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物理课堂 创新教育 初探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因此,需要就是动机。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更新实验思路,克服教学困难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活动。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五、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因此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教学上除重视课本中的探究活动,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比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或者进行社会调查,比如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来源等。同时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创新。
(1)获取信息能力;(2)提出问题能力;(3)科学探究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的本质是“创新”,只要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就行,不必过于苛求。通过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搞了一些科技活动、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等。“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远蓉,朱霞,邓磊.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廖伯琴.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物理课堂 创新教育 初探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因此,需要就是动机。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更新实验思路,克服教学困难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活动。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五、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因此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教学上除重视课本中的探究活动,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比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或者进行社会调查,比如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来源等。同时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创新。
(1)获取信息能力;(2)提出问题能力;(3)科学探究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的本质是“创新”,只要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就行,不必过于苛求。通过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搞了一些科技活动、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等。“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远蓉,朱霞,邓磊.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廖伯琴.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