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对学生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等方式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更多知识,为日后发挥出他们最大潜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因材施教; 策略
新课标与传统教育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新课标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也是新课标核心理念之所在。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的存在着。因而,新课标下,教师就应该切切实实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确保将新课标核心理念落到实处。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
一、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
1. 科学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另外,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的工作,家庭的经济条件等),也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对此,在教学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工作。其次,我们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学好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是由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成绩差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更不能将后进生和“弱智”简单地画上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语文的信心,这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2. 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后进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后进生,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关心并鼓励后进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其次,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后进生,帮助他们的某些缺漏。在辅导后进生时,我既注意弥补他们知识结构的不足,更注意改善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
3. 承认学生差异,适度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不能单纯地以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等。尤其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评价中更要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对学生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使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1. 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尽可能做到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2.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了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如: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可将学生按一定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可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组(跃进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乙组(发展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丙组(提高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
综上所述,对待中学生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更多知识,为日后发挥出他们最大潜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红红.初中语文个体差异研究.亚太教育,2015
[2]刘永远.语文课堂要因材施教.中学生导报,2013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因材施教; 策略
新课标与传统教育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新课标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也是新课标核心理念之所在。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的存在着。因而,新课标下,教师就应该切切实实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确保将新课标核心理念落到实处。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
一、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
1. 科学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另外,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的工作,家庭的经济条件等),也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对此,在教学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工作。其次,我们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学好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是由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成绩差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更不能将后进生和“弱智”简单地画上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语文的信心,这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2. 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后进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后进生,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关心并鼓励后进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其次,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后进生,帮助他们的某些缺漏。在辅导后进生时,我既注意弥补他们知识结构的不足,更注意改善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
3. 承认学生差异,适度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不能单纯地以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等。尤其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评价中更要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对学生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使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1. 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尽可能做到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2.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了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如: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可将学生按一定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可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组(跃进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乙组(发展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丙组(提高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
综上所述,对待中学生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更多知识,为日后发挥出他们最大潜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红红.初中语文个体差异研究.亚太教育,2015
[2]刘永远.语文课堂要因材施教.中学生导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