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防教育教学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及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在学院大一新生中开展国防教育课程教学。
  关键词:国防教育 大众传媒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16-01
  《国防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国防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习近平等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一、本科院校教学现状分析
  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该军事课程已经成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
  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成果:军训工作走向制度化,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发展迅速,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国防教育步入正常化的轨道。首先,普通本科学院的国防教育研究比高职高专的研究要多,如从中文数据库论文数量来看,普通本科学院的国防教育研究比高职高专的研究要多近2倍。其次,国防教育的教学现状研究多于教学对策研究。最后,国防教育作为课程建设研究较多。
  二、我校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一门新课程,课程标准的确立,教学形式的探讨与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积累经验。
  通过开展国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强化爱国主义,增强国家安全概念,促进大学生军事素质的提高。但如何开展新课程的教学工作、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完善、国防教育教材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一切从头开始,凸显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的迫切性。
  (一)教学形式
  《国防教育》属于新开设的必修课程,理论课程从2014年下半年才开始进入课堂,目前已制定出通识教育课程《国防教育》课程标准,并运用专题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改革
  1.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教学任务,国防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两大块:一是军事理论教学;其内容主要分四大块:中国国防与现代化、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与地域安全、军事科技与信息战。二是新生军训;主要包括学生军事技能的操练和掌握等。从理论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已经覆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从制度到实践的诸多方面,尤其紧跟时代步伐,把最先进的国防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军训方面来看,可以不断充实和改善军训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军事专用训练场地。
  2.教学方法的完善
  最开始,国防教育实行的是专题讲座的方式集中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从下学年开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将逐渐采用常规教学与小班制(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3.师资队伍的建设
  因国防教育是一门新课程,教学师资有限,且属于“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甚少,因此,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充实师资队伍。如从学校转业教师中聘请加入到队伍中来;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队伍自身的专业水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派送教师到地方军事部门学习,以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我校在现有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增加具有时代特色及突出重点的国防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育教学的时效性;从课程体系出发,增强课程内容的逻辑系统性并开发国防教育教学辅导教材。高职院校应该虚心向本科院校取经,交流学习适合自身的教学及管理方法。
  三、教学探索
  《国防教育》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该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的完善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积极探索与实践,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国防后备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正明,章涵恺.浅议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J].三江学院学报,2009,Z1:13-17.
  [2]张正明,章涵恺.从几个侧面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3:12-14.
  [3]谢明登.浅议提高普通院校国防教育教学管理水平[J].新西部(理论版),2011,12:124.
  [4]檀铜斌.浅议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76-77.
  [5]侯为群.试论国防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211-212.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我和其他所有教师一样,希望自己的每个学生一个错误都别犯,每次考试个个满分。当然,我心里非常清楚,这不过是个美丽的梦想而已,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小学生。可是,既然错误不可以免,那么能不能少犯一些错误呢?对这问题,上学期开学时,我确实没有信心做出肯定的回答,可是,阿吉的故事帮我回答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纠错习惯;培养新招  一、 起因  阿吉是我
摘 要:立足小学生学习美术遇到的瓶颈期,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达到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旨在确立正确的学生观,避免美术教学的“弯路”。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瓶颈期;教学策略  如何让孩子能愉快且趣味十足的学习绘画,如何达到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喜好与认知逻辑的针对性教法,让学生有效的度过绘画的“瓶颈期”,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教学困境,也是美术教育领域的热点
[摘要]诗歌具有音、义、形、境四个创作空间,本文通过分析《设计诗》一书,论述其如何以“形”来表现诗歌的其他三个空间:音、义、境,进而阐明书中运用了“平面设计”这一媒介对“形”进行表现,最终说明《设计诗》一书中体现的诗歌和平面设计的融合,肯定了视觉诗这种新颖的诗歌形式。  [关键词]诗歌 平面设计 《设计诗》 跨媒介叙事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
[摘要]世人熟知苏轼号“东坡居士”。其实,在他人生的前四十个岁月中,他只是“苏子瞻”。真正让这个大文豪在人至中年摇身变为苏东坡,并且完成其人生中最重要作品的原因,是乌台诗案之后的黄州生活。这四年的生活,完成了“苏子瞻”向“苏东坡”的转变。本文详述苏轼的“子瞻”生涯与“东坡”生涯,以及他人生中这场盛大的“突围”与华丽的转身。  [关键词]苏轼 东坡居士 黄州 转变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调查法”等方法,分析了游泳池与自然水域救生管理现状,主要内容包括:游泳池及自然水域场地条件、溺水事故的统计、救生员管理的现状、救生器材现状。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剖析游泳池与福州西河游泳场救生管理的要素及特点。通过对游泳池及自然水域游泳的游客进行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救生管理者、救生人员的访谈,以调查中得到的数据作为依据,来阐述自
[摘要]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组织间关系由单纯的竞争转向竞争中的合作。战略联盟作为组织间合作的重要形式,为组织间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企业通过参与联盟合作,开展有效的组织间学习,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经验和技巧,进行消化和创新,可以有效改善企业自身的流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以TD—SCDMA产业联盟为例,对联盟建立的动因和潜在优势、联盟内的组织间学习等内容做了经验上的分析和检验,最后还提出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由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学习策略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学习策略的一个分支,听力策略无疑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和使用有效的听力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语言输出,提高听力水平。因此,作者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在校大学生听力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旨在研究听力策略使用和听力水平的相互关系,希望
[摘要]李清照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近年来对李清照词的翻译研究逐渐升温,尤其对其后期作品的研究颇多。本文选取其早期作品《浣溪沙》,以许渊冲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对李清照词翻译的指导作用,进而找出更好的李词翻译方法。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李清照词 《浣溪沙》 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独特的创作以及出色的表现,本文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及实践项目導入,展示课程教学的效果及意义。  关键词:字体设计 创意思维 项目导入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1-0179-01  字体设计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表现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需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和满—通古斯语言的指示代词回指方式进行了比较。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汉语和满—通古斯语言表示回指的方式具有共通性,这主要表现在回指方式与人称代词的相关性上,即第三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的同形或同源现象,并且发现这一同形或同源现象并不为汉语和满—通古斯语言所特有,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关键词]回指 指示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共通性 解释  [中图分类号]H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