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沁心田,阅读伴成长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途径是加强课外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势利导,采用多样化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 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一)家长观念与学生时间分配的冲突
  现今,大部分家长认为阅读是十分必要的,十分支持子女阅读。但是,他们却不能做到全力以赴地支持孩子阅读。部分教师甚至很多家长都认为,学习阶段不应分心,阅读是闲暇时才可做的事情,应排在学习任务以外。一旦两者发生冲突,他们一般会舍弃后者,然后片面地关注学生考试成绩,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条件。
  (二)阅读时囫囵吞枣,走马观花
  学生享受阅读、对阅读课外读物十分感兴趣,但是在阅读课外读物时,绝大多数学生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他们更容易被有趣、生动的情节所吸引,读过之后并没有真正内化,水过鸭背。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时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的圈画、批注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阅读时很少会圈画做读书笔记,即使有些孩子偶尔做了笔记,也只限于摘录好词好句,而在理解、感悟方面的笔记习惯却依然没有养成。
  二、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点亮阅读的心灯
  《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1—6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才能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雅的校园读书氛围是学生喜爱读书的前提
  要让每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成为读书、学习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接受书香的感染。比如在教学楼走廊用玻璃镶嵌上名人名言、科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等,使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氛围。
  (二)打造书香教室,完善图书角,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
  一张张幸福快乐的读书照片,一句句充满力量和智慧的标语名言,一本本摆放有序的课外书,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书画作品……学生每天徜徉在书香味十足的教室,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学生以启迪教育。
  (三)充分利用课前口语交际,大声朗读
  国内外诸多实践表明: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孩子用倾听的方式开始最初的心灵阅读,构筑了自己精神的芳草地。即使是在视听媒体已经普及的今天,孩子们仍然酷爱听故事。听故事几乎是每一代孩子共同的享受和心灵慰藉。用耳朵倾听故事,给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它没有家长逼迫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是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所以最吸引他们。
  每一节语文课的口语交际,都是我们开展“听故事”的好时 机,不同的年段,我们采取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可以是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朗读,也可以播放录音、动画,在视听效果的冲击熏陶下,让孩子们爱上读书,自发找相关书籍阅读。当然,对于读什么书,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选材时要挑选适合朗读的作品,对话明快易读,情节发展快,人物形象鲜明,等等。读时适时停顿,适时提问,让观众简单参与进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
  以读书节、我的读书故事、读书漂流、聊书、“捐两本读百本”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由易而难,类型多样化,由此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他们兴趣易发散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
  (一)指导学生选择有益身心的书籍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知识如烟波浩渺的大海,书多如沙砾。什么书适合哪些年龄段的学生读呢?语文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根据纽伯瑞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文学奖获奖书目推荐。
  2.推荐知名文学作家的作品,如王宜振、林武宪、谢武彰、金子美铃、斯蒂文森、狄金森、谢尔大叔、曹文轩、黄蓓佳、梅子涵、彭懿、沈石溪等。
  3.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进行选择:1—2年级,选简单易懂、故事有趣,主题正面,富于想象力和好奇心的绘本、童话;3—4年级,选择现实英雄、友情、冒险、同情心等主题的书籍;5—6年级,侧重知识类、科幻、侦探推理、抒情文学、人类的命运为主题的书籍阅读。
  (二)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点燃智慧火花
  “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怎么解决?我认为,阅读时,我们应教会、引导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作者这么写?目的是什么?他/她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这么说?”通过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达到以读促思的目的。同时,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进行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并将这些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上,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三)读书笔记,记录阅读感受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積累写作素材,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可以是抒发读书感受、摘录好词佳句、评价人物事件、提出质疑等。要想学生坚持下去,教师需要在固定开设的阅读课上进行读书交流,检查阅读效果。
  四、加强课内外读书交流,培养阅读习惯,让阅读深入孩子心间
  (一)建立固定的阅读课,保证阅读时间,让孩子爱上聊书
  每周开设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可以交流读书感悟、可以聊书、可以推荐一本好书,也可以是潜心静读……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开设后,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不要形同虚设,让阅读之花在孩子心间落地生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学生聊书。和孩子聊书,可以碰撞思维的火花,透过聊书,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了解朋友间不同的观点,可以发现彼此间共同的兴趣,更能清楚明白自己的想法,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也可以增加阅读的乐趣。一个学期,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读2—3本书,聊2—3本书,共同感受阅读,感受思想的力量、文学的美、人性的感动与悲伤。聊书时,应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随意的“聊”的环境。“聊书”不应该总是聊老师的话题,而应该多聊孩子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有想说的欲望。
  (二)建设书香家庭,以亲子阅读推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有爱读书的父母陪伴,孩子的阅读之路走得更远。语文教师可以号召家长建立“家庭读书日”,家长每天或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对于有条件、有时间、有精力的家庭,还可以提倡建立“亲子阅读卡”,每周或每月填写,记录和孩子的读书交流情况。班级、学校每学期评选出若干个“书香家庭”,并邀请“书香家庭”的家庭成员在晨会、家长会、班级群上进行展示,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以此带动、促进更多家长的参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新思维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林乾荣.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J].学苑教育,2016(19).
