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问题特点 遵循教学归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解读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给树苗浇水的事情,介绍了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由此说明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特点鲜明:通过描写大自然中桃花心木这种植物的特点,抒发作者的真挚情感。表明积极的人生态度、高远的生活志向和独特的价值取向。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设计思路
  
  “文以载道。”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常常通过对某一事、某一物的叙述与描写,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类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1)小学生擅长的是形象思维,对抽象、深奥的道理较难领会;(2)由于人生阅历有限,文中所表之情、之理。有待年幼的孩子用一生的经历去解读。“阅读的心理过程,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过程。”教学此类文章,可采取如下操作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领悟哲理:(1)从物入手,把握特点(出发点);(2)还原形象,心理体验(着力点);(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落脚点)。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物,感知特别的“桃花心木”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相关资料(文字、图片),了解桃花心木。
  提问: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长成的桃花心木有多高,书上写到了吗?(与屋顶一般高)
  [设计意图: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加之地域限制,学生对课文中所描写的桃花心木,大都知之甚少。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感悟特别的“种树”
  1.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如此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是怎样由一棵仅及膝盖的小树苗渐渐长成的呢?其中需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种树)
  2.默读课文.了解“种树”。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请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种树的有关句子,放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
  “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从这几个“有时”中,你体会到什么?
  的确,这是一种特别的、甚至让人觉得奇怪的种树方式。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猜想或疑问。同学们,如果此时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想问他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11段。要求: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此时,教师通过导读,通过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有时”,让学生体会到种树的无规律,将学生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合二为一,进而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的兴趣。]
  
  (三)精读细品,感动于树木生长的“不确定”
  1.种树人这样做有道理吗?齐读第十二段,思考:种树人为什么要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相比?种树与种菜、种稻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再次轻声读第十二段,从文字中寻找答案。(板书:百年)
  2.用想象再现形象。
  岁月悠悠,变幻莫测。如果你就是一棵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想象一下,在这漫长悠远的成长历程中,你可能会遭遇些什么?必须面对些什么?(干旱、洪水、虫害……)你又是怎么想、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然后把想到的说给同桌或同组同学听一听。(学生说)而这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小树苗事先可以预知的吗?(板书:不确定)
  3.口头说话练习。
  大家现在一定明白了,种树人用这样特别的方式种树。是因为他太懒吗?是因为太忙?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大家真的理解了吗?谁能把这段话换种说法?(课件出示)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不来浇水,每天浇水不定时也不定量,树苗就……”(板书:找水源扎根长成大树)
  4.抓关联词语,悟表达方法。
  课件出示(隐去括号里的关联词):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不看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树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吗?(说不太清楚)
  (出示关联词语)作者就是用这样几个关联词,将想要表达的意思一层一层表述得清清楚楚。试着把这段话背下来吧!(教师引读提示语,学生背诵相关段落)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部分教学紧紧扣住树木生长的“不确定”。通过抓“百年”一词,在“种树”和“育人”之间建立联系,在“形”与“理”之间搭建“情”的桥梁。]
  
  (四)悟情明理,顿悟人生历程中的“不确定”
  课件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联系前文。
  文章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作者仅仅是在讲怎样种树吗?(板书:育人)读一读第十四段,想一想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2.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实际经历的事情,结合人的成长过程,谈谈你对“不确定”的理解。(提示: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点评时强调原文中的“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板书:经受磨炼独立自主努力成长)
  3.齐读最后一句。思考: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看待问题(全面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刻性);联系地看待问题(联系性);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当学生联系生活畅谈体会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回扣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一方面避免学生天马行空,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字的深层意蕴。]
  
  (五)因文悟法,“借物喻人”延伸拓面
  1.回顾课题。小结写作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2.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是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推荐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结“借物喻人”这类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向学生推荐有关“借物喻人”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迁移运用,进一步领悟语言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文悟法”,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语言——思想——语言”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最终领悟到文章在表达上的某些规律和学习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的复习往往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复习阶段出现的误区,提出了以下几个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期末复习;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语文期末复习存在的误区  (一)习惯性“抱佛脚”  在很多老师眼里复习是为了考试而服务的,为了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期末复习,很多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都在赶进度中进行
在数学课堂上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案中设计的任务,不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下就急着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甚至在学生没有回答出问题的时候,没有经过耐心等待,就干脆自己把标准答案和盘托出。这些现象与数学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相违背。为此,我们提出了数学课堂上的“等待·点拨”教学策略。所谓“等待”,是指根据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恰当的地方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活动时空,耐心
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一个儿媳妇、妻子、母亲的责任,我做的还远远不够。”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婆婆的好儿媳、是丈夫的好妻子、是孩子的好母亲,在工作上积极上进的好干部,她在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01年2月,已经有正式工作的马辉萍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带着自己纯真的梦想与追求走进了这个家庭。15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当时他的爱人是一名中学
我去法国讲学,返回北京时,赶上北京下了大雪,机场关闭,中国的飞机没有按时抵达巴黎,我就在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等候了三天两夜。在机场宾馆中,我与一位过去认识、多年未见的熟人相遇。他是西方某国医学院睡眠研究所的教授,他所在的研究所世界上最好的研究睡眠的医学研究所之一。他和我一样,在“文革”后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1980年出国——大学还没读完就走了。当时他才20岁,被老专家称为“小天才”。到我们这次邂逅相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做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努力形成一校一品的德育特色,让德育工作在新时期产生社会效益,成为现代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推手。  一、从细微处着想,寻找新时期德育
糟糠之妻不肯离  太宗赐给兵部长官任瑰两个绝色美女,任瑰的夫人不乐意了,在家里虐待两位美女,把她们的头发拔了个精光。太宗听说后,派人送了一壶酒来,对任夫人说:“这是毒酒。任瑰堂堂三品官,娶妾是符合规定的。你今后好好对待这两位,就不用喝;要是敢说不,就马上喝了它。”任夫人一拜,说:“我和任瑰是结发夫妻,以前他无官无职,我们互相鼓励才有了今天的荣华富贵。他如果移情别恋别的女人,我还不如死了!”说完喝了
今天我从幼儿园园长文化的职业视角谈谈园所的特色品牌以及园所的文化发展问题。换句话说,今天我想从文化的战略上来谈一下幼儿园的战略应该怎么设立。教育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儿童时代的教育,涉及未来一代人的培养。这不是人们满意不满意的问题,而是涉及一个人的兴趣、个性及性情开发,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温总理在幼儿园调研时指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而影响孩子一生重要的因素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是甘肅陇东地区节日的必备品,作为端午节古老的民俗物品,寄托了该地劳动人民一种避邪、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庆阳香包也因此闻名遐迩。  庆阳香包绣制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术。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是庆阳妇女世世代代对原始、传统手工技能的
一对卖馄饨的夫妻,一天当中,只有在中午这段时间可以休息一会儿——我们这个地方的人不习惯中午吃馄饨,所以他们中午不出摊。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来买馄饨时顾客不多。女人对我说:“我们每天中午都要陪女儿写作业,对我们一家人来说,那一小时是最幸福的!我们俩不用忙着准备出摊的东西,屋子里没了叮叮当当的响声,特别安静。女儿在饭桌前写作业,我和她爸爸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女儿说最喜欢我们这么陪着她。有太阳的时候,阳
【摘要】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和谐师生关系,组织学生交流,树立心理榜样三个维度,谈一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帮助广大语文老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  【关键词】和谐关系;组织交流;树立榜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学生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心理问题,这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