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应向超义务的道德升华的原因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9714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义务的道德是个体根据情境作出的高尚选择,不履行可以得到理解或谅解,这是一种自愿的选择。那么,在学校德育的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考虑从义务的道德进入超义务的道德的推进方向呢?第一,切合德性伦理学的指向。我们在学校德育中更重要的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或品格。品质和品格正是德性伦理学所关注的,它要解决“我们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道德情境往往不是单一的,这就需要教学生在义务的道德与超义务的道德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第二,符合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规律。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儿童在不同的水平阶段道德层次是不同的,依次表现为“非义务——义务——超义务”。第三,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从整个社会的长期发展考虑,超义务道德是必要的,履行這种义务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崇高,甚至可以说这是现代社会最值得崇敬、最应当提倡的一种崇高。
  (郭淑豪,程亮:《从义务的道德到超义务的道德——重审学校德育的层次性》,《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成人礼一天,留痕一辈子。随着成人礼系列活动的步步深入,学生的体验不断强化,情感的共鸣不断加深。学生们在终生难忘的成人礼中接受了洗礼,唤醒了潜藏的独立精神与对生命意义的思
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作家穆时英,死于1940年6月。长时期以来,他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从大节上来说吧,抗战时期,他曾先后担任汪伪政府控制的《国民新闻》总编、《国民新闻》社社长和伪《文汇报》的筹备社长。就这些情况而论,他被冠以“汉奸”的罪名名副其实,其被国民党“军统”特工刺杀遭惩罚也理所当然。然而,还有一种说法也流传甚广,1972年10月,康裔在香港《掌故》第14期上发表了《邻笛山阳——悼念一
那天我在北京机场一座自动咖啡机前唤来一位侍应,告诉她咖啡卖完了。她瞧也不瞧地迅速回应:“有呀,怎么会没有?当然有。”等到她自己仔细查看过,才发现咖啡果然倒光了,于是她沉默地为这机器装上一袋咖啡豆。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她的第一反应会是这样呢?为什么她连一眼都没瞧,就能如此确定那座咖啡机的运作很正常呢?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很不寻常的事。我们坐计程车,要是发现车子震动得厉害,司机一定会说:“没事。”奶粉
一、中美核心素养之概述  1.中国核心素养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把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中包含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中包含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中包含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这其中还有下位的包含关系:人文精神包含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科学精神包含理性思
7月7日,“国际视野下的教育变革——《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以下简称《反思教育》)中文版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反思教育》所重申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和发展观,共同研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的教育思想和价值定位,探索教育全球治理背景下的本土化表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出席会议并致辞,知名教育家、学者顾明远先生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
如何有效且富有教育性地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常常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来讲,当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时,教育者头脑里最先呈现出来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纪律被破坏了?是谁破坏的?破坏纪律者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可以说,这种解决学生违纪行为的思路,基本上遵循的是一种报应性正义的原则,即主要由作为第三方的学校或老师根据学生所犯的过错给予相应的惩罚。这一原则虽然从法理层面而言并无不当,但从教育尤其是
创造力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构成。创造力强的人主要具有如下三个领域的多个特征:(1)人格品质——喜欢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热爱真理,具有高度的自信心、自主自立取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能锲而不舍、精益求精;(2)思维品质——具有较高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3)知识结构——有序性、广阔性、整合性、实用性、理解性。培育創造力的路径是多样的,其中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