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概念教学的复杂性。实践表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可以化解这对矛盾,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一、 启迪探索意识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观念上“平衡失衡再平衡”反复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呈现概念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就捕捉了一个过生日的生活素材,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李华今年9周岁,过了9个生日,他爸爸今年36周岁,你们知道他过了多少个生日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自然地想到是36个)然后我话锋一转:“可是爸爸却和李华一样,只过了9个生日,而且他从小到大一个生日也没漏掉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立刻进入一种惊奇、迷茫的状态,他们此时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由此产生了探索未知的内在需求,促进了学习向深层次推进。
二、 拓展认知广度
和许多数学知识一样,数学概念必须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如果硬生生地灌输,学生必定会消化不良。生活情境恰恰可以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从而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在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可以预想,学生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大多比例失调。新课伊始,我让学生反思其中的原因,他们通过讨论认为最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实际距离应当画多长,从而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与实际景象不符。教师因势利导,结合一些实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发现只有把实际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所画出的物体形状才不会发生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教者没有开门见山就介绍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了画校园平面图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比例尺的实际价值,从而丰富了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三、 提升应用价值
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工具”,所以数学概念的巩固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巩固概念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精心设计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巩固深化。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组织“修桌椅”的活动;教完“百分数”后,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教完“比例”后,启发学生运用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关系,计算旗杆的高度……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了记得牢、用得活的效果。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从而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渴望、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责任编辑:陈国庆
一、 启迪探索意识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观念上“平衡失衡再平衡”反复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呈现概念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就捕捉了一个过生日的生活素材,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李华今年9周岁,过了9个生日,他爸爸今年36周岁,你们知道他过了多少个生日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自然地想到是36个)然后我话锋一转:“可是爸爸却和李华一样,只过了9个生日,而且他从小到大一个生日也没漏掉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立刻进入一种惊奇、迷茫的状态,他们此时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由此产生了探索未知的内在需求,促进了学习向深层次推进。
二、 拓展认知广度
和许多数学知识一样,数学概念必须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如果硬生生地灌输,学生必定会消化不良。生活情境恰恰可以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从而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在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可以预想,学生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大多比例失调。新课伊始,我让学生反思其中的原因,他们通过讨论认为最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实际距离应当画多长,从而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与实际景象不符。教师因势利导,结合一些实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发现只有把实际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所画出的物体形状才不会发生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教者没有开门见山就介绍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了画校园平面图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比例尺的实际价值,从而丰富了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三、 提升应用价值
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工具”,所以数学概念的巩固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巩固概念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精心设计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巩固深化。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组织“修桌椅”的活动;教完“百分数”后,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教完“比例”后,启发学生运用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关系,计算旗杆的高度……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了记得牢、用得活的效果。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从而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渴望、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