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浅析及对策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5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来说,其年龄提高了2-3岁,他们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东西缺乏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当遇到某种偶然事件的诱导和激发等情况时,又不愿与他们的父母、老师商量,往往独立面对,结果是由于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而是非不分,甚至误入歧途。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及研究,发现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活动:
  
  一、模仿心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开展活动,而社会上特别是城市中电游室、录像厅的开设及各种武打暴力甚至色情片的播放,为学生打发空余时间提供了机会,学生一旦迷上了就无法摆脱。最坏的就是学生模仿电游或电视中的某些镜头打架斗殴、偷盗、抢劫,造成犯罪,这些现象在电视、报纸中时常可以看到。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小学生的模仿常常带有盲目性,模仿的对象变换不定,好的东西容易模仿,坏的东西也容易模仿。开始时,他们只是模仿亲近的父母、兄弟、姐妹,再进而模仿英雄人物、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或模仿影视作品中的某些情节。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家长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向好榜样学习,而不要模仿反面的东西。同时,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安排他们的课余时间。
  
  二、逆反心理
  
  与所有人一样,学生也喜欢听表扬的话,如果老师或者家长对犯了错误的小孩,只顾一味的批评或简单的处罚或恶语中伤,学生就会形成逆反心理。而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与老师或家长对着干,进而对老师、家长产生厌烦、报复心理。
  因此,老师在工作中应多表扬学生,对学生批评时要委婉一点,家长若能与孩子多沟通、多了解、多引导,就能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给社会、家庭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三、攀比心理
  
  由于社会的分工和个人能力的不同,每个人的家庭经济情况都有差异,如果老师或家长对学生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就会互相攀比,比吃、比穿、比玩,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一定要有,如果家长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就会由于相互攀比而产生违法行为,某校就发生了几起这样的事故,由于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学生就千方百计的自己想办法,进而将别人值钱或好看的东西偷走,或者到社会上偷别人的东西卖掉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针对这种情况,一旦发现苗头,就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比成绩,比道德,给他们讲老前辈艰苦奋斗的故事,并和他们分析互相攀比的严重性,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四、放纵心理
  
  现在的中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中的长辈都对他们言听计从,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一种放纵心理,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老子说了算数,于是,便顺着自己的意志来,以致干出违法的事情。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父母或长辈千万不可过于溺爱孩子,须知道任何事物都物极必反,爱归爱,严归严,对孩子适当的给一些“挫折刺激”,对孩子的成长会大有裨益,如他不吃饭,爱吃零食,饿他一餐又怎样,饿一餐也不致于出人命。孩子饿了他还不吃饭才是怪事。现在做父母的应该相信孩子再怎么苦,也苦不到自己当孩子时的苦,因此,家长虽要尽量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学习、生活环境,但对孩子千万不可过于放纵。否则,到头来吃苦的仍是孩子。
  导致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深入地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形成一种全社会都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风气,我想学生犯罪率就会大大降低,学校的心理辅导也将会更上一个台阶。当然,心理辅导也仅仅是辅导,关键的还是靠社会,靠学校,靠家庭对孩子经常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弄清楚哪些是违法,哪些是犯罪,那才是根本。
  (作者单位:417500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一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良好的、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已成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以及教学相长的迫切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关系
期刊
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
期刊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看到这句话时,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教师职业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但“神圣”在什么地方,大多数人却将其抽象化了,更多的将“神圣”理解为“高尚”。迄今为止,只有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然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才是神圣的。
期刊
【摘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肤浅的认识,以求共勉。  【关键词】创新 角色 兴趣 发展 氛围营造    有一次课改培训,教授举例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国解放后,中国和美国都曾经组织过访问团进行互访,结果他们都作出了这样的预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赶上并超过美国,原因是他们眼里中国的学生在教室里“规规矩矩”,且学习成绩优秀,能击败众多对手
期刊
二00九年本刊已创刊整整五周年,为了办好五周年庆典,感谢各届领导、朋友、作者、读者五年来对本刊的支持和关心,《今日中国教研》杂志社现面向全国举办“‘海鸥杯’全国校园作文大赛”。现将有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征文内容:小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日记等。  二、征文对象:大、中、小学在校学生。  三、征文要求:1、各种文体的作品,内容不限,标题自拟。2、参赛作品可在教师平时布
期刊
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得益。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探讨,现将我和全县语文教师们共同努力得出的一些粗浅认识求教于方家。  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能够让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教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因而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在大量的公开课中也发现了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要么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要么,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要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要么,汇报时,
期刊
高中的语文教学容纳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优秀人文内涵,沿着历史的长河一直流淌到今的文明都是其研究对象。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这门学科时,应该具备哪方面的基本修养和实战技能呢?我认为,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从实战出发,从文本入手,从自我做起,从基础学起。    一、从实战出发,研究当今高考的命题模式和考察范围,有针对性地对所教授内容进行取舍  课堂教学45分钟,看似相同,实则不同。我观摩过很多名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震撼心灵的话语:“当儿童跨进校门之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隔阂,让语文与大自然更贴近,与社会相连接。    一、尽情吮吸大自然营养丰富的乳汁    “仁者乐山,智者
期刊
从众多中国古代诗歌的怀人之作中,我们可窥见诗人在特殊境遇中的创作视角是非常独特的。多数诗人在仕途蹭蹬、失意无聊之时,或寄居他乡之日,或佳节来临之际,本是自家柔肠寸断、刻骨铭心地思念家人,但由于思亲心切、望眼欲穿,亦觉人家此刻无限怀念自己。  先看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有名的《月夜》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消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