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常菜”,家家有,日日月月年年做,要做出新滋味,的确不易。但是,当我们一切的教育教学行为都能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简单的事情精致做,平常的事情创新做”,就会让“家常菜”的色、香、味焕然一新,营养更加丰富,口味更加适合我们的学生。且看笔者对以下这四道“家常菜”的改良之处。
1.“排座位”——更加纯净的味道
由于学校班额过大、教室空间小等硬件条件的不足,每学期初学生的座位竟成了敏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甚至社会的关注,也衍生出一些腐败变质的“馊味”。
我想,何不也来一次“群策群力”、“自座自授”?首先,师生一起商定座位分配策略如下:高矮排序,参照近视;均衡搭配,干群配合;左右平移,定期执行;先人后己,处处谦让;课堂教学,全面兼顾。然后让孩子们遵章执行,自己找到适合的座位。我相信孩子和家长心中自然有一杆秤,再不会让这杆“公平秤”失去平衡和公正,也不会让这一个“家常菜”变质变味。
2.“包书皮”——更多成功的滋味
新学期,拿新书,大多数孩子视新书如珍宝,会买上一大捧各式各样的塑料书皮,把新书包装一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又有多少家长或孩子想到环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包书皮小能手比赛”,程序如下:
(1)每个同学搜集四张旧挂历纸带到班上。
(2)教师根据新书的大小尺寸,指导学生把挂历纸裁成统一大小的包书纸。
(3)准备好待包的语、数、外等教科书。
(4)“包书皮小能手比赛”计时开始,看谁包得又平整、又美观、又快捷。
(5)展示优秀包书作品,学生互相评比,授予“小能手奖”。
(6)启发同学们为学弟学妹们包书皮,并宣传环保知识。
相信这样一个活动,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成功的体验,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味。
3.“文具盒”——减肥之后更精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不是“多其器”。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的孩子文具盒、文具包里“笔”满为患,越来越“肥”。于是,作业乱用笔、上课玩弄笔、课间买卖笔、随手乱扔笔的怪现象随处可见,亟待班主任老师的关注与引导。
我首先组织学生召开一个为文具盒减肥的主题班会,讨论话题有:笔多笔少与学习成绩有关系吗?每人必须准备哪些文具为宜呢?如何让每件文具都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然后,根据大家的讨论和选择结果,开出了这么一个为文具盒减肥的“配方单”:铅笔一支;双色圆珠笔一支;蓝色或黑色水笔一支;钢笔一支;橡皮、直尺、胶带、小刀、圆规、毛笔等适量。
文具少而精,学习更有劲。孩子们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学习再也不唯工具论,变攀比名牌文具,为比学习、比勤奋、比节俭了。
4.“送路队”——更加美味的佐料
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由于周边交通状况的不佳,出于安全考虑,放学都要排路队。学生整队步行到一定的地段,再自行回家或由家长接回,这已成为大多数小学的一个惯例。路队长举着班牌或班级小旗率队放学,也已成为学校放学时的一道“家常菜”。但是路队排行过程中的“散、慢、乱、闹”的不良现象难以消除。
我在自己班级四个方向的路队牌上加入了这样一些特别的“佐料”:路牌背面印上本队每个成员的名字,每次排路队时,路队长照单点名,一个不能少;路牌正面,除了班级序号,还有“路队星级”标识。“五星”路队最优秀,“四星”、“三星”比较好,“二星”路队待整改。路牌星级明示学生要自觉为本队争光创星,味道美,效果佳。谁来当裁判呢?有接孩子的家长,有送路队的老师,有值日打分的学生干部等。
当开学的第一次“盛宴”离我们渐行渐远时,当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欣赏着孩子们身上每一点可喜的进步时,自己作为炊事员亲手烹制每一道“美味”,都将在我们脑海中回味无穷,令人踌躇满志。一切的辛劳和欣慰,香醇和营养都将成为动力,融入新学期教与学的每一个足迹、每一次成功中,融入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人生体验中!
让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营养餐”!
(江苏东台师范附属小学冯永升)
1.“排座位”——更加纯净的味道
由于学校班额过大、教室空间小等硬件条件的不足,每学期初学生的座位竟成了敏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甚至社会的关注,也衍生出一些腐败变质的“馊味”。
我想,何不也来一次“群策群力”、“自座自授”?首先,师生一起商定座位分配策略如下:高矮排序,参照近视;均衡搭配,干群配合;左右平移,定期执行;先人后己,处处谦让;课堂教学,全面兼顾。然后让孩子们遵章执行,自己找到适合的座位。我相信孩子和家长心中自然有一杆秤,再不会让这杆“公平秤”失去平衡和公正,也不会让这一个“家常菜”变质变味。
2.“包书皮”——更多成功的滋味
新学期,拿新书,大多数孩子视新书如珍宝,会买上一大捧各式各样的塑料书皮,把新书包装一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又有多少家长或孩子想到环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包书皮小能手比赛”,程序如下:
(1)每个同学搜集四张旧挂历纸带到班上。
(2)教师根据新书的大小尺寸,指导学生把挂历纸裁成统一大小的包书纸。
(3)准备好待包的语、数、外等教科书。
(4)“包书皮小能手比赛”计时开始,看谁包得又平整、又美观、又快捷。
(5)展示优秀包书作品,学生互相评比,授予“小能手奖”。
(6)启发同学们为学弟学妹们包书皮,并宣传环保知识。
相信这样一个活动,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成功的体验,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味。
3.“文具盒”——减肥之后更精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不是“多其器”。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的孩子文具盒、文具包里“笔”满为患,越来越“肥”。于是,作业乱用笔、上课玩弄笔、课间买卖笔、随手乱扔笔的怪现象随处可见,亟待班主任老师的关注与引导。
我首先组织学生召开一个为文具盒减肥的主题班会,讨论话题有:笔多笔少与学习成绩有关系吗?每人必须准备哪些文具为宜呢?如何让每件文具都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然后,根据大家的讨论和选择结果,开出了这么一个为文具盒减肥的“配方单”:铅笔一支;双色圆珠笔一支;蓝色或黑色水笔一支;钢笔一支;橡皮、直尺、胶带、小刀、圆规、毛笔等适量。
文具少而精,学习更有劲。孩子们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学习再也不唯工具论,变攀比名牌文具,为比学习、比勤奋、比节俭了。
4.“送路队”——更加美味的佐料
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由于周边交通状况的不佳,出于安全考虑,放学都要排路队。学生整队步行到一定的地段,再自行回家或由家长接回,这已成为大多数小学的一个惯例。路队长举着班牌或班级小旗率队放学,也已成为学校放学时的一道“家常菜”。但是路队排行过程中的“散、慢、乱、闹”的不良现象难以消除。
我在自己班级四个方向的路队牌上加入了这样一些特别的“佐料”:路牌背面印上本队每个成员的名字,每次排路队时,路队长照单点名,一个不能少;路牌正面,除了班级序号,还有“路队星级”标识。“五星”路队最优秀,“四星”、“三星”比较好,“二星”路队待整改。路牌星级明示学生要自觉为本队争光创星,味道美,效果佳。谁来当裁判呢?有接孩子的家长,有送路队的老师,有值日打分的学生干部等。
当开学的第一次“盛宴”离我们渐行渐远时,当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欣赏着孩子们身上每一点可喜的进步时,自己作为炊事员亲手烹制每一道“美味”,都将在我们脑海中回味无穷,令人踌躇满志。一切的辛劳和欣慰,香醇和营养都将成为动力,融入新学期教与学的每一个足迹、每一次成功中,融入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人生体验中!
让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营养餐”!
(江苏东台师范附属小学冯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