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及审美感的培养,正是幼儿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绘本阅读可以与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艺术作品的精妙,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分享并陶醉在文学作品带来的温暖与感动中,这种直抵心灵的感动与熏陶将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呢?文章提出应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引导幼儿主动思维,开动脑筋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真正理解故事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幼儿 早期阅读 提问 运用
一、启发引导式提问
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的。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发生改变,即由主导变为主体。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导致幼儿思考问题的意识减弱、能力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小朋友们看一下这幅图画里讲了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就会从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背景等各角度观察后再讲述。又如“孤独的小熊为为什么会没有其他的小动物跟他做朋友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幼儿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是简单地回答“高兴”、“愿意”等,而是将自己理解的故事内容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但他们会在解决问题当中积极思考。
二、猜想式提问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有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绘本中的图画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情节或猜想下面将发生什么事?幼儿的思维立即被激活,从而仔细观察图片,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种类似于“小侦探”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使幼儿积极动脑,由被动地接受故事变为主动的参与,加深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而随着情节的深入,幼儿发现自己的猜想与故事相吻合时,会极大地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从而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循序渐进式提问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着重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从一开始的简单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然后告诉幼儿:“下面我要考考小朋友……”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一步步吸引幼儿,使其一一解答难题,从而提高自信心,进一步吸引幼儿继续阅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不仅能拓展幼儿的思路,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教师设计提问时不能设计一些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好,不但调动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幼儿的惰性及思维的单一性,教学活动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唯一答案式的提问,而要允许多种答案并存。
四、互动式提问
师幼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受到较多关注的一种互动式方式,它专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幼互动对幼儿思维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同伴互动的作用,两者应结合起来,灵活应用。在需要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及为他们提供符合每一个幼儿发展的教育机会时,我经常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比如,在阅读活动中,我经常改变集体看一张大图片讲述的惯例,将几名幼儿结为一组看图,并对看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提问。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暂时不作回答,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与幼儿讨论,鼓励他们自己找出答案。让幼儿共同观察、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得到发展。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回答问题,甚至是质疑的过程,每个幼儿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想象,阐述观点或看法。这样,同伴间互动能真正让他们从“学会”过渡到“会学”。当教师遇到幼儿的观点有分歧时,也不要急于下结论,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独到的认识,这有利于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勇于求异的思维品质。比如,在早期阅读活动《星期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中,要求幼儿想象自己在一周里是如何安排的,很快就有幼儿选择绘画的方式画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利用日历进行讨论,互相商量自己的每周生活安排,从而掌握一定的时间概念,幼儿在互动中使阅读活动更富活力,并从不同角度保证了阅读活动目标的实现。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灵活运用以上提问方式,同时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激发幼儿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提问用得好,在幼儿的早期阅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幼儿 早期阅读 提问 运用
一、启发引导式提问
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的。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发生改变,即由主导变为主体。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导致幼儿思考问题的意识减弱、能力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小朋友们看一下这幅图画里讲了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就会从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背景等各角度观察后再讲述。又如“孤独的小熊为为什么会没有其他的小动物跟他做朋友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幼儿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是简单地回答“高兴”、“愿意”等,而是将自己理解的故事内容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但他们会在解决问题当中积极思考。
二、猜想式提问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有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绘本中的图画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情节或猜想下面将发生什么事?幼儿的思维立即被激活,从而仔细观察图片,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种类似于“小侦探”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使幼儿积极动脑,由被动地接受故事变为主动的参与,加深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而随着情节的深入,幼儿发现自己的猜想与故事相吻合时,会极大地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从而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循序渐进式提问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着重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从一开始的简单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然后告诉幼儿:“下面我要考考小朋友……”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一步步吸引幼儿,使其一一解答难题,从而提高自信心,进一步吸引幼儿继续阅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不仅能拓展幼儿的思路,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教师设计提问时不能设计一些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好,不但调动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幼儿的惰性及思维的单一性,教学活动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唯一答案式的提问,而要允许多种答案并存。
四、互动式提问
师幼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受到较多关注的一种互动式方式,它专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幼互动对幼儿思维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同伴互动的作用,两者应结合起来,灵活应用。在需要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及为他们提供符合每一个幼儿发展的教育机会时,我经常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比如,在阅读活动中,我经常改变集体看一张大图片讲述的惯例,将几名幼儿结为一组看图,并对看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提问。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暂时不作回答,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与幼儿讨论,鼓励他们自己找出答案。让幼儿共同观察、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得到发展。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回答问题,甚至是质疑的过程,每个幼儿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想象,阐述观点或看法。这样,同伴间互动能真正让他们从“学会”过渡到“会学”。当教师遇到幼儿的观点有分歧时,也不要急于下结论,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独到的认识,这有利于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勇于求异的思维品质。比如,在早期阅读活动《星期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中,要求幼儿想象自己在一周里是如何安排的,很快就有幼儿选择绘画的方式画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利用日历进行讨论,互相商量自己的每周生活安排,从而掌握一定的时间概念,幼儿在互动中使阅读活动更富活力,并从不同角度保证了阅读活动目标的实现。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灵活运用以上提问方式,同时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激发幼儿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提问用得好,在幼儿的早期阅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