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是指在同教材、同目标下不同教师或者同一教师在不同的场域运用不同的方法与理念,根据不同教师的理解进行上课的一种教研形式。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夯实教育教研实效性,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促进课堂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笔者以《立定跳远》这一教材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例,呈现有效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的方法。
一、发挥“同课异构”的“导向”作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的“同”可理解为相同的课题、主题、内容,也可以是相同的教学知识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甚至是相同的教师,“同”的内容较多,体育教师在设置同课时要从某个同的“点”展开。课堂教学中的“异”则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教学对象、课堂结构、理念以及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模式、设计思路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甚至是不同的体育器材,也可以是同一教师进行几次不同的教学。“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给体育教师以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在秉承“求同”的结果时,又在其过程中鼓励“存异”,当然“存异”的最终目的也是“求同”。
1.基于教材明重点
以“同课异构”中的“同”为起点,面向不同学生,根据不同学情,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教学,最后实现共同的目标。
《立定跳远》是水平二(三年级)《跳跃与游戏单元》中的第5个课时。基于以上教材不难发现,立定跳远的动作特点是双臂向前上方摆动的同时双脚用力蹬地起跳,空中姿态要平稳舒展,落地时收腹屈膝缓冲。该技术动作在本学段主要强调通过双脚同时蹬地向前上方起跳,并借助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达到向远处落地的目的。因此,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起跳和轻巧落地,是该技术动作的学习重点,也就是利用诸多方法之后所应求的“同”。明确这一重点后,所有“同课异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一重点开展。
接下来的“异构教研”给教师的导向是:以此教学重点为“同”,构建属于自己教学的“异”。教师应围绕此重点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有效落实。如,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天鹅起飞一瞬间的动作:张开硕大的“翅膀”向下扇動,两只“爪子”用力蹬地,身体徐徐升起,在连续不断的练习中掌握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要领;有的教师运用“高人、矮人、超人”小游戏引导学生连续练习掌握起跳前的动作;从这些教师的创新教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同课异构”给执教教师在“求异”时的导向作用较为明显,教师的创意有灵气,能有提高教学效果。
2.基于练习达目标
如果将“异、构”分开理解,那么“构”应该是“同课异构”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异”是不同的教学形式,“异构”是由不同教师的教学行为呈现出的不同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只是在异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表面形式,而不能代表教学效果。
判别一节好课的标准绝不是“异构”的繁多花样,而应是看教师的教学是不是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练习,课堂教学中的身体练习是“构”的保障,合理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是最终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
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每节课都能看到执教教师对学生每项练习的次数要求,这是为了让学生在充分练习后达成学习目标。同时,体育教师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练习质量,在确保练习质量的基础上保障一定的练习次数,让时间和数量共同为技术动作保驾护航。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应保证不少于85%的学生都能做出双脚蹬离地面时双臂积极上摆并轻巧落地的动作,这是目标达成的显著标志。
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对“练习达目标”这项评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重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进步为最终目的。在《立定跳远》的“同课异构”教学中,要求:练习密度设计合理、运用合理;教学目标明确、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密度的设计上,有的教师运用激励法,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个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以优带弱的方法,在保证练习质量的前提下,加大练习密度;有的教师把更多练习权交给学生,教师少讲,让学生多加练习,并在练习中进行探究,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有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先给学生制订一个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的“中级目标”,再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对学习目标进行预判,做到人人心中有“自己的目标”。当有的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自己无法完成预设的目标时可适当降低要求;当有的学生已经完成自己的目标时,教师可再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也有的教师在教学目标达成设计时,先让学生初步练习,记下自己的目前水平,然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在课的最后,再给学生一次自我测验的机会,比一比学习之后是不是比学习之前有进步,学生通过对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后会更有信心。
