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具体而言,教与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做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对“把教学看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如何科学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构建有效的解剖学课堂师生交流模式,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笔者探讨的问题。
1.教师如何更有效地“教”
1.1教学模式的变革。
解剖学基础作为中职护理的主干基础课程,是中职护生最先接触的课程之一,是基础课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是笔者一直认真思索的,贯彻实施新课改、提高教学时效尤为重要。要在解剖学教学中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势必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1]。
1.2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模式包含一定的教学思想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解剖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应贯穿有效的教学模式中,概括如下。
1.2.1多媒体情境性教学。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使其在具体的、生动的、逼真的环境中体会新知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同于护理专业课可将教学情境建立在医院、病房、患者的具体工作环境中,对于解剖学,笔者为学生创造的是一个真实的人体内部构造环境。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和由外到内的层层引导的模式为学生打开人体结构奥秘的大门,引导其主动走上探索新知之路。
1.2.1.1多媒体技术与联想记忆法的巧妙结合,引导学生识记人体大体结构。
相较于生动的语言,具体形象的直接冲击更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以丰富的网络视频资源为铺垫,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为学生展现真实的人体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层层透视分解,充分呈现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及其与人体外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对人体机构有更全面的把握,应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人体结构的联想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人体结构中的细小部分或是复杂组合部分。例如:喉软骨的种类、形态及联结方式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联想记忆,将环形的环状软骨视为一个有靠背的环形沙发椅,前方的甲状软骨视为一张打开的正在被阅读的报纸,后方的杓状软骨视为两个一左一右固定头颈的舒适软枕,而上方的会厌软骨则是一片巨大的叶子挡住强烈的光线,让学生设想自己正坐在沙发椅上舒服地看着报纸,从而很快就记住四种不同喉软骨的形态和相对位置。
1.2.1.2显微数码目镜传递系统的创新应用下的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识记人体微细结构。
显微镜数码目镜传递系统是在多媒体技术支持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显示显微镜、解剖镜下标本图像的数码目镜系统,通过将光学图像转化为数码图像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在引导学生进行微细结构标本的观察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2]。改变传统的教授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设备演示和模拟工作情境创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标本采集、制作、观察等一系列操作工作,让其对标本的制备和指认有更深的印象。
1.2.2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分组学习法。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小组取得的成绩与个体的表现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大量开展小组谈论和合作探究是合作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学生分组和任务布置,发展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能力,消除学生在独立面对标本形体及处理问题时的恐惧、畏难情绪,获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1.2.3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从书本理论,到模型标本实践,再到制作简易标本,充分体现了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人体大体和微观结构都有一个基本认知,在此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完成现在大体模型上定位所要选取的标本,在实验动物上模拟取材标本,在团队协作中制作标本及在显微数码传递系统中指认标本等任务,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团队合作中实现情感目标。
1.3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模式的改变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必然导致教学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改变。与传统标准化卷面考核不同,我校在考核中加入了实验考核,且创新了实验考核的形式。实验考核增设了多媒体实图环节和小组合作团体计分环节,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掌握识人标本的具体方法,增强实践能力和小组互帮互助团队协作能力,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结合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能力。
2.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
在课堂上,学习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体现的呢?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中职学生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他们观察事物很细致,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老师换了一副新眼镜;他们的记忆力很好,能准确说出自己喜欢的明星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他们的创新概括能力很强,能用不同绰号形象地描述一个学生的性格,或外貌特点,或非常快地从脑中搜索到一个例子贴近老师刚刚阐述过的知识点。这样的学生,为什么学不好呢?其实,我们想研究的,只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毕竟只有“会学”的学生才能更快地“学会”知识。 2.1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一般而论,中专学生的学习动力源于正确的人生观,源于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崇高的理想,执著的目标追求,奋进向上的主观愿望,是形成学习动力的心理基础。但调查表明,多数大中专护理学生只是一般程度地喜欢自己的护理专业,且只有一般程度的学习动力。而学习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中,很多学生认为是个人因素,或是觉得没有学习气氛,也有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更快明确学习目标,采取各种手段增强其学习动力是帮助学生有效“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2.1.1将未来展示在学生面前,显示护士职业的魅力。
