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保障教师“学有所教”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des17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关心少年儿童“学有所教”的问题。但很少人注意到教师本身也存在“学有所教”的问题。“学有所教”就是学习者有就学的地方、有指教的师长,它是教师发展的基础。但是从社会到学校、从主管官员到校长,很少有人把它作为关心的话题。要满足民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就得促进教师发展。对此,校长必须关注教师职后学习这一大事.尽力保障教师“学有所教”。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也是新课改努力的方向与核心.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促使每一名学生都更好地养成独立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才是达成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本文针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学;培养;策略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为无数学子勾画人生知识的蓝图;教师是智慧花朵的培育者,他为了让花儿美丽绽放而不辞辛苦。教师,一个神圣而平凡的名字。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发展异常迅速,各类人才供不应求,教师的使命越发重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对教师专业化的探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旨在大幅度提高教师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教师专业化运动,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师教育的主导运动与发展目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摘 要】目前,我国对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由以往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逐渐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初中数学教育也应该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主要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25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
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过:“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个体的性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养成多少,也决定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劣. 我们知道一题多变的解题习惯的养成对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严密性等诸多方面的品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一题多变的解题习惯呢?本文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示范,唤起学
【摘 要】随着我国对中职教育的不断改革,中职篮球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改革过程中,我国的中职篮球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想要进一步优化我国中职篮球教学,还需要结合目前我国中职篮球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对此,本文开展了以下探讨内容。  【关键词】种植篮球 教学 教学质量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
一、教学背景在教学《历史与社会》(7年级下册)的《不同历史资料的利用》时,笔者发现学生学得很无味。参考了他人的教学设计之后,笔者决定用故事、核心问题和文献资料为纽带进行
【摘 要】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论断,新时代有新使命,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的论断和作为,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新气象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提供了无可争辩的说服力;培养一支完全以新思想武装的教师队伍,不断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改革。  【关键词】新时代 新思想 形势与政策 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目标的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目的也随之改变,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物教学应在原有生物教学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尝试从日常生活、实际生产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有关问题。这就给初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 情境教学法 实施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26
对多元解读与创造性解读的倡导,并不是说对教材文本解读中学生怎么理解都行。新课程改革后,随着一些新理念的倡导和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有些师生对教材文本的解读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即还没有弄清文本原意就匆忙下结论,随意理解、胡乱理解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这种“读者至上”的做法同样不可取。辩证地看待作者与读者的关系,需要做到:第一,要倾听作者真意。它不是文本理解的最终目的,但却是对话展开的前提,倾听作者真意
当今时代我国女性文化出现了多层次、现代化、世俗等转向,但是由于对女性文化的理解和建构更多的是诉诸感性,对女性文化的特殊价值和功能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女性文化发展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