3.基于方法求有效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快速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落脚点,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教研,目的并不是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是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理念面向学生实施多样化教学,并通过“异构”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寻求更为理想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利用小脚丫标贴、鼠标垫、海绵块、体操垫、橡皮筋等器材为学生搭建多彩的练习场地,并且提供安全练习的保障;利用自制软尺、跑道间距、海绵条等标线为学生找到超越自我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利用“高人、矮人、超人”“双臂同时用力摆,双腿同时用力蹬,边蹬边摆好又远,落地屈膝轻又巧”“提踵屈膝蹬地起,摆臂展体空中跃,脚跟滚动屈膝落”等口诀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利用“小青蛙跳荷叶”“小兔子跳房子”“神州火箭齐飞天”等情境,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练场地。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同课异构”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导向作用,可激励教师从多角度选择教学方法,方法的实效性也各有千秋。可以说“同课异构”促进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大胆尝试,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想方设法激励学生敢于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有的教师运用各种安全器材保障学生的学习安全,让体操垫、皮筋等发挥重要作用;有的教师运用引导法,合理运用学习规律帮助学生进行技能学习,通过反复练习“举臂、微蹲、蹬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全身协调用力;有的教师在分解练习动作时,用口诀提示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动作、掌握动作。“同课异构”的导向作用在于激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运用学生喜欢的、高效的方法完成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发挥“同课异构”的“促进”作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注重学习发展的同时,迫切要求教师教学能力同步提升,“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即是一种针对教师发展的新型教研方式。“同课异构”集体教研为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同课异构”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有自我教学与观摩反思、有同伴指点迷津、有专家引领方向,这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执教教师得到了创造性、个性展示的机会,其他教师则有学习的机会,为共同发展、促进成长奠定了基础,为开阔视野搭建了平台,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的发展。
1.促课堂流程更自然
通过几名教师的教学对比,能够发现他们在每个环节的过渡或者方法的衔接等方面是否自然,自然过渡更能体现教师对教学结构的优化处理。如果在哪个过渡环节中出现了问题,学生学习时就会有手忙脚乱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出现卡顿。“同课异构”教研中,执教教师应体现自己的风格特点,且教学流程也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顺序。在总结时,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流程的优劣,优化可借鉴之处,通过合理改进达到理想效果。“同课异构”的过程就是相互激励与改进的过程,可使教学流程更加自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教师A用“猫捉老鼠”的游戏导入课堂,使学生明白用脚跟滚动过渡到全脚掌的落地方法很轻巧,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B则用“高人、矮人”的游戏进行教学,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对立定跳远预备姿势的认知,也为学习立定跳远动作作了铺垫。这2种导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都自然地利用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整节课堂的流程更加顺畅,2种课堂流程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也是“同课异构”的显形作用。
2.促教师专长更彰显
“同课异构”更能彰显教师的专业方向,教师在“同课异构”教研氛围中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优势,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与知识基础,积极主动地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理解和运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与整合,并进行独特的构思,充分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自身所长提升教学能力。
如,立定跳远这一“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过程中,田径专长的教师会用跳跃示范的远度打动学生;体操专长的教师会以优美的示范动作吸引学生;心细的教师会先从跳远缓冲的落地着手保护学生;幽默的教师会把跳跃和弹簧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有艺术细胞的教师会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们将自己的专长转化为提升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力量,从而促使教师个人专长更为彰显。
长期坚持这样的真教研、真学习、真交流,可在促进教师专长突显的同时,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并为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基本功比赛奠定坚实的基础。历年来的基本功比赛都较为注重搭建展示教师个人风采素质的平台,如果教师们在平时就能关注这方面的提升,必然会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3.促教学手段更艺术
“同课异构”更注重对重点的把握、对难点的突破,从技术动作本身出发,剖析实践技巧、改善练习方法、运用辅助手段、关注完成质量。在示范之前,除了可以提出明确的方法指导,对如何听讲、如何观察、如何练习等提出具体要求,还可以在示范之前抛出几个引导学生对示范动作进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看示范的同时能更积极、更有针对性地将所需要的注意点挖掘出来,使教师的示范更具目的性和指向性。
如,执教教师在立定跳远完整示范动作后,对学生提出了2个问题:“老师是单脚离开地面的还是双脚离开地面的?老师是单脚落地的还是双脚落地的?”问题的提出巧妙地重现了立定跳远“双跳双落”的重点。在学生正确回答了“双跳双落”以后,教师继续追问“双脚是同时起跳落地的还是依次起跳落地的”,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实践探索。“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能引起教师对示范要求、助练手段、教学方式等进行深刻反思,特别是能让教师通过对比、参照、交流后进行自我修正,并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认同任何一节课都不能脱离一定的方法孤立存在的理念。
4.促教育理念常更新
“同课异构”更能促进教师养成课课、时时反思的好习惯,让思存于行、思深于行、思优于行深植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在“同课异构”教研中,教师对新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有意愿在以后的教學实践中加以执行。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同行课优缺点的反思,对不同课堂学生学习能力的反思,逐渐成长为细致的、理性的、有思想的教育者。
