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中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效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向、主题、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主动地、有兴趣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并在共同体阅读中感受体验的快乐,在师生、生生、亲子阅读中增进亲子感情,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共同体;教学效率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中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效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向、主题、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主动地、有兴趣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并在共同体阅读中感受体验的快樂,在师生、生生、亲子阅读中增进亲子感情,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高段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是学生感知文本、拓宽视野、感悟生活、形成兴趣的起点。我校以构建阅读共同体的形式拓宽、拓广、拓深学生阅读的视野,把一个人的阅读变为引领式阅读、发散式、活动式阅读,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达到新课标要求。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内合作阅读缺乏语文味
新课程改革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课内阅读教学,看似将文本的感知能力交给了学生,但实则也是在教授一种模式和套路,学生在解析课文的时候容易碎片化、全解化,缺乏语文味,纯粹只是为解析词语、解释句子而交流谈感受,组内成员之间交流后与交流前相比并没有太大提升,只是“和而求同”的群体思维展示,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个性思维、自主能力提升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展学交流看似“求异”,实则也是停留在文本表面。另外一方面,小组合作形式下的合作大都以交流、探讨为主,学生只是“纸上练兵”“合作”并没有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有效指导和全面发展的作用,没有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笔者认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是这样的合作还远远不够。这种小组合作模式只是一种假的共同体。
2.课外拓展阅读无具体指导策略
新课标对小学高段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列举出了相应的书目,目前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策略大都是以摘抄、读书笔记及写读后感等个体形式进行,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也许能从中获益良多,但是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阅读没有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一种思维没有变成多种思维,一种解读没有变成多重解读,爱阅读的学生启发不了不爱阅读的学生,对于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和读书笔记也不过都是走形式而已,这些问题真实并且赤裸裸地存在于我们的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因为阅读构建成有内涵、有价值的共同体。
3.阅读教学和生活实践脱节
学生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但是,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的是停留文本本身的词句训练,句段分析,往往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阅读与实际生活联系甚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只是检查作业,沟通缺乏深度和广度。
二、以“学习共同体”,解决阅读教学问题
我们不断地研究,不断实践,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与实践中发散思维,感悟分享与合作带来的阅读的快乐。构建阅读共同体可以很好地解决阅读教学以及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弊端。
“学习共同体”是指以完成共同的学习认为为载体,以促进全员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为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与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阅读共同体”就是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阅读,为了这一主题共同投入热情,并在这一共同领域的追求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能力。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教师作为其中的主导者,应创设多种交流的平台,促使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1.从形式上突破
构建阅读共同体,创建有师生阅读共同体、生生阅读共同体和亲子共同体。
教师是阅读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老师的引导与支持、鼓舞与帮助对于共同体品质的提升、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教师自身的阅读视野需要不断拓展、阅读趣味需要多元浸润,师生阅读共同体旨在引领、点拨和提升。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文本的直接感受者,同伴之间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阅读主题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阅读共同体,这样的影响远比教师更有吸引力,思维碰撞出的火花也更加精彩;亲子阅读共同体为家长和学生搭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沟通平台,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让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成为一种深度陪伴。
2.从内容上拓展
阅读共同体阅读的材料主要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为主,课内阅读是抓手,课外阅读是拓展和升华,将以主题式阅读为思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活动。
3.从策略上深化
在传统的个体摘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将尝试阅读共同体式教学方法,例如同伴荐读、教师导读、名师引读、师生共度、读书分享会、写作素材库、图书漂流记、小组文集、亲子读书笔记等,让阅读共同体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同伴的牵引和力量。
三、有效实践方法
1.构建阅读共同体,把阅读共同体从学习共同体中细化出来,既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又能形成独具学校特色构建阅读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填补了阅读共同体研究的空白。
2.利用阅读共同体的构建,创新阅读教学策略,提升课内阅读中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深度,对课外阅读进行有策略、有主题、有目的、有方向的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利用各种内容的阅读资源,在阅读共同体形式下,能进行资源的整合,由一本书拓展到读一类书,拓宽了学生阅读的范围。
4.在构建阅读共同体形式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形式的“微阅读”教学。
