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系统地阐述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双轨制”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中有关师资团队的组建、运行模型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架构、评价体系的建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探索,以期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实践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为此,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牢牢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主题,就如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双轨制”校企合作创新实践背景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中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模式。《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做出了总体战略部署,成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出台了系列文件和政策,到2020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本建成,广西将成为旅游强省,并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新增四星级以上酒店50家,扶持100家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
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导着酒店业的发展方向。要适应旅游业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国际接轨的目标,需要培养大量既懂本土文化又善于与外国人沟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职业人才支撑。为此,2013年,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提出了“合作伙伴国际化、頂岗实习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力量国际化”的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由于我院自身条件、教学设施、教师水平等限制,不能够走“前店后校”的模式,这已成为我院酒店专业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瓶颈。为此,学院以酒店管理专业为试点,与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开展合作,整合校企教育教学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建立“双轨制”校企合作育人教学机制,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旅游业发展。
二、“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内涵
“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要义是将专业群与行业对口的行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通行业资源、信息、用人瓶颈,构建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集群,建立企业开发、主导的企业冠名课程体系与专业主导的系统性学科教学体系互补共生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机制。即在合作酒店中遴选资深高管来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且各合作酒店还成立该酒店专业课程项目执行委员会,学生在酒店学习期间,酒店还要成立专门的专业技能指导小组,保证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有专业技能过硬的师傅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意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酒店各部门资深经理要负责承担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学工作,在校内开设酒店课程项目,定期到校为学生开设符合企业需要的相关课程,使学生获得酒店集团所颁发的培训证书。校内专业教师一方面负责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学历文凭和国家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结合企业需求,开发企业需要的,且认可的企业课程,每年为企业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服务。
为保障校企合作长效运行,学院与国际排名前十的酒店集团签署“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并制定“双轨制”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使学院能够充分利用“希尔顿大学”“洲际英才培养学院”等企业平台,整合校企教学资源,建立了“智慧酒店”综合体验平台,让教学紧跟行业创新步伐,促进了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三、“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
(一)“双轨制”校企合作育人体系的构建
1.“双轨制”育人师资团队的组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是育人团队组建。
(1)在确定酒店管理专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根据各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确定具备教学、培训能力的校企教师名单,以保证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2)校企联合成立岗位能力指导小组,企业负责人为人力资源总监,即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组成人员为各岗位主管;校方负责人为酒店管理专业带头人,组成人员为各专业课教师。双方负责人随时就教学、培训、考核、评价等问题进行协调、磋商,并定期举行交流研讨会。
2.“双轨制”育人运行模型的设计。
“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是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主体育人环境中完成。
第一阶段(第1、2、3学期):以专业理论课程及基本技能课程学习为主,由校方设计相关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掌握基本文化知识,体验服务企业的文化内涵,其学习过程主要在校内实训室仿真环境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完成基本技能学习与训练,同时到合作企业一线岗位开展为期一周的专业认识实习。校内专业教师主要完成基础学分部分的教学,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授予学生学分。
第二阶段(第4、5学期):依托合作企业,以实际岗位为载体,由企业设计培训学习内容并定期轮岗,主要培养学生对不同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前厅接待、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处理投诉等实际工作过程中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这一阶段的学习在企业中完成,学校将教学及学分评定的主导权交予企业,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共30学分)并负责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总学分授予挂钩。
第三阶段(第6学期):学生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完成由校方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并将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带回课堂,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系统知识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学会把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加以提炼,对号入座,再进行系统理论学习,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综合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获得创新能力,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感悟理论的渐进过程,以期实现再用理论指导未来就业岗位,进而获得良好的競争能力。 3.“雙轨制”育人课程体系的架构。
按照“企业需求与学生发展并重”的原则,根据专业调研报告,在广泛听取校企双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建议的基础上,构建由“内容”和“形式”两个系统、四个模块组成的双轨育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内容系统,包括“基本素质教育模块”和“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教学目标源于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二者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1)“基本素质教育模块”基于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以学校为主导,主要致力于思想品德、职业素养、身心健康、应用基础等方面基本文化素质的培養与训练,重点解决学生“如何做一个社会人”的问题。
(2)“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基于行业特点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企业为主导,主要致力于专业基本技能提升、专业综合技能应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与训练,重点解决学生“如何做一个与国际相接轨的职业人”的问题。
形式系统,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模块。其中,第一课堂侧重对学生系统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企业技能岗位技能实习为主渠道,校企双方共担课程,完成各自的教学内容;第二课堂是教育教学主渠道的补充,侧重于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学生社团活动和企业讲座培训为主,由校企双方共担主角,共负责任,协同实施。