5.促师生素养同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进步的。只有真实的教学情境才是实践的土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磨练、相互交流,才能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快速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教师为了上出精彩的课,需要一起备课、磨课、观摩、分析,发挥大家的智慧,相互促进,优化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发挥“同课异构”的“导向”作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的“同”可理解为相同的课题、主题、内容,也可以是相同的教学知识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甚至是相同的教师,“同”的内容较多,体育教师在设置同课时要从某个同的“点”展开。课堂教学中的“异”则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教学对象、课堂结构、理念以及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模式、设计思路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甚至是不同的体育器材,也可以是同一教师进行几次不同的教学。“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给体育教师以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在秉承“求同”的结果时,又在其过程中鼓励“存异”,当然“存异”的最终目的也是“求同”。
1.基于教材明重点
以“同课异构”中的“同”为起点,面向不同学生,根据不同学情,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教学,最后实现共同的目标。
《立定跳远》是水平二(三年级)《跳跃与游戏单元》中的第5个课时。基于以上教材不难发现,立定跳远的动作特点是双臂向前上方摆动的同时双脚用力蹬地起跳,空中姿态要平稳舒展,落地时收腹屈膝缓冲。该技术动作在本学段主要强调通过双脚同时蹬地向前上方起跳,并借助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达到向远处落地的目的。因此,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起跳和轻巧落地,是该技术动作的学习重点,也就是利用诸多方法之后所应求的“同”。明确这一重点后,所有“同课异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一重点开展。
接下来的“异构教研”给教师的导向是:以此教学重点为“同”,构建属于自己教学的“异”。教师应围绕此重点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有效落实。如,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天鹅起飞一瞬间的动作:张开硕大的“翅膀”向下扇動,两只“爪子”用力蹬地,身体徐徐升起,在连续不断的练习中掌握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要领;有的教师运用“高人、矮人、超人”小游戏引导学生连续练习掌握起跳前的动作;从这些教师的创新教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同课异构”给执教教师在“求异”时的导向作用较为明显,教师的创意有灵气,能有提高教学效果。
2.基于练习达目标
如果将“异、构”分开理解,那么“构”应该是“同课异构”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异”是不同的教学形式,“异构”是由不同教师的教学行为呈现出的不同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只是在异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表面形式,而不能代表教学效果。
判别一节好课的标准绝不是“异构”的繁多花样,而应是看教师的教学是不是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练习,课堂教学中的身体练习是“构”的保障,合理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是最终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
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每节课都能看到执教教师对学生每项练习的次数要求,这是为了让学生在充分练习后达成学习目标。同时,体育教师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练习质量,在确保练习质量的基础上保障一定的练习次数,让时间和数量共同为技术动作保驾护航。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应保证不少于85%的学生都能做出双脚蹬离地面时双臂积极上摆并轻巧落地的动作,这是目标达成的显著标志。
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对“练习达目标”这项评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重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进步为最终目的。在《立定跳远》的“同课异构”教学中,要求:练习密度设计合理、运用合理;教学目标明确、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密度的设计上,有的教师运用激励法,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个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以优带弱的方法,在保证练习质量的前提下,加大练习密度;有的教师把更多练习权交给学生,教师少讲,让学生多加练习,并在练习中进行探究,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有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先给学生制订一个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的“中级目标”,再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对学习目标进行预判,做到人人心中有“自己的目标”。当有的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自己无法完成预设的目标时可适当降低要求;当有的学生已经完成自己的目标时,教师可再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也有的教师在教学目标达成设计时,先让学生初步练习,记下自己的目前水平,然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在课的最后,再给学生一次自我测验的机会,比一比学习之后是不是比学习之前有进步,学生通过对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后会更有信心。
3.基于方法求有效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快速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落脚点,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教研,目的并不是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是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理念面向学生实施多样化教学,并通过“异构”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寻求更为理想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利用小脚丫标贴、鼠标垫、海绵块、体操垫、橡皮筋等器材为学生搭建多彩的练习场地,并且提供安全练习的保障;利用自制软尺、跑道间距、海绵条等标线为学生找到超越自我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利用“高人、矮人、超人”“双臂同时用力摆,双腿同时用力蹬,边蹬边摆好又远,落地屈膝轻又巧”“提踵屈膝蹬地起,摆臂展体空中跃,脚跟滚动屈膝落”等口诀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利用“小青蛙跳荷叶”“小兔子跳房子”“神州火箭齐飞天”等情境,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练场地。