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7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心理状态已日益影响到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一些学校的体育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视身体教育,忽视心理教育,忽视促进心理的全面发展的情况。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中学生心理全面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育; 中学生; 心理健康; 促进作用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1]。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所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所谓心理健康,它包涵两层含义: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另一种是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在校的中学生中大多数都属于心理健康者,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薄弱等[2]。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情况复杂、就业紧张,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以至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过分溺爱和过重的压力,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二、科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健康的体质为健康的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科学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發展必须以正常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进身体正常、健康的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体育竞赛活动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或失败,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得到增强。体育竞赛有着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这有利培养学生纪律性与自制力、公平竞争与创新意志、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体育教育竞赛环境,通常是风吹日晒,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不仅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而且要受到机体的疲劳和肌肉酸痛,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疑是最好的实践与锻炼。
  3.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项目需要,比如在篮球比赛中,带球进攻由于要了解队员的位置,在较短的时间(24S)内投篮,既要快速进攻又要防止对方断球,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力。所有的体育项目基本上都需要勇敢、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种感情,就一般的心理水平来说是无法满足上述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需要的,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使原来的心理水平逐渐得到提高。
  4.体育运动能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都是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学生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同时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的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在运动时总是伴随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机制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5.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能发现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还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的晴雨衣,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如果心理障碍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活情绪,甚至可能可能由于挫折情绪的积累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如跳高项目,有些学生往往跑到起跳点时不由自主地停下,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学生借助他们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而尽情的发泄不良情绪,重新转换考虑问题的视角以饱满、积极的情绪抵御一切挫折考验,使自己轻松愉快和舒畅。
  6.体育活动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交往好的总是心里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人际交往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运动在培养交际能力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如在篮球比赛中为本方队员做掩护,体操的保护与帮助,是帮助和督促学生进行接触的最好方式。在运动中,他们由于学习的需要,产生了交往的勇气,通过交往方法,形成了交往技巧,并且,他们在与人的交往和配合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克服他们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造成的自卑心理,因缺乏交流而形成的不良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战胜自卑,在交往中提高自信。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
  1.提高体育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水平是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本身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体育活动中用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是促进和发展心理健康的中心环节。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并逐一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比较,一切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如对自卑型的学生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仰卧起坐、俯卧撑、广播体操等项目;对执拗型的可选择一些难度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如跳高、跨栏等项目;对焦虑型的可选择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等项目;对抑郁型的可选择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对于恐惧型的选择武术、体操(单杠、双杠、跳马)等。
  3.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体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手段。
  多样性是指体育教师所能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富于变化的方式和方法,而多样性是需要通过较多选择来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使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到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展现自己的才能。
  4.合理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从运动类型来说,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如令人愉快、有趣的运动、回避人际竞争运动;从运动强度来讲,大多研究,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和焦虑、抑郁、紧张、疲劳;运动持续时间,研究认为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60—90分钟也会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4]。
  5.通过娱乐的教学方式和创造良好的挫折情景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正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发展教育转轨。娱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是体育课中教学方法的一种,也是一門好的艺术,是发展学生心理的很好途径。如在教授加速跑时,在跑道上画两条相距20米的白线,以接力跑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不但掌握了技术要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层次深浅、社会阅历及家庭情况与性格的差异,使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挫折情景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所采取的方法一定要谨慎,切不看草率行事。
  四、结束语
  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体育教育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效果越好,成功率就高;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脱离学生心理实际,教学效果就不佳。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加强对体育教育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途径方法研究探讨,完成体育教育增强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薇,李进.体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5
  [2] 邹尚.素质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http://www.baidu.com.2004
  [3] 王皓.论体育与心理健康[J].河南教育学报(自然与科学版),2000(2):78—79
  [4] 张虎,刘东,吴小丽.浅谈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http://www.baidu.com.2004
  [5] 时春漪.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发展[J].丹东师专学报,2000(80):86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14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材中的对话、词汇、语法及课文等英语材料和语言知识的教学都是围绕英语写作而展开的。它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能力的发展,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得到巩固,它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全面考核。同时它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也比较大,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尤为重要。如果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日常词汇积累、题目审核以及习作讲评时巧施小计,就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明确高中数学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努力打造出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借助互动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体; 互动教学; 引导; 自主学习; 分组讨论; 合作交流  新课程教学强调将学生的主动发展与主体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学生与教师都是互动教学的主体。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所以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的主观性
期刊
20世纪初的语文教学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尤其是我们农村山区小学,譽为教学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学堂走向社会特定阶段,我们山区农村的少数民族同学的读必须放在课堂教学中的第一。因为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建构的使命。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语教学专家崔峦老师在第三次全
期刊
摘 要: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全身心地; 参与; 英语; 和谐; 竞争; 合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英语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现在英语已全方位地被引入到了小学生的课堂中来了,
期刊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作为首批进入高中新课标教材实验的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探究已成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探究有机地渗透在每个模块教学和习题设置中,如何利用教材设置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探究,已成为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人教版课标教材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习题探究
期刊
摘 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校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每一位英语教学者不断研究的问题。研究表明,语境创设是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该论文阐述了创设语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提出创设语境,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文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探讨英语教师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巧妙地创设语境:一、创设真实语境 培养学习兴趣;二、多媒体创设语境 激发学习兴趣;三、创设多元化语境 维持学习兴趣;四、营造课外英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  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創新
期刊
摘 要:中職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如何让语文课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综合性技术人才为目标,语文作为中职教育基础课程之一,是中职学生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学
期刊
摘 要:部队心理教育是分层次地面对全体官兵的基础教育。部队开展心理教育是现阶段官兵心理健康现状的要求,也适应是高技术战争对官兵心理健康的要求。当前部队开展心理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和不足。在我军心理咨询员队伍中,政治干部和卫生干部是主体。政工干部从事心理咨询的具有相当的优势,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融合。  关键词:部队心理教育; 政工干部; 主体; 融合  部队心理教育是分层次地面对全体官兵的基础教育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教学中,教员的由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这种转变对教员的教育理念、信息素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以及教学过程组织实施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化; 素质; 教员; 要求  信息化教学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员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