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两年前,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班级中有个小姑娘,她那苍白的小脸,扁扁的小嘴还略微歪斜,瘦弱的身体……一见就让人感到可怜。记得刚入学,她妈妈就对我说:“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这样,舌尖下面一根筋连着,话说得不清楚,也不太爱说话,学习只要能跟上大家就行。”我暗暗地提醒自己,一定要給她更多的关怀,以抚平她那颗还未长大就已被刺伤的心灵。
新学期也渐渐地拉开了序幕。果然这孩子蔫蔫的,不太爱说话。我对自己说:这孩子内向又认生,过些日子就好了。带着这些想法,我继续试探着和她交流,她更多的是用眼神和点头来和我交流,慢慢地我开始读懂她的眼神。可当拼音教学进入第三天时我沉不住气了,“火车”开到她那,她只是看着我,张着嘴巴,无论怎样鼓励、等待,她就是发不出声音来。看得出她的内心也在承受着煎熬,怎么办?等她读吧,她就是张着嘴不出声,课堂的时间很宝贵,真是等不起。不等吧,她学会了吗?我不得而知。真是进退两难。课下我和她商量,轮到她读时先让下一个读,等整组读完了她再读,她听后点点头。就这样,当“火车”开到他们组时,他们整组都读完了她才随之站起来,在我的鼓励下,她才勉强发出含糊的第一声。当时,很多同学不由自主地为她鼓掌,我也心满意足。但好景不长,当拼音结束时,她就再也不张嘴了。平时凡是齐读,她都能参与,一旦由“齐唱”变成“独唱”,她就不再张嘴。任凭你怎样启发、怎样等待,她就是一言不发。
二、案例描述
每天的教学如期地进行着,课上我的目光从未离开她的小嘴,离开她那双眼睛。我时常还有想尽办法让她感觉不到我在倾听她的声音,她只要能跟着大家读说明她会读。她一旦不张嘴,我的心便忐忑不安。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感到她由于长时间的不参与表达,已经影响她的表达能力,对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情况,我无法做到了如指掌。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的表达正反应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她的一言不发不仅会影响她的语言,更会影响她的思维水平的发展。到此我真正认识到了我遇到了一个工作十余年来从未遇到过的特殊情况,就是她的语言表达上有障碍,当然这种障碍更多的是心理障碍。
于是,我试着用了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她的语言表达能力:
(1)拉近师生距离,架起沟通的桥梁。课间十分钟我尽量多的和她在一起,和她交流。看得出她喜欢和我在一起,有时还会悄悄地靠近我。她这样地亲近我,令我欣喜。渐渐地我和她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她想表达的时候,我尽量避开她的眼神,让她放松,自然地流淌。她也渐渐地由笑笑到说一两个,有时甚至说得更多。
(2)创造学习环境,为她树立信心。课堂上我也为她创设了很多的学习机会。比如轮到她读课文时可以允许她邀请一位小朋友和她一起读,这样效果果然不错。小组合作时,有时我故意让她去分配任务。虽然她连比带说的,但还是能完成任务。这一切都是为了促使她和同学、老师去交流。我和她共同努力着,班级里其他同学在我的带领下,都非常真诚地和她做朋友,为她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渐渐的,她的脸上有了自信的笑容,课间也不只围绕在我身边,她有了新的伙伴,她们在开心地笑着,跳着。
(3)创设表现的机会,挖掘她的潜能。时间一久,我还发现她愿意为集体服务的热情也越发地明显。于是,有时我就让她帮我发本子,没想到分发作业本做得有板有眼,而且擦桌子也很认真细致。她什么时候才能在课堂上高举起她的小手呢?我盼望着。终于有一天,在一次分角色朗读上,她勇敢地举起了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她,露出惊异的神情。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鼓励她读得大声点,她点点头,声音响了很多。就在她朗读结束的一刹那,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在鼓励她,孩子们在为她高兴,此时我也是热泪盈眶,背过脸去……
三、案例反思
她的进步让我感到高兴,让我快乐,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1)天底下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只要我们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关注他们,抓住契机去启迪孩子的自信,就会使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出艰难的一步。
(2)这一案例,更坚定我“无痕教育”的信心。对于胆怯的她,我給予的是不露声色的鼓励和关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远比大声的批评、指责更有魅力,更能触及孩子的内心。
(3)面对这一成功的案例,我更加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因为一次成功的朗读只是开始,我不希望它是昙花一现,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做的工作将会更多,如何将她培养成有自信、善于表达的小姑娘将是我以后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当老师是最幸福的,因为我们从事的是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教师的工作最具有挑战性,挑战可以失败再来,但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失败的权利,因为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的天职。我坚信,只要我们在这些孩子们身上肯于付出爱,无论这个过程有多么漫长与艰辛,你我他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兰溪市云山小学)
