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术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武术运动可以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武术运动可以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关键词:武术运动;心理健康;大学生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已进入青年期,身体形态、机能代谢功能等正处在日趋完善和成熟发展期,整个机体具有旺盛的机能,但也有其心理发展不稳定、不成熟和不平衡的特征。许多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学业的压力,家庭贫富差距,就业的压力,心理问题严重。如何解决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指导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塑造稳健心态和健全人格,已摆在教育者的面前。
一、武术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武术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二、武术运动可以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三、武术运动可以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在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长期的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对身心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现在比较可行的是采用以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为干预手段来调节情绪状态。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方式,它特别强调形神统一、体用兼备和身心合一,注重对人的塑造,可以说是一种东方高层次人才自我修行的必修课。结合学生不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调节,进行有计划训练。训练结果表明,经过武术选项课程后,大学生焦虑状态以及其他负性情绪,如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心境明显缓解;在精力明显上升的同时,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和幸福度明显上升。体质健康测试显示受试班学生在肺活量、握力、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测试中表现自信,情绪坚定,有耐心,自控能力良好。这说明武术运动有助于调节练习者的精神面貌和提升心理品质。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及人与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许多研究发现,身体锻炼和身体活动能有效改善练习者的不良情绪,并且能维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受性别、年龄等制约的不同类型的健身运动对心境都有积极影响,但影响程度和强度有所差别。武术运动的练习和修行能有效降低参与者的焦虑水平。武术的最终目标也就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的完美体现。并且,随着武术健身锻炼继续开展和进行,其疲劳、愤怒、抑郁和慌乱继续下降,且较锻炼前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而其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均显著升高,说明长期的武术运动能够使参与者的心境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有助于调节参与者的精神面貌和提升心理生活品质,武术健身锻炼对心理的良好影响可能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原因,或者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使神经递质类化学物质分泌量增加,这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关。
武术训练的主要目的不是战胜对手,最主要的是战胜自我内心的恐惧,临危不惧,临战不退。而武术套路的练习要求动静结合,在静神的同时又必须动形,形与神俱,形神兼备,即人的形体与精神心理结合在一起。太极拳更是通过内动到外动,外形合内动,由内及外,以外引内,最后达到内外、表里一致,并“以练内为主”,从而达到与神的统一。同时主张“心静意诚”,术德并修,通过养浩然正气,提高精神的修养,最后到达“身心合一”境界。这些均说明武术是通过对内在心、性、意的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调节和改善参与者情绪状态和精神健康的作用。武术内外兼修,是中国文化通过形体动作的一种展示,其简便易行,易于开展,强度易于控制,以有氧代谢为主,是积极应对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法。训练结果表明,长期的武术运动能够使大学生的心境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有助于调节他们的精神面貌,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并且随着锻炼的进行,这种效应能够继续保持或提高。
关键词:武术运动;心理健康;大学生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已进入青年期,身体形态、机能代谢功能等正处在日趋完善和成熟发展期,整个机体具有旺盛的机能,但也有其心理发展不稳定、不成熟和不平衡的特征。许多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学业的压力,家庭贫富差距,就业的压力,心理问题严重。如何解决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指导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塑造稳健心态和健全人格,已摆在教育者的面前。
一、武术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武术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二、武术运动可以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三、武术运动可以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在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长期的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对身心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现在比较可行的是采用以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为干预手段来调节情绪状态。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方式,它特别强调形神统一、体用兼备和身心合一,注重对人的塑造,可以说是一种东方高层次人才自我修行的必修课。结合学生不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调节,进行有计划训练。训练结果表明,经过武术选项课程后,大学生焦虑状态以及其他负性情绪,如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心境明显缓解;在精力明显上升的同时,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和幸福度明显上升。体质健康测试显示受试班学生在肺活量、握力、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测试中表现自信,情绪坚定,有耐心,自控能力良好。这说明武术运动有助于调节练习者的精神面貌和提升心理品质。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及人与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许多研究发现,身体锻炼和身体活动能有效改善练习者的不良情绪,并且能维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受性别、年龄等制约的不同类型的健身运动对心境都有积极影响,但影响程度和强度有所差别。武术运动的练习和修行能有效降低参与者的焦虑水平。武术的最终目标也就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的完美体现。并且,随着武术健身锻炼继续开展和进行,其疲劳、愤怒、抑郁和慌乱继续下降,且较锻炼前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而其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均显著升高,说明长期的武术运动能够使参与者的心境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有助于调节参与者的精神面貌和提升心理生活品质,武术健身锻炼对心理的良好影响可能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原因,或者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使神经递质类化学物质分泌量增加,这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关。
武术训练的主要目的不是战胜对手,最主要的是战胜自我内心的恐惧,临危不惧,临战不退。而武术套路的练习要求动静结合,在静神的同时又必须动形,形与神俱,形神兼备,即人的形体与精神心理结合在一起。太极拳更是通过内动到外动,外形合内动,由内及外,以外引内,最后达到内外、表里一致,并“以练内为主”,从而达到与神的统一。同时主张“心静意诚”,术德并修,通过养浩然正气,提高精神的修养,最后到达“身心合一”境界。这些均说明武术是通过对内在心、性、意的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调节和改善参与者情绪状态和精神健康的作用。武术内外兼修,是中国文化通过形体动作的一种展示,其简便易行,易于开展,强度易于控制,以有氧代谢为主,是积极应对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法。训练结果表明,长期的武术运动能够使大学生的心境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有助于调节他们的精神面貌,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并且随着锻炼的进行,这种效应能够继续保持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