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嘛?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羡慕那些住别墅的人,不是羡慕他们有钱,而是羡慕他们住在那种房间很多的地方:那么多房间,总有一间可以做书房。不过学问很大的江晓原教授也承认:“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书房是一种奢侈。”虽然没有书房,我也度过了绵亘多年的读书生涯,惟一的遗憾是:书散落四方。
看过电影《孔子》,知道了他老人家藏书很多,而且走到哪儿都随身携带,否则也不会引出“颜回跳下冰窟捞书简”的桥段,但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能走哪儿都带着藏书,只能像格林童话中的汉塞尔和格莱特那样,走一处就将书像面包屑一样撒一处:婆家、娘家、他单位、我单位……然后心里对它们说:耐心等着,终有一天让你们可以不用寄人篱下,有家可归。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也买了新居,在准备装修的阶段,我提出的惟一要求是:将其中一间当做书房。沉浸在兴奋中的我们特别订制了一套占三面墙的书柜,书柜是胡桃木色,非常可心,想到我漂泊在外的书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我就夜不能寐,满心盼着快点搬家。
说起我的搬家,可以用 “孔子搬家”来形容,那为什么又要扯出孔圣人呢?因为民间有歇后语:孔子搬家——都是输(书)。我的学问比照孔夫子那是差得远了去了,可当我搬家时却发现,我的书太多了,几乎可以比肩孔圣人。唉!那些书,本是散落在民间的勇士,当“搬家”的号令犹如征兵令一般发出,那些散兵游勇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会师而来,汹涌之势简直让人无法招架。
记得作家余华就曾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他不怕搬家怕搬书,他在北京的家中藏书已经有一万册了,楼上书房顶天立地3面书柜,楼下客厅还有6个书柜的书。“这么多书已经成为我的负担了。”话虽这么说,但在记者眼中——爱书的余华笑得很甜蜜。
当我为我的那些书装箱时,却无论如何不能笑得甜蜜,装了一箱又一箱,累得头晕眼花,直不起腰,却发现书架上的书拥堵如常。我泄气地坐在地板上,随手抄起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一翻就翻到苏轼的那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一边感慨好诗呀,一边想:我的这些书都是泥上偶然留下的指爪,当我生命的鸿飞走了,这些指爪印留在那里还有什么意义?
这么一想,不觉悲从中来,随即想起钱钟书先生被誉为“文化昆仑”,但他的藏书却很少,只有两三书架,并且都是工具书;想起朋友刘禹,才高八斗,却很少买书,偶尔买了看完也都送给朋友,家里找不到一本书;想起母亲每次看我买书都唠叨:“少买书吧,不是买书越多越有学问!”……干嘛要买那么多书呢?!就不能悄悄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现在可倒好,这满天满地的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不行!我得精兵简员,不能将它们都带走。
我挑剔的目光重新落到书架上,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太老的书,不要了,不行,那是我念大学时在吉林古籍书店的地下室里淘来的,当时从一堆散发着霉味的旧书中抽出这本书时,我的心真是“万里无云万里天”……
余斌的《张爱玲传》已经很久没翻过了,要不就——不行,这是小华送我的礼物。当年她从报纸上看到我的文章,知道我喜欢张爱玲,特意去书店买了这本书,如今她已远嫁澳大利亚,据说已将英语说成母语。这本书的扉页上仍留着她的赠语,透过隽秀挺拔的字迹,会看到小华温暖的笑颜……
这本《于丹《论语》心得》是一本盗版书,是赝品,本该丢掉的,可那是老父亲从早市的书摊上给我买回来的,一手拎着菜,一手捧着厚厚的书的父亲,走进家门时,额角都渗出一层薄汗……
这本《儿童游戏乐园》虽然是一本法国出版的儿童读物,但已经被儿子“蹂躏”得不成样子,下决心扔掉——可是,这是儿子平生读的第一本书,记得一岁多的儿子每天搬个小板凳坐在床边,看这本书,手里还拿一支碳素笔,在每一幅喜欢的图画下画上一个大对号,那些对号就是他最初的读书笔记吧?咦,这里——在“滑雪用的太阳镜”下,他画了一张胖胖的脸,嘴角笑到了天上,是他自己吗?原来那时的他想去滑雪……
挑来捡去,虽然每一本书都读过了,但每一本书都不能被丢下。江晓原教授曾做过这样的形容:对于爱书的人来说,书是有生命的。如果书仅仅是你的工具,……(人与书之间)就好像那种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可以相互尽义务,相互配合,甚至可以很默契,……只有当你真正和书相爱了,你的书才可能有生命。
真正的相爱是什么?一旦拥有,别无所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怨无悔,不离不弃……怎么能因为一点劳累就厌弃书呢?这么想着,劲头又来了,我决定不学孔子搬家,而是学蚂蚁搬家,用那种超市提供的结实的购物袋装书,每天装两大袋,拎到车上,积累到一定数量往新家送一次。有空就装袋,每次装得不多就不觉得累,这样一点一点地,勤劳的小蚂蚁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将书们运抵新居。
