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

来源 :天津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et0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教育,强调在进行专业教学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真正落实“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育人目标。针对农林高校林学类核心课程森林昆虫学的教学特点,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教育和职业理想信念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并对课程思政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提出一些设想,从而引导林学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实现全面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林学学科;课程思政;森林昆虫学;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1;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5.020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kind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which emphasizes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so as to truely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keeping the canal and planting responsibility field.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Entomology, the core course of Forestry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the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nstitution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als and beliefs.And we also put forward some ideas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oints and teaching content, in order to guide contemporary forestry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mprove humanistic quality, 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institutional confidence,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Key words: Forestr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est Entom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2016年召開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课程协同作用、同向同行[1]。随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实现思政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再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项要求写入教育教学管理要求中。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策略,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2]。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教授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结构,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才干,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础能力和措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教育,强调在进行专业教学时,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树立爱党、爱国的思想理念,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内容,系统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人文素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思政元素[3]。
  1 农林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随着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中提出,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农林专业学生的“三农”情怀,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因此,农林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生态文明教育、大国三农情怀等方面加强课程研究。   然而,农林类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各学科在课程思政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占比中:教育学发文量占总学科论文发表篇数的68%,次之为文学和艺术学,占总发文量的46%,其他理工类学科的发文量比例均低于40%,最低发文量的生命科学仅占1%不到[4]。而农林类学科主要涵盖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在中国知网中可以检索到的与农林类专业相关的课程思政研究论文也多集中在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學、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真正以昆虫学、病理学、森林培育等农林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论文可谓凤毛麟角。
  2 森林昆虫学课程思政探索
  森林昆虫学是林学和森林保护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昆虫多样性、种间关系,以及林业害虫控制技术的一门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昆虫基础知识以及主要森林害虫类群的危害特征、行为习性、发生规律,具备林业害虫防治方面的能力,为林业产业发展服务[5]。森林昆虫学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野外实习三部分。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包括:掌握昆虫形态、生物学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识别主要林业害虫,熟知各类林业害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策略,了解我国森林害虫的发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林业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技术有正确的认识,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掌握森林昆虫的调查方法,制定害虫的防治方案,并对防治效果的进行分析和评价。
  因此,森林昆虫学是林学和森林保护学两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是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开展森林昆虫学课程思政研究,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改进教学方法,既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又是提升本课程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林业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各农林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都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需要加快相关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研究思政元素的课堂融入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森林昆虫学教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2.1 在教学目标中增加思政目标
  众多教育者将课程思政内涵总结为3个方面。第一,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以构建全面育人格局,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第二,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程思政是一种行动方法,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中挖掘学思政元素,通过专业知识讲授,让学生产生共鸣,促进立德与树人的协同发展[6]。
  因此,在设定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当体现相应的课程思政目标。森林昆虫学课程思政目标要求专业课教师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履行肩负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使命,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内涵融入教学大纲中,使其在课程中与课堂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普及性、思想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课程思政相关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通过了解我国森林昆虫学的发展历程和老一辈昆虫学家科学事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并加深学生对林学专业的认同感。
  (2)通过学习森林昆虫的基础知识和林业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林业的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3)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昆虫学知识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2.2 思政元素挖掘
  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研究,需要深入认识课程思政的本质。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主要来自3个方面。第一,在专业课教学当中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第二,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操、健全人格、思维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6]。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要求和森林昆虫学教学内容,从以下方面挖掘不同方面的思政元素:
  (1)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其中“美丽”一词的含义包括了对人居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森林昆虫学中讲授森林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必须始终贯穿的思想理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一些朴素、先进的生态观和自然观,在森林昆虫学教学中亦可发现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可以运用,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①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家儒、释、道都谈到了“天人合一”。归根结底,“天人合一”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密切的联系[7]。森林昆虫学中讲授如何科学地认识害虫与昆虫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森林生态系统中多种昆虫相互制约、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便可借助“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②昆虫文学。在与昆虫长期共存的发展过程中,昆虫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精神层面,从而产生了昆虫文化。一般来说,人们常将昆虫文化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物质文化生活方面主要体现在昆虫的食用、药用、养殖及病虫害的防治等;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主要由昆虫的神话与神化传说、昆虫与文学、昆虫与绘画、昆虫的崇拜、昆虫与民俗等构成[8]。因此,将昆虫文化与森林昆虫学的昆虫形态学、昆虫行为特性的教学当中,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增强森林昆虫学教学效果。
