,悟由读生,读中得悟,悟中生情。要使学生随着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领悟、内化,情感得以逐渐清晰、深入、持久,最终达到“与文共鸣”的理想境界,这种“得悟深情”是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读悟的过程也是情感不断孕育、深化的过程,读、悟两者可谓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例如,《望月》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注意到这里的动词“镀”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点击课件“镀”字)
生:指通过电解,使一种金属均匀地附着在另一种金属或物质上。
师:对,这是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我们能从这个“镀”字感受到什么呢?
生伴随乐声,静心品味。
生1:月光吐洒着清辉,这清辉洒得多么均匀,涂抹得多么柔和。
生2:月光在精心地打扮着夜晚的景物,使得略显暗淡的画面有了光泽。
生3:读着,读着,我在月夜清幽旷远的气氛中沉醉了。
……
师:是呀,这个“镀”字用得真精准。让我们用朗读来传递心中的月夜之美。
学生朗读。
一个小小的“镀”字,语文教师和孩子一起敏锐、深入、真实地在“读”中求“悟”,在“读悟”中“深情”。需要学生“悟”的往往是文本最精妙的所在,段落、词语、标点;句式、语序、修辞……都是作者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之笔,我们要智慧地进行预设,智慧地捕捉生成,关注语言,聚焦文字,和孩子们一起在读与悟间感受文本的内涵,完成情感的深化。
四、明理升生情
完美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情与理的交汇,是真情与智慧的交融。这里的“情”,是真情、深情、热情、激情、诗情、至情……而“理”,则是深层次的思考、推理、剖析、明辨、批判、包容、归纳、提升、证明……课堂中,唯有涌动着饱满的热情、飞扬的激情、绚烂的性情、蕴藉的深情、流淌的诗情,教学才可能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热爱、柔情、眷恋、期待;唯有全面、抽象、本质的思辨才会有理智的决断、内心的震撼。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积聚的刹那,适时地点一点,拨一拨,稚嫩的情感就会闪现出理性的光芒,升华到更加完美的境界,教师、教材、学生就会达到“文我合一”的哲理境地。例如:《二泉映月》作为一篇以人物为中心的文章,能体悟其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是情感提升的最高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智慧的“点睛”引导,对于学生通过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走进人物伟大的灵魂,完成情感的升华定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指着多媒体课件中阿炳的形象,动情地发问:“他微笑着,苦难一生的阿炳微笑着,你读懂这微笑了吗?”“此时此刻,你理解了‘奇妙’的内涵和蕴意了吗?”“《二泉映月》,不朽的乐曲。是什么真正不朽?”一个个立足语言本体、关注精神境界的“点睛问题”相继提出,把学生的思维推上了更高的台阶,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从表面走向了深层,已不再是初读时的冲动而是真正达到了认识上的飞跃。
五、实践炼生心
通过师情“启”、创境“激”、读悟“深”、明理“升”,学生基于文本,发于内心的情感充盈。高效的语文教学,还应适时通过融合丰富情感体验和语言实践,让学生创生语言,同时将情感脉动成丰厚永久的心灵震颤,达到完善心灵世界的最终目标。
例如,《理想的风筝》的教学片段:
(出示刘老师放飞风筝图)
师: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上了蓝天,他仰望蓝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你看到了刘老师怎样的神情?你听到了刘老师怎样的心声?
学生自由表达
师:这样的强者,这样的领航者,我们作为他的学生又将拥有怎样的豪情与壮志呢?
出示:
人生是不平坦的,但我 ______;
生活是不平静的,但我 _______;
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我_______。
(学生自由交流)
教学的高潮,教师设计了一组想象型的语言实践,立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引领学生品味文字,澎湃情感,深入想象,充分表达,引领孩子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与体会语句的深刻内涵。语言的厚度在这里叠加,思维的深度在这里延伸,情感对学生精神世界的锤炼力度不断加强。孩子的言语世界与心灵世界自由舒展,自然完善,和谐共生。
语文课堂应是充溢生命气息的课堂,是张扬生命活力的课堂,更是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应始终充盈着美好真挚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孩子们创设情感环境,注重挖掘情感因素,升华其情感体验,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自己在读悟中获得的情感修炼所带来的快乐,在文字的世界里丰富、成就自己的情感世界,不断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