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教学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121998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板块教学的特点和价值
  1. 在教学目标上,教者必须统筹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有的放矢,提炼出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
  2. 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和谐的高品位的课堂中,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成为了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3. 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它呈现出一种板块层进式的教学造型,一般一课2至3个板块,不宜过多。
  4. 由于教学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它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教学的内容板块,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方案的水平。
  5. 教学中板块组合的形态、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由于板块内涵的本质内容是整合教学资料与安排课堂活动,所以它可以用于多种文体或多种课型的教学之中。
  二、 板块教学之板块设定
  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板块,是板块教学的核心问题。制定板块时,应该依据文体、学段、语体等情况综合考虑,下面就以文体为例,综合学段和文本的具体特点谈板块的设定。
  1. 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教学。例如《莫高窟》一课的教学板块设计:①读美文:速读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思。②集美词:请同学们圈出文中的好词、雅词,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的要求和自己的爱好积累词语,抄写在笔记本上。③学美句:师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句式,请同学们自由学用一两种句式。④背美段:教师指出这一课的抒情段写得特别好,要求每位同学背诵一至二段。又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从三个板块进行:①扣词入文,感受高原环境恶劣;②品词析句,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③言意兼得,抒发内心感悟。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教学过程清新自然,环节之间层层推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有知识的获得、情智的提升,更有自主的体验、合作的愉悦。
  2. 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教学。例如《姥姥的剪纸》一课的教学板块设计:①扣题入文,感受技艺之“神”,姥姥之“心”;②品词析句,体会祖孙之“情”,邻里之“谊”;③言意兼得,抒发感激之“意”,怀念之“情”。整节课生动、传情、诗意。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教师以“情”为纽带,唤起学生亲近文本、接触言语,让课文的情感既感染教师又感染学生,形成一个流动着热烈、浓郁的情感场。
  3. 说理性文章的教学。例如《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全文按“摆出观点——列据析理
  ——总结提升”的结构展开描述,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观点,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两位大学者的例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明确地摆出做学问要从“好问”开始,并且要把勤学好问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根据说理性课文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三个板块:①速读课文——明理;②品读课文——明例;③内化课文——说理。教者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在板块教学的引领下,注重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悟、读说、读写相结合,努力简化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 韵文类文章的教学。例如,《清平乐·村居》这首宋词,以极其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与词人的妙笔融为一体。教者在备课时将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三个教学板块:①巧解“媚”字,入境;②畅说“美”话,入情;③体悟“醉”情,入心。韵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诵读”。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有助于体会感情,进入意境,使学生感受韵文语言的音乐美,领会语言的意蕴美。
  三、 板块教学需厘清的两个关系
  1. 板块教学与目标的关系。课堂教学目标,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教学目标定位,就是确定课堂训练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一位教师从教材的核心价值处入手,抓住青海高原恶劣生存环境、一株柳神奇生长历程、这株柳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这三点制定教学目标,由此设定教学板块:扣词入文,感受高原恶劣;品词析句,体会柳树精神;言意兼得,抒发内心感悟。
  2. 板块教学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板块教学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考虑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和需要,即“以学定教”。课堂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常常会有这样的状态,或内容芜杂,重点不清,或说了不少,不得要领,或还缺一点点……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点睛”十分必要,或作概括,或提出要点,或补上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发言,教师也必须随时做出评价,或矫正,或激励,或小结。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
  仙林分校)
其他文献
一、 结构指向——从失衡到均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于是有些人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指向语言文字训练,淡化阅读理解,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由内容分析为重心转为了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心。  阅读教学真的要弱化“理解”吗?当然不能。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学生的学习心理“明了——联合——概括——运用”视为教学的四个阶
期刊
一、 练习1:轻声与非轻声词义不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六年级三个练习中的“语文与生活”部分,这些内容有何联系?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这三个练习都是讲关于词语的。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三个练习中的词语都藏着哪些变化的秘密吧。(师贴板书:词语变变变)既然叫做“语文与生活”,一定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确,在我们身边随处都有语文。有一天早晨,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无意当中就听到了一
期刊
不久前,接到上《渔歌子》公开课的任务,经历了一段“磨课”又“磨人”的过程。这段经历给了我这样的启示: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被启迪,不断自悟自得的过程。在一次次试教后,有一种认识和理念逐渐清晰:课堂上“要教什么”“不要教什么”,其“取”与“舍”的设计原则,“得”与“失”的评判标准,皆源于“学生需求”和“课程需要”。  一、 要什么?——终身受益的语文经验和能力  1. 生长点——定向。生长点源于课程目
期刊
本刊特稿  共识,意在告诉人们,中国与欧洲各国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相助,共同发展。叙述的是民相亲的故事,显现出的却是习主席的博爱精神和人文情怀,让听众为之感动,历久难忘。  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渊博的社科学识  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对中外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知识丰富的积累,更让演讲引人入胜、精彩纷呈。  在谈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时,他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已经确立了未来发展目标、战争带给中国
期刊
2001年是我国第八轮课程改革的第一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作为教育部首批审查通过的三套小学语文教材之一,走向了全国。而我,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研究人员,竟然被教材编委会首选进入了教材培训团队。  记得当年6月份的一天上午,我接到了苏教版教材编委会培训部高林生主任的电话,要我准备苏教版(国标本)解读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材的讲稿,7月上旬到有关省份的国家级教材实验区作教材培训。我在电
期刊
作为语文老师,有机会听一节音乐课无疑是一种特殊的享受。这是一节四年级音乐课,课题是《绿色的祖国》。  新课导入,复习完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后,姜老师提问:“同学们,你心目中的祖国是什么颜色?”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祖国是红色的,因为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祖国是金黄色的,因为现在是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祖国是绿色的,我们的祖国青山绿水,地大物博。”  “还
期刊
一、 检查自读,筛选信息  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我要检查一下读书情况,请同学们把书合起来,然后回答我的问题。(教师展示课件,屏显棕树蛇、红蚂蚁、斑贝的图片资料。)  【点评】课文中提到典型生物入侵者的名称,但学生没有见过,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呈示图片,很有必要。  师:回忆课文内容,指出这些生物的名字。  生:第一幅图是棕树蛇,第二幅图是红蚂蚁,第三幅图是斑贝。  师:不错。我增加一点
期刊
在词语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获得对于词语感性的个人体验、感悟,这个词语在今后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被学生顺利调遣或正确运用的。所以,在引领学生理解字词时,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地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桂花雨》这两篇课文的时候,我从字词教学“感性化”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与课文内容整合,在
期刊
体验作文指导教学,简言之,就是在作文指导之前,创设一个富于情趣的小活动,如实验、游戏、比赛等,激活学生深切的体验,激发表达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有效地表达。体验作文指导教学以体验为抓手,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的目的。下面以《“透视鸡蛋”》的作文教学为例,初步探讨体验作文指导教学在现实教学中的意义。  一、 观察:重方法、抓训练  师:(出示两则关于观察的名言)观察要讲
期刊
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苏教版五上第二单元显然是以“观察自然”为主题的。但细究每一课又似各有分工,分别指向于“观察自然”主题下的不同维度。第一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充满了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的诱惑,旨在激发学生打开大自然之门;第二篇《装满昆虫的衣袋》,则告诉学生要真正走进大自然,需要像法布尔一样具有遭遇阻拦而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孜孜以求的精神;第四篇《金蝉脱壳》,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观察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