综上所述,构建阅读共同体,就是在创新和改革阅读教学形式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一体的阅读共同体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独具乐从小学特色的“分享与合作”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共同体;教学效率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中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效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向、主题、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主动地、有兴趣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并在共同体阅读中感受体验的快樂,在师生、生生、亲子阅读中增进亲子感情,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高段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是学生感知文本、拓宽视野、感悟生活、形成兴趣的起点。我校以构建阅读共同体的形式拓宽、拓广、拓深学生阅读的视野,把一个人的阅读变为引领式阅读、发散式、活动式阅读,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达到新课标要求。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内合作阅读缺乏语文味
新课程改革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课内阅读教学,看似将文本的感知能力交给了学生,但实则也是在教授一种模式和套路,学生在解析课文的时候容易碎片化、全解化,缺乏语文味,纯粹只是为解析词语、解释句子而交流谈感受,组内成员之间交流后与交流前相比并没有太大提升,只是“和而求同”的群体思维展示,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个性思维、自主能力提升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展学交流看似“求异”,实则也是停留在文本表面。另外一方面,小组合作形式下的合作大都以交流、探讨为主,学生只是“纸上练兵”“合作”并没有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有效指导和全面发展的作用,没有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笔者认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是这样的合作还远远不够。这种小组合作模式只是一种假的共同体。
2.课外拓展阅读无具体指导策略
新课标对小学高段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列举出了相应的书目,目前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策略大都是以摘抄、读书笔记及写读后感等个体形式进行,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也许能从中获益良多,但是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阅读没有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一种思维没有变成多种思维,一种解读没有变成多重解读,爱阅读的学生启发不了不爱阅读的学生,对于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和读书笔记也不过都是走形式而已,这些问题真实并且赤裸裸地存在于我们的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因为阅读构建成有内涵、有价值的共同体。
3.阅读教学和生活实践脱节
学生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但是,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的是停留文本本身的词句训练,句段分析,往往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阅读与实际生活联系甚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只是检查作业,沟通缺乏深度和广度。
二、以“学习共同体”,解决阅读教学问题
我们不断地研究,不断实践,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与实践中发散思维,感悟分享与合作带来的阅读的快乐。构建阅读共同体可以很好地解决阅读教学以及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弊端。
“学习共同体”是指以完成共同的学习认为为载体,以促进全员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为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与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阅读共同体”就是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阅读,为了这一主题共同投入热情,并在这一共同领域的追求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能力。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教师作为其中的主导者,应创设多种交流的平台,促使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1.从形式上突破
构建阅读共同体,创建有师生阅读共同体、生生阅读共同体和亲子共同体。
教师是阅读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老师的引导与支持、鼓舞与帮助对于共同体品质的提升、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教师自身的阅读视野需要不断拓展、阅读趣味需要多元浸润,师生阅读共同体旨在引领、点拨和提升。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文本的直接感受者,同伴之间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阅读主题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阅读共同体,这样的影响远比教师更有吸引力,思维碰撞出的火花也更加精彩;亲子阅读共同体为家长和学生搭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沟通平台,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让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成为一种深度陪伴。
2.从内容上拓展
阅读共同体阅读的材料主要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为主,课内阅读是抓手,课外阅读是拓展和升华,将以主题式阅读为思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活动。
3.从策略上深化
在传统的个体摘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将尝试阅读共同体式教学方法,例如同伴荐读、教师导读、名师引读、师生共度、读书分享会、写作素材库、图书漂流记、小组文集、亲子读书笔记等,让阅读共同体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同伴的牵引和力量。
三、有效实践方法
1.构建阅读共同体,把阅读共同体从学习共同体中细化出来,既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又能形成独具学校特色构建阅读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填补了阅读共同体研究的空白。
2.利用阅读共同体的构建,创新阅读教学策略,提升课内阅读中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深度,对课外阅读进行有策略、有主题、有目的、有方向的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利用各种内容的阅读资源,在阅读共同体形式下,能进行资源的整合,由一本书拓展到读一类书,拓宽了学生阅读的范围。
4.在构建阅读共同体形式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形式的“微阅读”教学。
综上所述,构建阅读共同体,就是在创新和改革阅读教学形式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一体的阅读共同体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独具乐从小学特色的“分享与合作”的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