4.“双轨制”育人评价体系的建构。
建立由学校和企业两个考核指标体系构成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总学分的授予由校企合作共同完成。
学校评价体系,由学校负责考核并授予学分。主要包括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试卷考试与课堂讨论、学习考评与素质考评,根据考核评价标准,按照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要求,由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对学生进行量化测评并给予学分,同时把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也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
企业评价体系,由企业负责考核并授予学分。即从总学分中分出30学分给予企业,各企业制定具有各自企业特点的技能岗位技能清单及配套使用的考核标准体系,按照技能清单分项重要程度基于学分赋分,规定单项技能培养的责任人及考核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必须修满企业所赋予的学分方能毕业。
(二)“双轨制”校企合作育人的保障机制
1.与企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2013年,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确定了“合作伙伴国际化、顶岗实习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力量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并与希尔顿全球大中华及蒙古区总部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在这份战略合作协议中,就校企合作基础、成立希尔顿订单班、开设希尔顿酒店管理课程、设立希尔顿冠名奖学金和奖教金、希尔顿管培生项目、教师挂职与参与企业培训、学生实习与就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做出了规定,为校企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又与全球排名前十的酒店集团洲际集团、凯悦集团进行洽商,并缔结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至2016年,上述三个集团的20多家国际品牌酒店共为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了300多个实习生岗位。希尔顿全球大中华及蒙古区总部共安排酒店高管到校为学生免费开设酒店管理专题课程15次,累计教学时长超过50小时,并在校成立希尔顿网络大学,专题讲授希尔顿系列课程。良好的“双轨制”育人机制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制定“双轨制”育人质量保障管理制度。
学院依据“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在原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与企业联合制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管理办法》《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遴选办法》《酒店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技能清单》《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互聘承接企业培训课程清单》《酒店管理专业企业技能培训考核方案》《酒店管理专业兼职教师选任标准与聘用办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暂行规定》《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管理办法》《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与管理暂行规定》等20多项管理制度、监控制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文件,以保障“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真正贯彻。在2015年、2016年发布的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中,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月收入、教学实习满意度等指标逐年提高。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从校企“双轨制”协同育人的角度谈了如何发挥和推进企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其他许多问题待解决,如合作企业的利益保障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结束后继续服务企业的时间问题、不同企业培训质量的一致性问题、在多家企业同步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应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下,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加以考虑和设计。
【参考文献】
[1]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11-13.
[2]马晓波,孙伟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56-58.
[3]尚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3(36):41-42.
【关键词】“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实践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为此,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牢牢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主题,就如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双轨制”校企合作创新实践背景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中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模式。《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做出了总体战略部署,成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出台了系列文件和政策,到2020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本建成,广西将成为旅游强省,并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新增四星级以上酒店50家,扶持100家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
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导着酒店业的发展方向。要适应旅游业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国际接轨的目标,需要培养大量既懂本土文化又善于与外国人沟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职业人才支撑。为此,2013年,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提出了“合作伙伴国际化、頂岗实习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力量国际化”的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由于我院自身条件、教学设施、教师水平等限制,不能够走“前店后校”的模式,这已成为我院酒店专业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瓶颈。为此,学院以酒店管理专业为试点,与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开展合作,整合校企教育教学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建立“双轨制”校企合作育人教学机制,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旅游业发展。
二、“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内涵
“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要义是将专业群与行业对口的行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通行业资源、信息、用人瓶颈,构建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集群,建立企业开发、主导的企业冠名课程体系与专业主导的系统性学科教学体系互补共生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机制。即在合作酒店中遴选资深高管来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且各合作酒店还成立该酒店专业课程项目执行委员会,学生在酒店学习期间,酒店还要成立专门的专业技能指导小组,保证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有专业技能过硬的师傅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意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酒店各部门资深经理要负责承担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学工作,在校内开设酒店课程项目,定期到校为学生开设符合企业需要的相关课程,使学生获得酒店集团所颁发的培训证书。校内专业教师一方面负责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学历文凭和国家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结合企业需求,开发企业需要的,且认可的企业课程,每年为企业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服务。
为保障校企合作长效运行,学院与国际排名前十的酒店集团签署“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并制定“双轨制”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使学院能够充分利用“希尔顿大学”“洲际英才培养学院”等企业平台,整合校企教学资源,建立了“智慧酒店”综合体验平台,让教学紧跟行业创新步伐,促进了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三、“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
(一)“双轨制”校企合作育人体系的构建