  [2]马桂芹.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养成[J].中华少年,2016(6).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的艺术瑰宝,是高考试题的必考内容。本文主要分析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诗歌题的命题特点,以此为导向不断反思日常的教学行为,使诗歌教学回归本色。  【关键词】命题突围;考查多维;能力多样;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高考浙江卷的古代诗歌鉴赏题以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两首《北来人》为测试材料。两首五言律诗内涵丰富,考试题型有特色,具张力。与前
【摘要】精细化课堂设计,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善于利用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質疑答疑,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有效呢?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文言文教学;课堂实效性;绿色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打造高效绿色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从教以来不断探索、追求的方向。研究之初,我就对学生比较排斥的
【摘要】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学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计前置性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发散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举措。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遵循“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原则,进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  【中图
【摘要】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遵照“以随文学习为主又各有年级侧重”的编写原则,在写作部分的呈现上较以往有了新的尝试。就写作知识系统的编排而言,单元内写作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呈现符合作文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但单元间陈述性知识的呈现序列仍待探讨,对写作策略性知识的关注亦需进一步加强。此外,教材中各年级阶段的写作教学文体选择符合发展心理学规律,即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九年级逐步引入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议论
【摘要】语文老师,应当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己任。为此,我努力探索阅读的方法,并加以总结和概括,最后得出“三抓一揣摩三联系”法。“三抓”,即抓中心句,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一揣摩”,即揣摩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联系”,即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关键词】阅读方法;“三抓一揣摩三联系”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诗歌走进了小学语文教材中。但在教学过程中,诗歌却并未得到足够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只是被反复背诵。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的教学原则及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原则;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诗歌这种类型的理解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儿童
【摘要】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为本”是对教育最终的目的指向的两种不同的认识,中外教育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着重分析“以文化为本”的教育观,通过分析斯普朗格、陈寅恪、梁漱溟、晏阳初等人的观点,本文认为应当辩证看待“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文化为本 ; 教育目的 ;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以文化为本”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发展
【摘要】流行文化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文化,不仅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亦可以说是它拓展了主流文化。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得到当代青少年的青睐,与它的多样性及其轻松氛围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流行文化及其相关特征、种类的概述,倡导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以此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提出流行文化引入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以更好地发挥流行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要】统编教材别出心裁,在一年级每个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内容以童谣儿歌和故事为主,主要目的是以大人为引领,带着一年级儿童开展阅读。这里的大人包括老师、家长、亲戚、邻居等一切孩子身边的大人。这部分材料生动有趣,能够拓展儿童阅读视野,丰富儿童阅读行为。要教好这一部分内容,要对编者意图做深入分析,明确教材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阅读  【中图
【摘要】小学语文是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今后学习跟发展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就取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已经伴随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革新的步伐十多个年头了,相较于之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各方面都实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革,但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仍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与理想的新课改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