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环境描写作用分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市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有一个题型,就是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回答该问题时,我们应综合分析环境描写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等方面的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解答好这类试题。环境描写的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作用有以下几种: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社会环境能体现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特征。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作者刻画出一幅萧条荒寂的故乡冬景图,这是闰土生活的典型环境。
  [解题技巧]
  答题时,必须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芦花荡》中反映抗日战争的环境描写,《变色龙》揭露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的环境描写等。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中的冬景描写,表现了济南冬天雪后小山的秀美景色。
  [中考真题回放]
  201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选文:达·嘎日玛(蒙古)的《我那莽撞的17岁》。
  (1)青青的山坡上,报春花正次第开放。查玛采撷枯草中的报春花,身子一起一伏。她偶尔左右看看,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闪发光。
  20.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0.(1)答: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节(春天);营造出春意融融的意境;衬托了查玛的美,为下文写“我”对查玛的喜欢并讨她欢心作铺垫;
  [解题技巧]
  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光,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如鲁迅的《社戏》中的景物描写,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烘托气氛,表现“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渲染了我去看戲途中高兴的心情。
  [中考真题回放]
  2013年·山东省滨州市:《背向大地的爱》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2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____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____。(3分)
  [解题思路]
  根据上述两条标准判断。(1)该句上文记叙了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的相关内容。(2)画线句子所在的段落直接描写乌云越聚越浓及电闪雷鸣的情景。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这句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
  [参考答案]
  21.自然环境描写或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暗示灾难马上就要发生。
  [解题技巧]
  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有时起衬托人物心理的作用,其特征是:(1)该环境描写所在的段落中,或其前一段或其后一段有对人物相关的心理描写;(2)所描写的环境表现出来的色调与人物心理相一致。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光,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三、刻画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如《秋天的怀念》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中考真题回放]
  2016年甘肃省兰州卷:选文见《守桥(葛俊康)》(原文略)。
  17.第一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①交待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大桃树被洪水冲下卡在桥洞口做铺垫;③推动情节发展;④表现出主人公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解题技巧]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如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等。
  环境描写有时起预示、暗示人物或事物的命运。这种方法,一般是通过描写与人物或事物的某种结果相似、相同的环境,提前暗示其命运将发生变化。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时景物描写在作品中还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等。如《孤独之旅》中对暴风雨的描写,既渲染了气氛,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杜小康的成长埋下了伏笔。
  [中考真题回放]
  2015年营口中考选文,见《栅栏两边苹果甜》。
  ③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A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
  22.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表达效果。(4分)
  22.参考答案:A运用了景物描写和拟人修辞(2分)。写微风中苹果树的声响和栅栏旁边星星点点的小花在风中摇曳的情态,渲染温馨的气氛,衬托艾尔此时从一个幸福的人变为心理不高兴内心微妙的变化(1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艾尔不满分享果树,修建栅栏、艾尔发现树枝伸过栅栏,心事重重、艾尔发现苹果被偷,向市长投诉、艾尔到胡安家考察,得知真相作铺垫。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比如《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
  22.(2013年辽宁省丹东市)选文见《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1)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簡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24.请在选文第(1)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并分析它的作用。(4分)
  24.(4分)景物描写:“风中夹杂着雪花,……那么恬静”。(1分)
  作用: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铺垫。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高尚品质。(1分)
  六、突出主题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揭示主旨,这一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如《故乡》的结尾,作者描写了海边的景色,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有时还具有暗示文章主旨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判断:(1)上文是否有与之相关的人物活动;(2)该环境描写文中描写的特征与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相契合;(3)环境描写又在文章末尾。若符合以上三点,其作用即为暗示主旨。
  [中考真题回放]
  2016年山东省济宁卷选文见《山果(黄兴蓉)》。
  19.找出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消隐在茫茫群山中”。
  [解题思路]
  依据以上三点判断。(1)上文记叙了小姑娘对生活充满自信和乐观,懂事孝顺,懂得感恩的事例;(2)文中的景物描写“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文中描写野百合的漫山遍野的洁白美丽,与小姑娘的身上的优秀品质相契合。(3)该描写又在文章末尾。因此,该句的作用为暗示主旨。
  [参考答案]
  19.“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消隐在茫茫群山中”这里借助环境描写衬托了小姑娘的她对生活充满自信和乐观,懂事孝顺,懂得感恩形象,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海量的现代资讯和各国文化涌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和学者们思考的问题,在学校教育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程度融合的实质是要变革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更加重视学生参与学习
培养高质量的翻译人才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澳大利亚同我国一样都是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外语教育体系,并且取
目的用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中药黄柏的临床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并诊断为几例湿热泄痢、湿热黄疽和湿热痹症的患者使用以中药黄柏为主要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作文的好坏关乎到语文的成败。从历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它都倾向于议论文写作。如何帮助学生写好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要想写好议论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非常关键。  在高考时,如何在有限的卷面和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文字用好事例,达到充分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的目的,这确实是大有讲究的。下面就谈几点论据的选取原则,明确论据选择的要求。  一、针对性  我
【正】 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人的智力,特别是儿童的智力。认为人的智力总量约有五分之四在八岁时已经具备,并发现人脑的百分之九十的潜力尚未被利用。教育是开发智力的工具,低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探究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学科教学中,这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带来重大影响。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采取“探究式”教学,以引导为主,启发
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而逻辑思維能力的提升又以思辩能力的培养为重中之重。思辨能力,是学生从课本、文章解读作者真正含义的重要工具。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能从多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教师要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形成思辨认知,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概括,还可对事物进行质疑,通过对比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辨,即是对事物的思考和辨析。而
【考点阐释】关于"有文采",《考试大纲》的四个评分点: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其中的"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能使语言传神而有味。怎样运用修辞才算善于?恰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有志报国,无路请缨,最后贫病交加,客死他乡。但作为儒家薪火的传承者,杜甫用一生坚守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这一体现儒家思想的信念,赢得了“千秋万岁名”,赢得了“诗圣”这一至尊雅号。  一、杜甫的儒家思想体现在思想观念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系统地接受了儒家正统思想观念。他年少便深受祖辈的儒士做派的影响,成年后的杜甫更喜欢以儒士自居。作为儒学的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