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同课异构”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导向作用,可激励教师从多角度选择教学方法,方法的实效性也各有千秋。可以说“同课异构”促进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大胆尝试,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想方设法激励学生敢于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有的教师运用各种安全器材保障学生的学习安全,让体操垫、皮筋等发挥重要作用;有的教师运用引导法,合理运用学习规律帮助学生进行技能学习,通过反复练习“举臂、微蹲、蹬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全身协调用力;有的教师在分解练习动作时,用口诀提示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动作、掌握动作。“同课异构”的导向作用在于激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运用学生喜欢的、高效的方法完成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发挥“同课异构”的“促进”作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注重学习发展的同时,迫切要求教师教学能力同步提升,“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即是一种针对教师发展的新型教研方式。“同课异构”集体教研为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同课异构”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有自我教学与观摩反思、有同伴指点迷津、有专家引领方向,这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执教教师得到了创造性、个性展示的机会,其他教师则有学习的机会,为共同发展、促进成长奠定了基础,为开阔视野搭建了平台,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的发展。
1.促课堂流程更自然
通过几名教师的教学对比,能够发现他们在每个环节的过渡或者方法的衔接等方面是否自然,自然过渡更能体现教师对教学结构的优化处理。如果在哪个过渡环节中出现了问题,学生学习时就会有手忙脚乱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出现卡顿。“同课异构”教研中,执教教师应体现自己的风格特点,且教学流程也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顺序。在总结时,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流程的优劣,优化可借鉴之处,通过合理改进达到理想效果。“同课异构”的过程就是相互激励与改进的过程,可使教学流程更加自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教师A用“猫捉老鼠”的游戏导入课堂,使学生明白用脚跟滚动过渡到全脚掌的落地方法很轻巧,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B则用“高人、矮人”的游戏进行教学,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对立定跳远预备姿势的认知,也为学习立定跳远动作作了铺垫。这2种导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都自然地利用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整节课堂的流程更加顺畅,2种课堂流程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也是“同课异构”的显形作用。
2.促教师专长更彰显
“同课异构”更能彰显教师的专业方向,教师在“同课异构”教研氛围中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优势,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与知识基础,积极主动地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理解和运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与整合,并进行独特的构思,充分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自身所长提升教学能力。
如,立定跳远这一“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过程中,田径专长的教师会用跳跃示范的远度打动学生;体操专长的教师会以优美的示范动作吸引学生;心细的教师会先从跳远缓冲的落地着手保护学生;幽默的教师会把跳跃和弹簧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有艺术细胞的教师会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们将自己的专长转化为提升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力量,从而促使教师个人专长更为彰显。
长期坚持这样的真教研、真学习、真交流,可在促进教师专长突显的同时,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并为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基本功比赛奠定坚实的基础。历年来的基本功比赛都较为注重搭建展示教师个人风采素质的平台,如果教师们在平时就能关注这方面的提升,必然会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3.促教学手段更艺术
“同课异构”更注重对重点的把握、对难点的突破,从技术动作本身出发,剖析实践技巧、改善练习方法、运用辅助手段、关注完成质量。在示范之前,除了可以提出明确的方法指导,对如何听讲、如何观察、如何练习等提出具体要求,还可以在示范之前抛出几个引导学生对示范动作进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看示范的同时能更积极、更有针对性地将所需要的注意点挖掘出来,使教师的示范更具目的性和指向性。
如,执教教师在立定跳远完整示范动作后,对学生提出了2个问题:“老师是单脚离开地面的还是双脚离开地面的?老师是单脚落地的还是双脚落地的?”问题的提出巧妙地重现了立定跳远“双跳双落”的重点。在学生正确回答了“双跳双落”以后,教师继续追问“双脚是同时起跳落地的还是依次起跳落地的”,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实践探索。“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能引起教师对示范要求、助练手段、教学方式等进行深刻反思,特别是能让教师通过对比、参照、交流后进行自我修正,并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认同任何一节课都不能脱离一定的方法孤立存在的理念。
4.促教育理念常更新
“同课异构”更能促进教师养成课课、时时反思的好习惯,让思存于行、思深于行、思优于行深植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在“同课异构”教研中,教师对新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有意愿在以后的教學实践中加以执行。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同行课优缺点的反思,对不同课堂学生学习能力的反思,逐渐成长为细致的、理性的、有思想的教育者。
5.促师生素养同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进步的。只有真实的教学情境才是实践的土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磨练、相互交流,才能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快速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教师为了上出精彩的课,需要一起备课、磨课、观摩、分析,发挥大家的智慧,相互促进,优化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