两年前,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班级中有个小姑娘,她那苍白的小脸,扁扁的小嘴还略微歪斜,瘦弱的身体……一见就让人感到可怜。记得刚入学,她妈妈就对我说:“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这样,舌尖下面一根筋连着,话说得不清楚,也不太爱说话,学习只要能跟上大家就行。”我暗暗地提醒自己,一定要給她更多的关怀,以抚平她那颗还未长大就已被刺伤的心灵。
新学期也渐渐地拉开了序幕。果然这孩子蔫蔫的,不太爱说话。我对自己说:这孩子内向又认生,过些日子就好了。带着这些想法,我继续试探着和她交流,她更多的是用眼神和点头来和我交流,慢慢地我开始读懂她的眼神。可当拼音教学进入第三天时我沉不住气了,“火车”开到她那,她只是看着我,张着嘴巴,无论怎样鼓励、等待,她就是发不出声音来。看得出她的内心也在承受着煎熬,怎么办?等她读吧,她就是张着嘴不出声,课堂的时间很宝贵,真是等不起。不等吧,她学会了吗?我不得而知。真是进退两难。课下我和她商量,轮到她读时先让下一个读,等整组读完了她再读,她听后点点头。就这样,当“火车”开到他们组时,他们整组都读完了她才随之站起来,在我的鼓励下,她才勉强发出含糊的第一声。当时,很多同学不由自主地为她鼓掌,我也心满意足。但好景不长,当拼音结束时,她就再也不张嘴了。平时凡是齐读,她都能参与,一旦由“齐唱”变成“独唱”,她就不再张嘴。任凭你怎样启发、怎样等待,她就是一言不发。
二、案例描述
每天的教学如期地进行着,课上我的目光从未离开她的小嘴,离开她那双眼睛。我时常还有想尽办法让她感觉不到我在倾听她的声音,她只要能跟着大家读说明她会读。她一旦不张嘴,我的心便忐忑不安。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感到她由于长时间的不参与表达,已经影响她的表达能力,对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情况,我无法做到了如指掌。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的表达正反应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她的一言不发不仅会影响她的语言,更会影响她的思维水平的发展。到此我真正认识到了我遇到了一个工作十余年来从未遇到过的特殊情况,就是她的语言表达上有障碍,当然这种障碍更多的是心理障碍。
于是,我试着用了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她的语言表达能力:
(1)拉近师生距离,架起沟通的桥梁。课间十分钟我尽量多的和她在一起,和她交流。看得出她喜欢和我在一起,有时还会悄悄地靠近我。她这样地亲近我,令我欣喜。渐渐地我和她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她想表达的时候,我尽量避开她的眼神,让她放松,自然地流淌。她也渐渐地由笑笑到说一两个,有时甚至说得更多。
(2)创造学习环境,为她树立信心。课堂上我也为她创设了很多的学习机会。比如轮到她读课文时可以允许她邀请一位小朋友和她一起读,这样效果果然不错。小组合作时,有时我故意让她去分配任务。虽然她连比带说的,但还是能完成任务。这一切都是为了促使她和同学、老师去交流。我和她共同努力着,班级里其他同学在我的带领下,都非常真诚地和她做朋友,为她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渐渐的,她的脸上有了自信的笑容,课间也不只围绕在我身边,她有了新的伙伴,她们在开心地笑着,跳着。
(3)创设表现的机会,挖掘她的潜能。时间一久,我还发现她愿意为集体服务的热情也越发地明显。于是,有时我就让她帮我发本子,没想到分发作业本做得有板有眼,而且擦桌子也很认真细致。她什么时候才能在课堂上高举起她的小手呢?我盼望着。终于有一天,在一次分角色朗读上,她勇敢地举起了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她,露出惊异的神情。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鼓励她读得大声点,她点点头,声音响了很多。就在她朗读结束的一刹那,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在鼓励她,孩子们在为她高兴,此时我也是热泪盈眶,背过脸去……
三、案例反思
她的进步让我感到高兴,让我快乐,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1)天底下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只要我们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关注他们,抓住契机去启迪孩子的自信,就会使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出艰难的一步。
(2)这一案例,更坚定我“无痕教育”的信心。对于胆怯的她,我給予的是不露声色的鼓励和关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远比大声的批评、指责更有魅力,更能触及孩子的内心。
(3)面对这一成功的案例,我更加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因为一次成功的朗读只是开始,我不希望它是昙花一现,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做的工作将会更多,如何将她培养成有自信、善于表达的小姑娘将是我以后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当老师是最幸福的,因为我们从事的是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教师的工作最具有挑战性,挑战可以失败再来,但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失败的权利,因为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的天职。我坚信,只要我们在这些孩子们身上肯于付出爱,无论这个过程有多么漫长与艰辛,你我他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兰溪市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