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除了在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之外,高校大学语文素质教育还存在着教材问题、教学方法、师资配置等方面的不足。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试给出对策:以一为主,多种为辅,选编校级教材;授课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选拔与培训。
【关键词】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双导师制”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SJYYB-15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60-01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的理、工、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其实,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正如陈思和指出:“语言文学,正是这个人文传统中最为基础、最为感性、最贴近审美情感的部分,也是与我们民族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部分。”[1]爱因斯坦也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2]
然而,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境遇很尴尬。除了在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之外,高校大学语文教育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教材问题
当前《大学语文》教材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选文太陈旧,许多课文中学已学过。如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第九版)中,就有《蒹葭》、《我与地坛》、《饮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赤壁赋》等篇目是高中语文教材内容;邢福义主编《大学语文》中,亦是如此。二是内容太多,课时少。大学语文只有36个课时,教材内容繁复。邢福义教材共43篇课文,徐中玉教材89篇课文,在规定的课时内远远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三是没有凸显时代感。相较于高中语文老师把周杰伦的歌、方文山的歌词搬上课堂,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略显陈旧。
二、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缺少现代性和互动性。现在的大学语文多是大班教学,一二百人在一间阶梯教室里听课。由于受场地和时间得限制,老师们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既没有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又没有百家讲坛般的风雅有趣。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的喜欢程度大打折扣。
语文教学更离不开交流和沟通,加之大学课堂本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包容性的地方,应该多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应适时引入谈论法等,积极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这样的大学语文课堂才能够充满活力。
三、师资配置
目前,全国把“大学语文”列为全校必修的院校约为40所。高校大语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偏大,学历基本不高,学科背景比较单一,还有很多是本科毕业后在其他教学岗位上转调过来的,还有从中学调动来的老师、从其他教学或行政岗位转过来的情况。
这些因素其实已经影响到了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甚至成为其继续向前发展的障碍。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试给出解决办法:
一、以一为主,多种为辅,选编校级教材
当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版本多达十几种以上。大部分教材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选编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作品;还有一些教材是按体裁分类,以诗歌、散文、小说几大块构成。还有教材是按照主题编排的。
在这种情况下,精选一种质量过关、有影响力的教材非常必要。精选一种为主,几种为辅。建议编写校级教材,选编具有本校特色、老师们自己擅长、兼具人文性與实用性的课本。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授课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曾有研究者指出:“大学语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思维方式’方面的深度训练和‘文化视野’方面的空间拓展。”[3]笔者曾经在自己的大学语文课堂上探索多样的授课形式:
1.开展专题讲座。
譬如陶渊明的作品。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形象上。事实上,这种解读存在许多误解与偏颇之处,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陶渊明的。因此笔者做成讲座《品读真实的陶渊明》,从陶渊明“少年家居读书时期”、“中年时仕时隐时期”、“晚年隐居不仕时期”讲起,选取每个时期代表性的作品,剖析陶渊明作品中的思想内容,进而分析他当时的心境,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2.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邢福义所编教材中有一篇《伤逝》,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涓生与子君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却因无聊烦琐的家庭生活和失业所导致的经济困顿而不得不以悲剧告终。作者把同时代人描述的自由恋爱的颂歌作为时代的悲歌来表现,体现了作者对于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深刻思考。
在讲授完课文之后,我引导大家讨论“造成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从涓生和子君生活的时代原因的角度剖析;也有同学从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的角度分析;讨论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选拔与培训
当前高校大语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过滤教师队伍,引进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因此,应该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并且建立起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另外,也应该注重理论研究,多开展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学术交往活动。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各大高等学校在重视、多加投入,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之后,必将能迎来大学语文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思和:《大学语文实验教程·序言》,张新颖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页。
[2]爱因斯坦:《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引自《大学活页文库·第一辑》,华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页。
[3]杨林:《大学语文教育中“语文—人文—文化”内容拓展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第146页。
