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作文,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倡的一种作文教学方式。这既是叶老先生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多年作文教学的真知灼见。通过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我也越来越觉得:语文教师能经常“下水”作文,也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教师在什么时候才可以“下水”作文呢?在“下水”作文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依我看,这要根据作文题目难易和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而定。若作文题目范围广,题材收集难,写作要求又高,学生写起来觉得无从着手,教师也认为很有“下水”作文的必要。此时“下水”作文,就一定会受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但是“下水”作文之前,语文教师必须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
一、在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上,给学生以引导
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应在开拓学生写作求异思维上多指导、多示范。引导他们想常人未所想,发常人未所发,写常人未所写。例如,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卡耐基在《成功之路》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英国鞋厂推销员和日本鞋厂推销员同时到达太平洋中一个岛国推销产品,他们到达不久,都向自己的上司发回电报。英国推销员的电文是:“此地人均不穿鞋,故产品无前途,本人即回。”日本推销员的电文是:“此地人均不穿鞋,也无穿鞋历史,产品潜力极大,拟常住此地。”同一件事情,经过两人思考后,为什么提出如此截然不同的结论呢?我想,这主要是两位推销员的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如果按照英国推销员的方式作文,那作文肯定是失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如果按照日本推销员的思维方式,进行构思选材,布局谋篇,那肯定会取得积极的效果,也会写出有血有肉,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二、在写作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能仅满足于把“下水”范文写好,还应该着重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写,并把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写作原则和写作体会一一交给学生。例如,在指导写《我们校园喜事多》一文时,我根据自己的“下水”实践,对学生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写作前指导。
1.一线串珠法
“线”,就是把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系列喜事进行整理、归类。“珠”,就是从这一件件喜事中选取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喜事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2.多角度、多侧面法
发生在校园里的喜事比较多,从喜事的内容可分:教研教改、安全教育、德育纪律、班团活动、校园建设,等等;从喜事施动对象可分:教师和学生;从喜事的意义大小来看:有发生在师生之间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有关乎学校今后发展变化的大事。写作时,除了要多收集发生在校园里的大小喜事外,还要善于用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喜事,展示学校近期出现的新气象,发生的新变化。通过对学校大小喜事的报道,不仅锻炼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校园变化的观察能力。
3.“画眼睛”法
就是紧紧抓住发生在校园里,且最能展示学校校容校貌,师生精神面貌方面的大小喜事,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从某个小“窗口”,展示出学校的小发展,大变化。
在写作中,用几件事情表现一个主题,虽比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主题难度要大得多,但是几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文章主题更生动,更鲜明,更突出。
写作中,我再三叮嘱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取的几件喜事,应有内在联系。即都是发生在校园里的事,且都突出一个“喜”字。
(2)所选取的几件喜事最好能从各自的角度展示出学校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气象。
(3)要注意每件喜事之间记叙的顺序,要做到言之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教师在“下水”作文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积极性,让他们不仅成为作文写作活动的参与者,还要成为作文写作活动中的主人。
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意义是毋庸质疑的,其好处也是多方面的。我在此略举一二。
一是语文教师经常“下水”作文,既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又能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语文教师经常“下水”写文章,写得多了,才会觉得一篇作文质量的高低是由作者的知识阅历和写作水平等因素决定的。作者的知识阅历深、写作水平高,写出来的必定是出彩的文章,反之,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能经常“下水”写文章,还可以让语文教师能品尝到写作中的艰辛与快乐。总而言之,作比说好。
二是语文教师经常“下水”作文,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其实,“下水”作文是语文教师必备素质和基本功。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在教材与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他们的写作水平。另外,语文教师通过自己“下水”作文,摸清学生的作文基础,针对他们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进行作文具体指导,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手,写出对大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感悟,以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目标所在。语文《新课标》虽不要求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语文教师若能“下水”作文,这无疑是一件新事,一件好事,且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上起着不可估量的感染力。我常常听到有学生说:“老师都‘下水’作文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游泳呢?”根据我的观察体验:语文老师“上岸”后在向学生传授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畅谈写作感受之时,学生们无不感觉新鲜,也无不听得仔细、认真,且诱发了他们想写好作文的渴望之情,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拓展了他们的写作思路。而学生对写作的渴望之情以及写作中的浓厚兴趣和开阔思路,都源自于语文教师在“下水”作文时精心地指导。
总之,指导学生写作和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然而,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不失为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如果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既能经常“下到水中”,去当一名运动员,“上岸”后,又能当好一名教练员、指挥员,那么收获的不仅仅是自己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所教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自己的辅导下也会有长足的进步。这两全其美的美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谢先国)
