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本文通过阐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和辅导员工作坊的内涵,探讨辅导员工作坊的实施原则和作用体现,研究辅导员工作坊在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工作坊;辅导员;职业能力;路径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成长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教师。从最初的政治引路人到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大学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辅导员队伍建设呈现专业化、职业化的趋势是高校辅导员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淮阴工学院为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辅导员队伍工作研究、经验交流、共享成果的良好机制,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探索实施了辅导员工作坊,创建学习型学生工作团队。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指与职业适宜的能力,是一个人在顺利地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时所必需的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与辅导员职业相适宜的能力,是个体完成辅导员工作所必需的能力,也是胜任辅导员这一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辅导员职业能力就是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必备的,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方面资源,培育和积淀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综合能力。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容
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竞争力。从职业发展的进程来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属性可从辅导员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职业能力的评价。
辅导员职业能力主要是指政治鉴别能力、科学的管理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创新研究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能力。
二、“辅导员工作坊”的内涵
(一)工作坊的定义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旨在为参加者提供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使成员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是团体心理咨询的一种具体化模式。在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则是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
工作坊一般由10~15人组成,其中有“参与者”“领导者”和“促进者”。工作坊的特点是:不是着重于教授理念,而着重于体验;不着重于知识点与具体技巧的传授,也不着重于案例式的启发式教学,而着重于学员的身心体验,并借助于学员的思考理性层面的学习、潜意识层面的学习,包括情绪、经验结构、身体等层面的全方位学习,突破知易行难的状况,转化并创造改变的力量,解决头脑意识层面无法改变的问题。
工作坊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简单说就是体验式课程,大概的时间分配是学员体验时间50%,分享时间20%,讲授时间30%。如今,“工作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遍及了各行各业、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项目,已经成为透过公众参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辅导员工作坊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按照科学化模式、专业化建设和多样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当90后大学生正式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主力军时,传统的以一对一说教为主的工作方式已经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有时甚至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高校学生工作不断迎来新的挑战。而作为育人和管理活动的主体,高校辅导员队伍仍存在着工作经验不多、专业素养不足、学历机构不高、工作成效不佳等问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急需提升。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也是一个确立发展方向、开发普通能力、形成核心能力的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层次性的特点,定位于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而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
而工作坊模式是一种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实践培训模式,将“工作坊”概念应用于辅导员工作中,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很好地契合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促进辅导员自身可持续发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和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是辅导员开拓视野,增进交流的良好平台。
三、辅导员工作坊的实施原则
辅导员工作坊结合高校学生工作领域和辅导员工作职责与要求,从全校范围内整合辅导员的专业优势和发展愿望,设计模块化的学生工作专题,为辅导员提供研究、实践和发展的方向选择,通过交流与合作,吸取团队工作经验,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优势,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促进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一)设计理念
以工作坊模式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是立足实践,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紧密结合的研究,以实践经验为依托,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维度与结构,分析辅导员工作坊的创新性与实踐性,科学设计辅导员工作的主题、实施方法,搭建交流学习、科研助推的工作坊平台,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研究理论。
(二)主要内容
工作坊涵盖的内容包括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辅导员既可以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引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创新教育等方面开展理论探索,创新工作思路;也可以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资助管理、学籍管理、安全教育、班集体建设、学生人际交往以及突发事件等具体问题开展个案分析,工作坊成员对自身工作中接待、处理过工作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对重点案例在工作坊中与其他成员进行分享、研讨,在个案分析的同时,共同探寻解决类似事件的规律和途径,凝练工作方案。 (三)实践方法
辅导员工作坊特点在于立足实践、互动参与、引发思考、共同研究、体验分享,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谈心谈话、现场观摩、专家沙龙、主题研讨、头脑风暴、行为训练等形式进行,用轻松愉快的方式鼓励多人共同参与。每期确定一个主题,由1~2名辅导员做主题发言,10~15人参与,并由参与者就该主题进行提问、讨论、分析、研究,最后由相关部门领导或专家作总结评价,并由工作人员记录下工作坊成员的发言,以便进行资料汇总和成果展示。
四、辅导员工作坊的作用体现
(一)辅导员工作坊是促进辅导员工作理念和思维的提升平台
1.丰富辅导员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辅导员工作坊通过团队协作、体验式教育和先试点后推广等方式,丰富教育管理的措施与途径,促进辅导员开展实践研究与经验交流,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主体性,挖掘辅导员的能力和潜力,激发辅导员队伍的学习动力与创新活力。
