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教师应遵循渗透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选材展现多元文化,律动中体验民间舞蹈,拓展中总结民歌特点,情境中感受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领略传统文化的绚丽之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学;律动体验;民族文化传承;蒙古族民歌
  传统音乐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相伴相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让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民族音乐传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是音乐教学基本理念之一。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渠道。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民间音乐每个年段都会涵盖其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文化传承,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自身对教材的分析能力以及民族音乐理解力,按照年段、类别进行整合,立足课堂,将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作为重要内容。要在课堂实践中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进而自觉传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3~6年级的孩子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他们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男女声音色,也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这是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善加利用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体验不同地区的民族歌舞,感受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同时,教师也需要从表现艺术、音乐感染力等角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把握和感知能力,开启音乐学习新模式,让音乐教学焕发出真正的生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
  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黄金时间,提升小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知程度,让学生爱上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现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些做法。
  1.选材中展现多元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而多民族音乐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通过欣赏和学习不同特色的音乐,树立小学生开放、包容、热爱多元文化的科学世界观。
  每册教材都有1~2个单元是中国民歌,教师不妨在学期初做一个整合,将其具体分类,由浅入深,从歌曲本身出发挖掘民族音乐元素及民族文化。例如,在音乐欣赏课《牧歌》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聆听音乐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辽阔壮丽的蒙古大草原和绚丽多彩的蒙古民族服饰,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学的内蒙古民族舞蹈。总之,立足于多民族国家文化传统,我们应当综合开展美育、德育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除了课本里涉及的多种欣赏曲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地民族音乐进课堂。一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民族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朴素哲学观,学生在学习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对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桔梗谣》等歌词、旋律、意境都非常好,其中张扬的活力、对劳动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等,都能深深地触动小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体悟多元文化的美好。
  2.律动中体验民间舞蹈
  音乐教师与小学生谈论民族文化,特别是在音乐课堂,往往显得单调枯燥。如何让学生从一首歌曲的教学中,既能学会唱又能掌握民族舞蹈风格特点,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蒙古民歌《小黄鹂鸟》,这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也是一首纯朴的情歌。五声调式,一段体结构,共四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蒙古短调的风格,了解蒙古文化,并学会声情并茂演唱,这是教学目标与教学难点。在课的初始,教师出示了草原风光以及策马扬鞭的视频,从情境中将学生拉近蒙古族。初听音乐,教师从情绪上启发:“你觉得这首歌曲情绪如何?”学生都能感受到欢快。接着,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四个乐句),每组做不同的动作:第一、二组做抖肩动作(一、二两个乐句节奏相同),第三组边走边压腕,第四组骑马扬鞭,而这套动作的背景音乐恰恰就是这首《小黄鹂鸟》。如此,学生在边听边律动中,既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结构,又学会了蒙古舞蹈。在降低歌曲教学难度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蒙古舞蹈独特的风格,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中略显质朴的性格。
  3.拓展中总结民歌特点
  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而民歌产生于人们日常生产劳作中,各地方的民歌特点不一样,甚至同一个民族都会有不同的分类。蒙古民歌和舞蹈一样很有特点。从体裁来分类,分为长调和短调。学生如何区分短调与长调?这对于擅长形象记忆的小学生来说,死记硬背理论是行不通的。所以,在拓展蒙古族民歌之前,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实践来感知,做到听得懂、辨得明。
  回到课例《小黄鹂鸟》,律动数遍之后,教师出示歌谱,让学生再次聆听。“你知道这首歌曲有几句吗?”学生不难发现共4句。而短短4句,节奏相近,较为规整,用牧民们常用的衬词来哼唱全曲。特别是最后一句,把拖腔的音乐特色用声音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亲身感受到这首歌曲比较短,最后一句是拖腔,旋律非常美。教师则适时总结:这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短调通常篇幅短小、结构匀称、节奏规整,舞蹈礼俗、狩猎歌(蒙古族民歌体裁)等都涵盖其中,最后一句常常还会用拖腔。至此,相信学生都能了解蒙古族短调的特色,可以再次创设情境,用对比的方法聆听《辽阔的草原》《牧歌》等长调歌曲。这样,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得出结论:长调的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往往篇幅较长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听辨的游戏环节,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区分长调和短调的方法。
  在这段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精妙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律动、实践、感知中学习民歌,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从而自然渗透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4.情境中感受文化氛围