语文教师在什么时候才可以“下水”作文呢?在“下水”作文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依我看,这要根据作文题目难易和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而定。若作文题目范围广,题材收集难,写作要求又高,学生写起来觉得无从着手,教师也认为很有“下水”作文的必要。此时“下水”作文,就一定会受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但是“下水”作文之前,语文教师必须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
一、在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上,给学生以引导
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应在开拓学生写作求异思维上多指导、多示范。引导他们想常人未所想,发常人未所发,写常人未所写。例如,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卡耐基在《成功之路》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英国鞋厂推销员和日本鞋厂推销员同时到达太平洋中一个岛国推销产品,他们到达不久,都向自己的上司发回电报。英国推销员的电文是:“此地人均不穿鞋,故产品无前途,本人即回。”日本推销员的电文是:“此地人均不穿鞋,也无穿鞋历史,产品潜力极大,拟常住此地。”同一件事情,经过两人思考后,为什么提出如此截然不同的结论呢?我想,这主要是两位推销员的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如果按照英国推销员的方式作文,那作文肯定是失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如果按照日本推销员的思维方式,进行构思选材,布局谋篇,那肯定会取得积极的效果,也会写出有血有肉,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二、在写作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能仅满足于把“下水”范文写好,还应该着重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写,并把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写作原则和写作体会一一交给学生。例如,在指导写《我们校园喜事多》一文时,我根据自己的“下水”实践,对学生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写作前指导。
1.一线串珠法
“线”,就是把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系列喜事进行整理、归类。“珠”,就是从这一件件喜事中选取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喜事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2.多角度、多侧面法
发生在校园里的喜事比较多,从喜事的内容可分:教研教改、安全教育、德育纪律、班团活动、校园建设,等等;从喜事施动对象可分:教师和学生;从喜事的意义大小来看:有发生在师生之间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有关乎学校今后发展变化的大事。写作时,除了要多收集发生在校园里的大小喜事外,还要善于用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喜事,展示学校近期出现的新气象,发生的新变化。通过对学校大小喜事的报道,不仅锻炼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校园变化的观察能力。
3.“画眼睛”法
就是紧紧抓住发生在校园里,且最能展示学校校容校貌,师生精神面貌方面的大小喜事,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从某个小“窗口”,展示出学校的小发展,大变化。
在写作中,用几件事情表现一个主题,虽比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主题难度要大得多,但是几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文章主题更生动,更鲜明,更突出。
写作中,我再三叮嘱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取的几件喜事,应有内在联系。即都是发生在校园里的事,且都突出一个“喜”字。
(2)所选取的几件喜事最好能从各自的角度展示出学校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气象。
(3)要注意每件喜事之间记叙的顺序,要做到言之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教师在“下水”作文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积极性,让他们不仅成为作文写作活动的参与者,还要成为作文写作活动中的主人。
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意义是毋庸质疑的,其好处也是多方面的。我在此略举一二。
一是语文教师经常“下水”作文,既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又能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语文教师经常“下水”写文章,写得多了,才会觉得一篇作文质量的高低是由作者的知识阅历和写作水平等因素决定的。作者的知识阅历深、写作水平高,写出来的必定是出彩的文章,反之,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能经常“下水”写文章,还可以让语文教师能品尝到写作中的艰辛与快乐。总而言之,作比说好。
二是语文教师经常“下水”作文,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其实,“下水”作文是语文教师必备素质和基本功。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在教材与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他们的写作水平。另外,语文教师通过自己“下水”作文,摸清学生的作文基础,针对他们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进行作文具体指导,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手,写出对大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感悟,以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目标所在。语文《新课标》虽不要求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语文教师若能“下水”作文,这无疑是一件新事,一件好事,且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上起着不可估量的感染力。我常常听到有学生说:“老师都‘下水’作文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游泳呢?”根据我的观察体验:语文老师“上岸”后在向学生传授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畅谈写作感受之时,学生们无不感觉新鲜,也无不听得仔细、认真,且诱发了他们想写好作文的渴望之情,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拓展了他们的写作思路。而学生对写作的渴望之情以及写作中的浓厚兴趣和开阔思路,都源自于语文教师在“下水”作文时精心地指导。
总之,指导学生写作和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然而,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不失为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如果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既能经常“下到水中”,去当一名运动员,“上岸”后,又能当好一名教练员、指挥员,那么收获的不仅仅是自己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所教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自己的辅导下也会有长足的进步。这两全其美的美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谢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