2.体现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宗旨思想。从学生角度来看,辅导员工作坊的设计必须按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因此辅导员工作坊使得学生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情感实际,引导辅导员逐步实现关爱学生有深度、工作创新讲力度、立德树人显高度、完善自我求广度的工作目标,切实提高了辅导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辅导员工作坊是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1.建立孵化机制,实现辅导员的专业理想和职业发展。在工作坊中,辅导员在全校范围内自由组合、相互借鉴,在共同学习和分享交流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个体的发展,从而满足自身的职业归属和职业期待,较好地解决了辅导员职业倦怠,提升职业能力等问题,对建设知识复合型、学习型、专家型辅导员团队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2.搭建平台,创新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模式和内容。辅导员工作坊是结合团队意识和学习型思路为一体的工作模式,针对学生工作中的具体工作或议题进行交流讨论,让辅导员在共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场域与过程中思考、沟通,共同进行调查分析,共同提出具體工作规划,凝练工作方案,探讨其实施路径。
3.挖掘辅导员的能力和潜力,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工作坊不仅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更多侧重项目的整体策划和自我参与,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将给学生一份“心灵鸡汤”,工作坊通过团队协作、体验式教育和先试点后推广等方式,丰富教育管理的措施与途径,促进学生工作的创新性。
(三)辅导员工作坊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实施载体
1.强化学生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制度化和周期性的辅导员工作坊将日常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和研究相结合,促使辅导员形成问题意识和专业思维,不断应对新事务和新问题,有助于交流与合作的持续和巩固,使工作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2.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通过分享彼此如何实践、如何思考、如何研究,逐步改进自身心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决策模式,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研究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努力成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并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某一方面的专家型人才。
3.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辅导员工作坊来培训辅导员,有助于辅导员可以见识各种复杂的情况,理清思路,为实际工作奠定基础,弥补年轻辅导员忙于日常管理忽视工作积累的缺憾;有助于辅导员学会思考,更新学生工作理念,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执行力,提高工作绩效;有助于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外界认可度,提高育人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许俊杰.工作坊: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126-128.
[2]夏加力.谈“辅导员工作坊”在学生工作中的载体作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69-71.
[3]刘研.谈“辅导员工作坊”在学习型辅导员团队构建中的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2(7):88-89.
[4]郏宁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促进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J].职业时空,2009(12):98-99.
[5]黄成龙,韩睿,刘涛.高校新任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道路探析[J].价值工程,2014(1):219-220.
[6]钟莉.浅谈辅导员能力建设及其提升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3(21):165.
[7]韩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22-124.
[8]张斌.高校辅导员的实践智慧、内涵、品性与发展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111-113.
作者简介:
韩飞(1975.6—),男,江苏省淮安市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社项目:基于工作坊模式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2014SJD674)。
关键词:工作坊;辅导员;职业能力;路径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成长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教师。从最初的政治引路人到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大学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辅导员队伍建设呈现专业化、职业化的趋势是高校辅导员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淮阴工学院为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辅导员队伍工作研究、经验交流、共享成果的良好机制,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探索实施了辅导员工作坊,创建学习型学生工作团队。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指与职业适宜的能力,是一个人在顺利地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时所必需的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与辅导员职业相适宜的能力,是个体完成辅导员工作所必需的能力,也是胜任辅导员这一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辅导员职业能力就是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必备的,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方面资源,培育和积淀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综合能力。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容
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竞争力。从职业发展的进程来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属性可从辅导员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职业能力的评价。
辅导员职业能力主要是指政治鉴别能力、科学的管理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创新研究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能力。
二、“辅导员工作坊”的内涵
(一)工作坊的定义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旨在为参加者提供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使成员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是团体心理咨询的一种具体化模式。在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则是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
工作坊一般由10~15人组成,其中有“参与者”“领导者”和“促进者”。工作坊的特点是:不是着重于教授理念,而着重于体验;不着重于知识点与具体技巧的传授,也不着重于案例式的启发式教学,而着重于学员的身心体验,并借助于学员的思考理性层面的学习、潜意识层面的学习,包括情绪、经验结构、身体等层面的全方位学习,突破知易行难的状况,转化并创造改变的力量,解决头脑意识层面无法改变的问题。
工作坊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简单说就是体验式课程,大概的时间分配是学员体验时间50%,分享时间20%,讲授时间30%。如今,“工作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遍及了各行各业、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项目,已经成为透过公众参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辅导员工作坊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按照科学化模式、专业化建设和多样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当90后大学生正式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主力军时,传统的以一对一说教为主的工作方式已经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有时甚至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高校学生工作不断迎来新的挑战。而作为育人和管理活动的主体,高校辅导员队伍仍存在着工作经验不多、专业素养不足、学历机构不高、工作成效不佳等问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急需提升。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也是一个确立发展方向、开发普通能力、形成核心能力的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层次性的特点,定位于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而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