  除了分析作品特点,更重要的是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多角度欣赏民族音乐,感受其文化氛围。教师要创设情境、利用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學音乐欣赏教学大多以乐器和歌曲内容欣赏为主,如二胡、古筝、长笛、马头琴等乐器在欣赏曲目中都有体现,教师可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乐器的演奏美。比如,在教学欣赏曲目《步步高》时,除了播放音频外,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演唱这首乐曲,然后把二胡的演奏运用到整个过程,以娴熟的演奏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让学生产生代入感,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效果。对于《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师不妨播放相关影视资料片段,让学生体会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载歌载舞的现场感。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材中的很多曲目,教师都可以结合流行唱法给学生展示。如欣赏课《森吉德玛》,通过流行(黑鸭子)与传统(胡松华)版本比较欣赏的手法,既可以展示出蒙古族短调民歌曲调精悍、歌词质朴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理解和学习音乐,从而启发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
  小学生对于文化层面的知识尚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他们倾向于接受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扑面而来的文化表征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让学生在欣赏、品鉴、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感知,为他们营造活跃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从而增进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豪感、使命感。
其他文献
[摘要] 体育中考实施以来,学校体育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同时,初中阶段学生文化课业负担不断增加,这对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诸多挑战。如何让体育家庭作业落到实处,有效助推学生体育成绩的提升是研究的重点;实施策略上,从作业的选择设计、布置平台、反馈评价、成绩记录等角度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实施策略  近年来,苏州市体育中考改革后,体育总分由40分变为50分,这一政策变化让很多学生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民乡村旅游创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社会嵌入理论认为,个体嵌入于特定社会关系和结构中,依据其嵌入程度作出相应的符合个体主观目
[摘要] 小学低年级语文生态阅读的构建,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阅读要求和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认知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了解阅读需求,呵护求知欲,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热爱阅读、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具体表现在目标的选择性、方法的灵活性、活动的互动性和课堂的发展性四个方面。  [关键词] 生态阅读;目标;方法;活动;课堂  近年来,生态教育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实践。生态教育尊重全体学生,关注学
[摘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在STEM教学理念的渗透下,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好农村小学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注入新活力、新养分。  [关键词] STEM教育理念;农村小学;科学教学  STEM教育目前在全世界中小学教育中应用广泛,STEM课程并不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
[摘要] 运用三层文本解读理论,从文本释义、文本解码、文本评鉴角度进行文本解读,通过挖掘教学价值,既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又重视其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经历体验,学以致用。  [关键词] 《藤野先生》;文本释义;文本解码;文本评鉴  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提出阅读教学中的三层文本解读理论,以《藤野先生》为例,通过了解背景和提取关键词进行文本释义,继而解码文本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呈现文本评鉴思考,探
[摘要] 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的主阵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构模型,让学生会学;强化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关键词] 教学研究;教法设计;数学建模;潜能开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学的建模和用模问题上升为模型
[摘要] 专念的培养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及创造性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为检验学生专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培养效果,在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倾听、自主时间支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展现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课堂互动情况为观察维度,通过课堂观察检验学生专念培养效果。  [关键词] 课堂观察;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念  在积极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将专念定义为一种积极的、努
[摘要] 高中生物学课程抽象界定、概括与展示了各类模型、结构以及过程,教学中学生往往因其抽象而难以理解。以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比较、特异性免疫过程为例,提出了生活情境类比、实际功能类比、宏观事件类比的教学方式,以期促进实例类比在生物教学中的多维应用。  [关键词] 生物教学;生物学模型;类比教学;生活实例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建议板块中指出,教师应
[摘要] “共生语文课堂”以母语浸润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为课程追求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心理,在教师、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中,相互浸润、共生共赢,达到生命的成长。基于共生理念,构建“说写引领,读写共生”单元教学下的“问题探究式共生语文”课堂模式,旨在打造有张力、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 共生语文;单元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  共生阅读教学强调站在学生立场,提倡阅读教学的生长性、
[摘要]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学习活动,也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学中,学生虽掌握知识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问题颇多。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效果,所以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势在必行。通过小学低年级学生分析问题意识的培养,呈现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数学阅读;辨析能力;教学尝试  根据教学目标,可以把一年级到六年级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