书在买下来的那一瞬间,书页上就留有我的指纹,就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这辈子我不会为自己写一本自传,但我的那些书,每一本都写成我生命自传中真实又详尽的一页。人类生存需要什么?阳光,空气,水和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嘛?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羡慕那些住别墅的人,不是羡慕他们有钱,而是羡慕他们住在那种房间很多的地方:那么多房间,总有一间可以做书房。不过学问很大的江晓原教授也承认:“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书房是一种奢侈。”虽然没有书房,我也度过了绵亘多年的读书生涯,惟一的遗憾是:书散落四方。
看过电影《孔子》,知道了他老人家藏书很多,而且走到哪儿都随身携带,否则也不会引出“颜回跳下冰窟捞书简”的桥段,但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能走哪儿都带着藏书,只能像格林童话中的汉塞尔和格莱特那样,走一处就将书像面包屑一样撒一处:婆家、娘家、他单位、我单位……然后心里对它们说:耐心等着,终有一天让你们可以不用寄人篱下,有家可归。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也买了新居,在准备装修的阶段,我提出的惟一要求是:将其中一间当做书房。沉浸在兴奋中的我们特别订制了一套占三面墙的书柜,书柜是胡桃木色,非常可心,想到我漂泊在外的书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我就夜不能寐,满心盼着快点搬家。
说起我的搬家,可以用 “孔子搬家”来形容,那为什么又要扯出孔圣人呢?因为民间有歇后语:孔子搬家——都是输(书)。我的学问比照孔夫子那是差得远了去了,可当我搬家时却发现,我的书太多了,几乎可以比肩孔圣人。唉!那些书,本是散落在民间的勇士,当“搬家”的号令犹如征兵令一般发出,那些散兵游勇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会师而来,汹涌之势简直让人无法招架。
记得作家余华就曾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他不怕搬家怕搬书,他在北京的家中藏书已经有一万册了,楼上书房顶天立地3面书柜,楼下客厅还有6个书柜的书。“这么多书已经成为我的负担了。”话虽这么说,但在记者眼中——爱书的余华笑得很甜蜜。
当我为我的那些书装箱时,却无论如何不能笑得甜蜜,装了一箱又一箱,累得头晕眼花,直不起腰,却发现书架上的书拥堵如常。我泄气地坐在地板上,随手抄起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一翻就翻到苏轼的那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一边感慨好诗呀,一边想:我的这些书都是泥上偶然留下的指爪,当我生命的鸿飞走了,这些指爪印留在那里还有什么意义?
这么一想,不觉悲从中来,随即想起钱钟书先生被誉为“文化昆仑”,但他的藏书却很少,只有两三书架,并且都是工具书;想起朋友刘禹,才高八斗,却很少买书,偶尔买了看完也都送给朋友,家里找不到一本书;想起母亲每次看我买书都唠叨:“少买书吧,不是买书越多越有学问!”……干嘛要买那么多书呢?!就不能悄悄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现在可倒好,这满天满地的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不行!我得精兵简员,不能将它们都带走。
我挑剔的目光重新落到书架上,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太老的书,不要了,不行,那是我念大学时在吉林古籍书店的地下室里淘来的,当时从一堆散发着霉味的旧书中抽出这本书时,我的心真是“万里无云万里天”……
余斌的《张爱玲传》已经很久没翻过了,要不就——不行,这是小华送我的礼物。当年她从报纸上看到我的文章,知道我喜欢张爱玲,特意去书店买了这本书,如今她已远嫁澳大利亚,据说已将英语说成母语。这本书的扉页上仍留着她的赠语,透过隽秀挺拔的字迹,会看到小华温暖的笑颜……
这本《于丹《论语》心得》是一本盗版书,是赝品,本该丢掉的,可那是老父亲从早市的书摊上给我买回来的,一手拎着菜,一手捧着厚厚的书的父亲,走进家门时,额角都渗出一层薄汗……
这本《儿童游戏乐园》虽然是一本法国出版的儿童读物,但已经被儿子“蹂躏”得不成样子,下决心扔掉——可是,这是儿子平生读的第一本书,记得一岁多的儿子每天搬个小板凳坐在床边,看这本书,手里还拿一支碳素笔,在每一幅喜欢的图画下画上一个大对号,那些对号就是他最初的读书笔记吧?咦,这里——在“滑雪用的太阳镜”下,他画了一张胖胖的脸,嘴角笑到了天上,是他自己吗?原来那时的他想去滑雪……
挑来捡去,虽然每一本书都读过了,但每一本书都不能被丢下。江晓原教授曾做过这样的形容:对于爱书的人来说,书是有生命的。如果书仅仅是你的工具,……(人与书之间)就好像那种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可以相互尽义务,相互配合,甚至可以很默契,……只有当你真正和书相爱了,你的书才可能有生命。
真正的相爱是什么?一旦拥有,别无所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怨无悔,不离不弃……怎么能因为一点劳累就厌弃书呢?这么想着,劲头又来了,我决定不学孔子搬家,而是学蚂蚁搬家,用那种超市提供的结实的购物袋装书,每天装两大袋,拎到车上,积累到一定数量往新家送一次。有空就装袋,每次装得不多就不觉得累,这样一点一点地,勤劳的小蚂蚁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将书们运抵新居。
书在买下来的那一瞬间,书页上就留有我的指纹,就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这辈子我不会为自己写一本自传,但我的那些书,每一本都写成我生命自传中真实又详尽的一页。人类生存需要什么?阳光,空气,水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