护士是白衣天使,可是白衣天使的美名并不是靠穿着白大褂的体像简单得来的。我们有必要在相关课程中展示护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展示在一片护患关系紧张的阴云下,护士奉献与服务的人格魅力,从而让学生愿意成为护士,树立专业目标。
2.1.2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强化他的学习动力。
2.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认真、归纳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懂何谓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要针对新课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探索性作业,让学生有目的地看书、搜集资料。课上,要检查和反馈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情况,并且在课中引导和利用这些准备作业,用行动向学生印证这些课前工作的必要。课后指导学生复习。
2.3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充分引导,从整体到个人,帮助学生通过实践,从盲从到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固定学习模式,将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固定和延续下去。教师要实施开放性困难克服训练,不断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在查阅资料和总结中,不断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
3.如何将教与学结合起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同的个体在面对同种课堂时的反馈是不同的,即同样的教不一定能引发同样的学。调查表明,目前中职护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控力不足、基础偏差﹑厌学情绪﹑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3]。
作为一门基础形态学科,解剖学基础具有内容复杂、名词抽象繁多等特点。而在传统教学中,多利用挂图或示意图进行讲解,缺乏真实性,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不易理解,难于记忆。这些都容易造成中职护生产生惧怕标本形态、惧怕记忆内容多、惧怕教学考试等惧怕心理,从而出现畏难厌学情绪,甚至丧失对医学的学习兴趣[3]。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新知,将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结构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仙.论护理专业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M].职业技术,2011,132(8):61.
[2]吕磊,韩守文,谢建敏.显微数码目镜传递系统在形态学实验课中的应用[M].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108-110.
[3]林平.新形势下中职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心得[M].医学教育,2010,14(5):456-457.
1.教师如何更有效地“教”
1.1教学模式的变革。
解剖学基础作为中职护理的主干基础课程,是中职护生最先接触的课程之一,是基础课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是笔者一直认真思索的,贯彻实施新课改、提高教学时效尤为重要。要在解剖学教学中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势必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1]。
1.2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模式包含一定的教学思想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解剖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应贯穿有效的教学模式中,概括如下。
1.2.1多媒体情境性教学。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使其在具体的、生动的、逼真的环境中体会新知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同于护理专业课可将教学情境建立在医院、病房、患者的具体工作环境中,对于解剖学,笔者为学生创造的是一个真实的人体内部构造环境。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和由外到内的层层引导的模式为学生打开人体结构奥秘的大门,引导其主动走上探索新知之路。
1.2.1.1多媒体技术与联想记忆法的巧妙结合,引导学生识记人体大体结构。
相较于生动的语言,具体形象的直接冲击更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以丰富的网络视频资源为铺垫,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为学生展现真实的人体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层层透视分解,充分呈现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及其与人体外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对人体机构有更全面的把握,应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人体结构的联想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人体结构中的细小部分或是复杂组合部分。例如:喉软骨的种类、形态及联结方式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联想记忆,将环形的环状软骨视为一个有靠背的环形沙发椅,前方的甲状软骨视为一张打开的正在被阅读的报纸,后方的杓状软骨视为两个一左一右固定头颈的舒适软枕,而上方的会厌软骨则是一片巨大的叶子挡住强烈的光线,让学生设想自己正坐在沙发椅上舒服地看着报纸,从而很快就记住四种不同喉软骨的形态和相对位置。
1.2.1.2显微数码目镜传递系统的创新应用下的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识记人体微细结构。
显微镜数码目镜传递系统是在多媒体技术支持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显示显微镜、解剖镜下标本图像的数码目镜系统,通过将光学图像转化为数码图像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在引导学生进行微细结构标本的观察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2]。改变传统的教授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设备演示和模拟工作情境创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标本采集、制作、观察等一系列操作工作,让其对标本的制备和指认有更深的印象。