而工作坊模式是一种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实践培训模式,将“工作坊”概念应用于辅导员工作中,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很好地契合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促进辅导员自身可持续发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和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是辅导员开拓视野,增进交流的良好平台。
三、辅导员工作坊的实施原则
辅导员工作坊结合高校学生工作领域和辅导员工作职责与要求,从全校范围内整合辅导员的专业优势和发展愿望,设计模块化的学生工作专题,为辅导员提供研究、实践和发展的方向选择,通过交流与合作,吸取团队工作经验,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优势,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促进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一)设计理念
以工作坊模式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是立足实践,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紧密结合的研究,以实践经验为依托,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维度与结构,分析辅导员工作坊的创新性与实踐性,科学设计辅导员工作的主题、实施方法,搭建交流学习、科研助推的工作坊平台,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研究理论。
(二)主要内容
工作坊涵盖的内容包括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辅导员既可以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引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创新教育等方面开展理论探索,创新工作思路;也可以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资助管理、学籍管理、安全教育、班集体建设、学生人际交往以及突发事件等具体问题开展个案分析,工作坊成员对自身工作中接待、处理过工作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对重点案例在工作坊中与其他成员进行分享、研讨,在个案分析的同时,共同探寻解决类似事件的规律和途径,凝练工作方案。 (三)实践方法
辅导员工作坊特点在于立足实践、互动参与、引发思考、共同研究、体验分享,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谈心谈话、现场观摩、专家沙龙、主题研讨、头脑风暴、行为训练等形式进行,用轻松愉快的方式鼓励多人共同参与。每期确定一个主题,由1~2名辅导员做主题发言,10~15人参与,并由参与者就该主题进行提问、讨论、分析、研究,最后由相关部门领导或专家作总结评价,并由工作人员记录下工作坊成员的发言,以便进行资料汇总和成果展示。
四、辅导员工作坊的作用体现
(一)辅导员工作坊是促进辅导员工作理念和思维的提升平台
1.丰富辅导员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辅导员工作坊通过团队协作、体验式教育和先试点后推广等方式,丰富教育管理的措施与途径,促进辅导员开展实践研究与经验交流,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主体性,挖掘辅导员的能力和潜力,激发辅导员队伍的学习动力与创新活力。
2.体现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宗旨思想。从学生角度来看,辅导员工作坊的设计必须按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因此辅导员工作坊使得学生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情感实际,引导辅导员逐步实现关爱学生有深度、工作创新讲力度、立德树人显高度、完善自我求广度的工作目标,切实提高了辅导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辅导员工作坊是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1.建立孵化机制,实现辅导员的专业理想和职业发展。在工作坊中,辅导员在全校范围内自由组合、相互借鉴,在共同学习和分享交流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个体的发展,从而满足自身的职业归属和职业期待,较好地解决了辅导员职业倦怠,提升职业能力等问题,对建设知识复合型、学习型、专家型辅导员团队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2.搭建平台,创新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模式和内容。辅导员工作坊是结合团队意识和学习型思路为一体的工作模式,针对学生工作中的具体工作或议题进行交流讨论,让辅导员在共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场域与过程中思考、沟通,共同进行调查分析,共同提出具體工作规划,凝练工作方案,探讨其实施路径。
3.挖掘辅导员的能力和潜力,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工作坊不仅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更多侧重项目的整体策划和自我参与,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将给学生一份“心灵鸡汤”,工作坊通过团队协作、体验式教育和先试点后推广等方式,丰富教育管理的措施与途径,促进学生工作的创新性。
(三)辅导员工作坊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实施载体
1.强化学生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制度化和周期性的辅导员工作坊将日常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和研究相结合,促使辅导员形成问题意识和专业思维,不断应对新事务和新问题,有助于交流与合作的持续和巩固,使工作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2.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通过分享彼此如何实践、如何思考、如何研究,逐步改进自身心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决策模式,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研究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努力成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并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某一方面的专家型人才。
3.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辅导员工作坊来培训辅导员,有助于辅导员可以见识各种复杂的情况,理清思路,为实际工作奠定基础,弥补年轻辅导员忙于日常管理忽视工作积累的缺憾;有助于辅导员学会思考,更新学生工作理念,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执行力,提高工作绩效;有助于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外界认可度,提高育人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许俊杰.工作坊: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126-128.
[2]夏加力.谈“辅导员工作坊”在学生工作中的载体作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69-71.
[3]刘研.谈“辅导员工作坊”在学习型辅导员团队构建中的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2(7):88-89.
[4]郏宁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促进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J].职业时空,2009(12):98-99.
[5]黄成龙,韩睿,刘涛.高校新任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道路探析[J].价值工程,2014(1):219-220.
[6]钟莉.浅谈辅导员能力建设及其提升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3(21):165.
[7]韩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22-124.
[8]张斌.高校辅导员的实践智慧、内涵、品性与发展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111-113.
作者简介:
韩飞(1975.6—),男,江苏省淮安市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社项目:基于工作坊模式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2014SJD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