作者简介:
赵婧(1983年5月-),女,安徽萧县人,安微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的教研工作。
【关键词】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双导师制”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SJYYB-15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60-01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的理、工、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其实,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正如陈思和指出:“语言文学,正是这个人文传统中最为基础、最为感性、最贴近审美情感的部分,也是与我们民族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部分。”[1]爱因斯坦也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2]
然而,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境遇很尴尬。除了在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之外,高校大学语文教育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教材问题
当前《大学语文》教材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选文太陈旧,许多课文中学已学过。如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第九版)中,就有《蒹葭》、《我与地坛》、《饮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赤壁赋》等篇目是高中语文教材内容;邢福义主编《大学语文》中,亦是如此。二是内容太多,课时少。大学语文只有36个课时,教材内容繁复。邢福义教材共43篇课文,徐中玉教材89篇课文,在规定的课时内远远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三是没有凸显时代感。相较于高中语文老师把周杰伦的歌、方文山的歌词搬上课堂,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略显陈旧。
二、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缺少现代性和互动性。现在的大学语文多是大班教学,一二百人在一间阶梯教室里听课。由于受场地和时间得限制,老师们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既没有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又没有百家讲坛般的风雅有趣。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的喜欢程度大打折扣。
语文教学更离不开交流和沟通,加之大学课堂本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包容性的地方,应该多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应适时引入谈论法等,积极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这样的大学语文课堂才能够充满活力。
三、师资配置
目前,全国把“大学语文”列为全校必修的院校约为40所。高校大语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偏大,学历基本不高,学科背景比较单一,还有很多是本科毕业后在其他教学岗位上转调过来的,还有从中学调动来的老师、从其他教学或行政岗位转过来的情况。
这些因素其实已经影响到了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甚至成为其继续向前发展的障碍。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试给出解决办法:
一、以一为主,多种为辅,选编校级教材
当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版本多达十几种以上。大部分教材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选编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作品;还有一些教材是按体裁分类,以诗歌、散文、小说几大块构成。还有教材是按照主题编排的。
在这种情况下,精选一种质量过关、有影响力的教材非常必要。精选一种为主,几种为辅。建议编写校级教材,选编具有本校特色、老师们自己擅长、兼具人文性與实用性的课本。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授课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曾有研究者指出:“大学语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思维方式’方面的深度训练和‘文化视野’方面的空间拓展。”[3]笔者曾经在自己的大学语文课堂上探索多样的授课形式:
1.开展专题讲座。
譬如陶渊明的作品。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形象上。事实上,这种解读存在许多误解与偏颇之处,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陶渊明的。因此笔者做成讲座《品读真实的陶渊明》,从陶渊明“少年家居读书时期”、“中年时仕时隐时期”、“晚年隐居不仕时期”讲起,选取每个时期代表性的作品,剖析陶渊明作品中的思想内容,进而分析他当时的心境,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2.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邢福义所编教材中有一篇《伤逝》,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涓生与子君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却因无聊烦琐的家庭生活和失业所导致的经济困顿而不得不以悲剧告终。作者把同时代人描述的自由恋爱的颂歌作为时代的悲歌来表现,体现了作者对于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深刻思考。
在讲授完课文之后,我引导大家讨论“造成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从涓生和子君生活的时代原因的角度剖析;也有同学从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的角度分析;讨论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选拔与培训
当前高校大语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过滤教师队伍,引进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因此,应该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并且建立起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另外,也应该注重理论研究,多开展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学术交往活动。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各大高等学校在重视、多加投入,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之后,必将能迎来大学语文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思和:《大学语文实验教程·序言》,张新颖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页。
[2]爱因斯坦:《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引自《大学活页文库·第一辑》,华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页。
[3]杨林:《大学语文教育中“语文—人文—文化”内容拓展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第146页。
作者简介:
赵婧(1983年5月-),女,安徽萧县人,安微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的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