1.2.2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分组学习法。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小组取得的成绩与个体的表现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大量开展小组谈论和合作探究是合作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学生分组和任务布置,发展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能力,消除学生在独立面对标本形体及处理问题时的恐惧、畏难情绪,获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1.2.3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从书本理论,到模型标本实践,再到制作简易标本,充分体现了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人体大体和微观结构都有一个基本认知,在此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完成现在大体模型上定位所要选取的标本,在实验动物上模拟取材标本,在团队协作中制作标本及在显微数码传递系统中指认标本等任务,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团队合作中实现情感目标。
1.3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模式的改变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必然导致教学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改变。与传统标准化卷面考核不同,我校在考核中加入了实验考核,且创新了实验考核的形式。实验考核增设了多媒体实图环节和小组合作团体计分环节,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掌握识人标本的具体方法,增强实践能力和小组互帮互助团队协作能力,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结合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能力。
2.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
在课堂上,学习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体现的呢?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中职学生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他们观察事物很细致,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老师换了一副新眼镜;他们的记忆力很好,能准确说出自己喜欢的明星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他们的创新概括能力很强,能用不同绰号形象地描述一个学生的性格,或外貌特点,或非常快地从脑中搜索到一个例子贴近老师刚刚阐述过的知识点。这样的学生,为什么学不好呢?其实,我们想研究的,只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毕竟只有“会学”的学生才能更快地“学会”知识。 2.1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一般而论,中专学生的学习动力源于正确的人生观,源于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崇高的理想,执著的目标追求,奋进向上的主观愿望,是形成学习动力的心理基础。但调查表明,多数大中专护理学生只是一般程度地喜欢自己的护理专业,且只有一般程度的学习动力。而学习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中,很多学生认为是个人因素,或是觉得没有学习气氛,也有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更快明确学习目标,采取各种手段增强其学习动力是帮助学生有效“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2.1.1将未来展示在学生面前,显示护士职业的魅力。
护士是白衣天使,可是白衣天使的美名并不是靠穿着白大褂的体像简单得来的。我们有必要在相关课程中展示护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展示在一片护患关系紧张的阴云下,护士奉献与服务的人格魅力,从而让学生愿意成为护士,树立专业目标。
2.1.2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强化他的学习动力。
2.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认真、归纳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懂何谓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要针对新课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探索性作业,让学生有目的地看书、搜集资料。课上,要检查和反馈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情况,并且在课中引导和利用这些准备作业,用行动向学生印证这些课前工作的必要。课后指导学生复习。
2.3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充分引导,从整体到个人,帮助学生通过实践,从盲从到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固定学习模式,将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固定和延续下去。教师要实施开放性困难克服训练,不断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在查阅资料和总结中,不断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
3.如何将教与学结合起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同的个体在面对同种课堂时的反馈是不同的,即同样的教不一定能引发同样的学。调查表明,目前中职护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控力不足、基础偏差﹑厌学情绪﹑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3]。
作为一门基础形态学科,解剖学基础具有内容复杂、名词抽象繁多等特点。而在传统教学中,多利用挂图或示意图进行讲解,缺乏真实性,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不易理解,难于记忆。这些都容易造成中职护生产生惧怕标本形态、惧怕记忆内容多、惧怕教学考试等惧怕心理,从而出现畏难厌学情绪,甚至丧失对医学的学习兴趣[3]。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新知,将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结构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仙.论护理专业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M].职业技术,2011,132(8):61.
[2]吕磊,韩守文,谢建敏.显微数码目镜传递系统在形态学实验课中的应用[M].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108-110.
[3]林平.新形势下中职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心得[M].医学教育,2010,14(5):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