1.“双轨制”育人师资团队的组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是育人团队组建。
(1)在确定酒店管理专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根据各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确定具备教学、培训能力的校企教师名单,以保证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2)校企联合成立岗位能力指导小组,企业负责人为人力资源总监,即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组成人员为各岗位主管;校方负责人为酒店管理专业带头人,组成人员为各专业课教师。双方负责人随时就教学、培训、考核、评价等问题进行协调、磋商,并定期举行交流研讨会。
2.“双轨制”育人运行模型的设计。
“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是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主体育人环境中完成。
第一阶段(第1、2、3学期):以专业理论课程及基本技能课程学习为主,由校方设计相关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掌握基本文化知识,体验服务企业的文化内涵,其学习过程主要在校内实训室仿真环境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完成基本技能学习与训练,同时到合作企业一线岗位开展为期一周的专业认识实习。校内专业教师主要完成基础学分部分的教学,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授予学生学分。
第二阶段(第4、5学期):依托合作企业,以实际岗位为载体,由企业设计培训学习内容并定期轮岗,主要培养学生对不同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前厅接待、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处理投诉等实际工作过程中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这一阶段的学习在企业中完成,学校将教学及学分评定的主导权交予企业,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共30学分)并负责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总学分授予挂钩。
第三阶段(第6学期):学生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完成由校方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并将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带回课堂,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系统知识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学会把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加以提炼,对号入座,再进行系统理论学习,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综合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获得创新能力,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感悟理论的渐进过程,以期实现再用理论指导未来就业岗位,进而获得良好的競争能力。 3.“雙轨制”育人课程体系的架构。
按照“企业需求与学生发展并重”的原则,根据专业调研报告,在广泛听取校企双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建议的基础上,构建由“内容”和“形式”两个系统、四个模块组成的双轨育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内容系统,包括“基本素质教育模块”和“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教学目标源于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二者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1)“基本素质教育模块”基于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以学校为主导,主要致力于思想品德、职业素养、身心健康、应用基础等方面基本文化素质的培養与训练,重点解决学生“如何做一个社会人”的问题。
(2)“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基于行业特点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企业为主导,主要致力于专业基本技能提升、专业综合技能应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与训练,重点解决学生“如何做一个与国际相接轨的职业人”的问题。
形式系统,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模块。其中,第一课堂侧重对学生系统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企业技能岗位技能实习为主渠道,校企双方共担课程,完成各自的教学内容;第二课堂是教育教学主渠道的补充,侧重于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学生社团活动和企业讲座培训为主,由校企双方共担主角,共负责任,协同实施。
4.“双轨制”育人评价体系的建构。
建立由学校和企业两个考核指标体系构成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总学分的授予由校企合作共同完成。
学校评价体系,由学校负责考核并授予学分。主要包括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试卷考试与课堂讨论、学习考评与素质考评,根据考核评价标准,按照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要求,由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对学生进行量化测评并给予学分,同时把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也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
企业评价体系,由企业负责考核并授予学分。即从总学分中分出30学分给予企业,各企业制定具有各自企业特点的技能岗位技能清单及配套使用的考核标准体系,按照技能清单分项重要程度基于学分赋分,规定单项技能培养的责任人及考核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必须修满企业所赋予的学分方能毕业。
(二)“双轨制”校企合作育人的保障机制
1.与企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2013年,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确定了“合作伙伴国际化、顶岗实习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力量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并与希尔顿全球大中华及蒙古区总部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在这份战略合作协议中,就校企合作基础、成立希尔顿订单班、开设希尔顿酒店管理课程、设立希尔顿冠名奖学金和奖教金、希尔顿管培生项目、教师挂职与参与企业培训、学生实习与就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做出了规定,为校企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又与全球排名前十的酒店集团洲际集团、凯悦集团进行洽商,并缔结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至2016年,上述三个集团的20多家国际品牌酒店共为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了300多个实习生岗位。希尔顿全球大中华及蒙古区总部共安排酒店高管到校为学生免费开设酒店管理专题课程15次,累计教学时长超过50小时,并在校成立希尔顿网络大学,专题讲授希尔顿系列课程。良好的“双轨制”育人机制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制定“双轨制”育人质量保障管理制度。
学院依据“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在原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与企业联合制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管理办法》《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遴选办法》《酒店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技能清单》《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互聘承接企业培训课程清单》《酒店管理专业企业技能培训考核方案》《酒店管理专业兼职教师选任标准与聘用办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暂行规定》《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管理办法》《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与管理暂行规定》等20多项管理制度、监控制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文件,以保障“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真正贯彻。在2015年、2016年发布的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中,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月收入、教学实习满意度等指标逐年提高。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从校企“双轨制”协同育人的角度谈了如何发挥和推进企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其他许多问题待解决,如合作企业的利益保障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结束后继续服务企业的时间问题、不同企业培训质量的一致性问题、在多家企业同步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应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下,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加以考虑和设计。
【参考文献】
[1]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11-13.
[2]马晓波,孙伟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56-58.
[3]尚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3(3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