  (3)宪法、法治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引导下,应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引入法治观念。森林昆虫学作为林学一级学科下的专业骨干课程,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与林业产业发展相关的工作。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应注重介绍涉及森林、林业的法律法规,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根据宪法的指导思想,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人大常委会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9]。其中亦对森林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出了法律要求。
  (4)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林学和森林保护学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林业科学研究和涉林产业发展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林业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林业相关的职业理想,鼓励学生投身國家生态文明建设,在林业产业中刻苦钻研、积极奉献,时刻履行当代林业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在森林昆虫学教学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挖掘思政点:
  ①专研、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讲授我国重大林业害虫发生与防治时,可将我国老一辈森林昆虫学家黄竞芳、胡隐月、萧刚柔、刘宽余、周祖基等在杨树天牛、松毛虫、蚧壳虫等重大林业害虫防治技术研究方面的科学探索精神融入课堂教学[10-1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认同感,鼓励学生积极投身我国森林昆虫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②林业产业振兴的创业理念。在森林昆虫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介绍本校在林业产业方面优秀的校友企业家,例如,南京林业大学校友、重庆中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灿峰博士致力于农药微囊悬浮剂的开发与利用,在我国天牛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样的创业实例,既能激发学生对森林昆虫学的学习热情,又能引导学生投身林业产业发展,提高林学、森保专业的认同感。
  2.3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森林昆虫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林业害虫防治两大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上课程思政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避免出现“孤岛”现象和“两张皮”现象[14]。下面笔者将就森林昆虫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介绍几个课程思政点的引入方法。
  (1)在绪论部分,讲授昆虫这个特性的类群时,可先介绍“昆虫”一词在我国古汉语中的发展过程,包括一些昆虫在我国古典文学、诗词中的描述,在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的同时,掌握更多与昆虫有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2)在介绍森林昆虫学的主体内容时,可重点介绍我国重大森林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情况,以及森林昆虫学研究历史和现状、发展趋势,进而引入我国著名森林昆虫学家的科学研究事迹,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林业学科的专业认同感。
  (3)在讲授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和昆虫生态学三部分时,可以引入我国节气划分、传统谚语等,体现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对昆虫的观察,总结出的环境物候与农林业生产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昆虫形态结构、变态发育、行为习性、以及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点,同时增强当代林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4)在讲授林业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相关内容时,可结合实例介绍林业害虫防治策略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害虫可持续控制理论的生态优势,并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引入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前景,增强当大大学生的制度自信。
  3 小结与展望
  在全国高校一流本科生教育教学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的今天,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各大农林高校也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本研究针对林学专业核心课程森林昆虫学的教学实际,结合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各项要求,将该课程可以融入的思政点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并简要介绍了课程思政点与森林昆虫学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全覆盖,因此,所有专业课程都将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改革。在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将是一项长期和工程,各个高校、专业的教师需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各个方面的思政点和思政案例,丰富专业课程教学素材,形成各有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佚名.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
  [2] 苏亚蕊, 李佳鑫, 陈薇, 等. 思政元素融入《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探索[J]. 天津农业科学, 2021, 27(1): 68-70, 75.
  [3] 佚名.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04-10-14.
  [4] 鲁海峰, 盛鹏飞. 课程思政文献统计规律及研究现状思考[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 35(6): 110-114.
  [5] 王桂清. 改革教学方法  适应时代要求——《森林昆虫学》教学改革途径的探讨[J]. 森林病虫通讯, 2000, 19(2): 37-39.
  [6] 李兵, 李滨, 张志维. 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职业技术, 2020, 19(12): 56-60.
  [7] 左雯雯, 陈若松. 论古代生态智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 42(1): 45-52.
  [8] 吕秀华. 昆虫文化在昆虫学教学中的渗透[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 18(2): 161-162.
  [9] 佚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J]. 浙江林业, 2020(7): 4-9.
  [10] 孙正林. 森林昆虫学家——胡隐月教授[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5(6): 125.
  [11] 骆有庆. 森林昆虫学家黄竞芳教授[J]. 中国林业教育, 2009, 27(1): 25.
  [12] 孙正林. 森林昆虫学专家——刘宽余教授[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1): 83.
  [13] 马玲. 森林卫士昆虫专家——记我国昆虫学专家, 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周祖基教授[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7): 174-175.
  [14]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43-46.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如今,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都会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这可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牢牢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教师还应当加入师生互动环节,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
【摘 要】在音乐的学习中,聆听是重要的学习基础,也是学生接触音乐和感受音乐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音乐课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情况,真正静下心来聆听的学生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聆听意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课堂 聆听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
摘 要:为深入了解蚯蚓粪对草莓产量、品质的影响效果,以‘红颜’草莓为供试材料,以蚯蚓粪与基质(蛭石∶草炭∶珍珠岩=1∶1∶1)为培养介质,设置5个不同的蚯蚓粪和基质(V/V)配比处理,分别为0∶4,1∶3,2∶2,3∶1,4∶0,研究了日光温室中上述5种不同配比复合基质栽培对草莓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V/V配比为2∶2时,地上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干质量、单株产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
【摘 要】有效拓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文本为载体,以发展思维和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而进行适当的迁移延伸。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并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 有效拓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
摘 要:為探明新疆伽师瓜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选取喀什地区伽师县1981—2019年气温、降水、日照和发育期及产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气候倾向率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分析伽师瓜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近39年来,伽师瓜生育期平均气温和≥10℃积温明显增加,降水和日照时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气温在2000年发生突变,突变后上升了1.0 ℃
【摘 要】由于我国疆土辽阔,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采用统一的教材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借助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进行相应课程类型的选择,采取“走班教学”的形式,不但使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同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能够满足,有助于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新高考 校本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 物理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本研究建立了豇豆中噁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HPFMPA、HFMPA、6-CBO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采用乙腈提取,PSA净化,UPLC-MS/MS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下测定,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方法。结果表明,豇豆中添加噁唑酰草胺、HPFMPA、HFMPA、6-CBO浓度水平为0.005 ~1.000 mg·kg-1,平均回收率在75%~
摘 要:“新农科”建设要求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根本目标是培养多学科背景、复合型、应用型的新型农林人才。微生物学是高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动手及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与平台。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实效性,如教师授课的方式过于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培养人才的目标有所差距。因此,本研究对高校微生物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线上
【摘 要】为了全面提高新时期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文通过开展幼儿教学实践研究,总结了幼儿教学中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探索了具体的培养措施,希望借此全面提高幼儿综合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学 安全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115   在幼儿安全意识培养过程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