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精神的感召下,现行的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给人总的印象是:多了一些课外链接,少了一些文本探究;多了一些多媒体课件,少了一些朗朗书声,总给人一种“搭花架”的感觉。学生在一节课中,看到的内容是很多,可以说是跟花缭乱,但学生真正能得到什么?而在一些随堂课中,老师上课的标准更是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打转,抓字词、抓默写,对提升成绩有实效便紧抓不放;练阅读方法,练阅读技巧,对增加分数有实用,便勤练不辍。课堂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统一,难以成就精彩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成就精彩课堂必须从有效的教学设计开始,我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人手:
一、精彩课堂应以学生设计为起点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
二、精彩课堂应以文本设计为原点
无本之木必将枯萎,因为它失去了“本”的营养,无本之源必定干涸,因它失去了“本”的联系,无“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必然失败,因它遗失了“本”的特点、“本”的精彩。忽视文本的研读,课堂教学必定是浮光掠影,又从何谈精彩。这里的“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各篇课文所呈现的文体特征,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二是指各篇课文所具有的独特的闪光点、独具的魅力、独特的精彩。授课人有时将以上两点弃之不顾,却将注意力放到学习活动设计上,以示自己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图,孰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切离开课文之本所谓设计,都会成为华而不实的包装,中看不中用,热热闹闹却不实实在在。成就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点就是文本,语文课堂的精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对文本作出准确地把握,做好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走进文本,研究文体特征,分析教学要点,思量精妙之处,课文之“本”是完全可以抓住的,如古诗这种流传于年的特殊文体,它的本体足显而易见的,其一为诗句的韵律美和意蕴美,那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诵读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抓住的,“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二为诗歌的思想感情,那是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的感悟来掌握的,特别是名句,古诗之所以流传,往往是因为其中有佳句流传,应该说,全诗的情感与精彩大都体现在名句上。但在一节《次北固山下》的公开课中,师生光是用散文化文字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就花了将近三十分钟,纸上写,小组讨论,全班反馈,连续四位同学都不能令教师满意,尴尬中教师自己描述,其答案在我看来也并不比学生好多少。其实诗歌的美妙意境有时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谓的环节只能增加对教学目标的干扰,使学生在了无生趣的训练中倍增反感,这节课的设计就是没有抓住“本”的精彩之处,从而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从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每篇文本都是有“本”可循的,如《春》之本是细致观察,《苏州园林》之本,是突出特征,《孔乙已》之本是精彩描写,《唐雎不辱使命》之本是对话,《幼时记趣》之本是联想、想象等等,不一而足。教师们要想在设计之前捕捉到“本”,钻研教材是必要的前提,因此,教师自己必须静下心来,依本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也可以实现精彩的课堂教学。
三、精彩课堂应以教学目标设计为根本点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成就精彩的课堂。
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那就会导致很大的教学随意性。如果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选择上过分注重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会造成教学失去整体性,不能有效地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在制定时,只重视“教”的目标,忽视“学”的目标,很难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谐统一,二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体现、提高。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起来,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以学生为本,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
四、精彩课堂应以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为重点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直接反映,它包括课堂流程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
1、课堂流程设计
课堂流程设计有这么两种:线型流程与块状结构。线型流程是过去一种非常流行的设计,因为它十分紧凑、严密,往往是一环紧扣一环,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老师们也认识到这样的课堂缺乏应有的自主探究,缺乏必须的个性体验,因而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感悟。于是,板块式结构顺应而生。显然,板块式的结构比线型流程显得更为粗犷。正因为这种粗犷,使得师生有了更为宽裕的时空来充分突破各板块的预期目标,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内在效用。
2、学习方式设计
学习方式的设计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主体精神的唤醒和主体潜能的发掘,关注交流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交流分享。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习得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又在交流中分享别人的学习收获,又有教师的适度点拨,科学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讨论法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倍受教师的亲睐。但我们发现在某些公开课上,老师把不必要讨论的问题给学生讨论,有时讨论还没有真正开始,已在教师的催促中匆匆收场。针对此现象,我想,教师在设计讨论法这一教法时。应该提出有思维力度的问题,同时应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实现精彩课堂。
3、精彩课堂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情况和因素是无法事先设定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所无法想象的新情况。教学设计不是施工图纸,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围绕学生作必要的情境化的调整。因此,教师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时,应注意这几点:
(1)预设要想学生之所想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的重要性是毋府讳言的,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只有课前精心预习,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精彩。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钻研文本。吃透文本,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疑点、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减少课堂的盲目性。
(2)预设要留有学生发挥的余地
公开课上,我们往往会走进一个误区,总是喜欢把能想到的,自以为精彩的构思一个个安排到教案里,总认为课前经过精心的包装,比临场发挥肯定要周到些,完美些。到了课堂上,学生没有讲出你预设的答案,就千方百计地诱导,直到讲出你心中的答案,才露出满意的笑容。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得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要给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时空,要相信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3)预设与生成没有固定的标准
新课程提倡生成,但并不是为了生成而生成,不是漫无目的地脱离文本的生成,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生成首先应当尊重文本的内涵。在深入理解文本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生成。其次,即使生成也并不是都有价值,教师要有所选择,对那些无关的、意义不大的。没有多大价值的生成可以一笔带过;对那些有探究价值的生成,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对那些有错误的生成,我们教师应以心智与才情帮助学生拨开心中的迷雾。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方案。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要像绘画一样留白,留有一定的余地,既为自己的教,更为学生的学,以便教师适时调整策略,满足新的情境和学生新的需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设计是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为起点和归宿,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深入吃透文本,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设计,这样的课堂才会是精彩的课堂。
一、精彩课堂应以学生设计为起点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
二、精彩课堂应以文本设计为原点
无本之木必将枯萎,因为它失去了“本”的营养,无本之源必定干涸,因它失去了“本”的联系,无“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必然失败,因它遗失了“本”的特点、“本”的精彩。忽视文本的研读,课堂教学必定是浮光掠影,又从何谈精彩。这里的“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各篇课文所呈现的文体特征,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二是指各篇课文所具有的独特的闪光点、独具的魅力、独特的精彩。授课人有时将以上两点弃之不顾,却将注意力放到学习活动设计上,以示自己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图,孰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切离开课文之本所谓设计,都会成为华而不实的包装,中看不中用,热热闹闹却不实实在在。成就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点就是文本,语文课堂的精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对文本作出准确地把握,做好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走进文本,研究文体特征,分析教学要点,思量精妙之处,课文之“本”是完全可以抓住的,如古诗这种流传于年的特殊文体,它的本体足显而易见的,其一为诗句的韵律美和意蕴美,那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诵读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抓住的,“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二为诗歌的思想感情,那是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的感悟来掌握的,特别是名句,古诗之所以流传,往往是因为其中有佳句流传,应该说,全诗的情感与精彩大都体现在名句上。但在一节《次北固山下》的公开课中,师生光是用散文化文字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就花了将近三十分钟,纸上写,小组讨论,全班反馈,连续四位同学都不能令教师满意,尴尬中教师自己描述,其答案在我看来也并不比学生好多少。其实诗歌的美妙意境有时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谓的环节只能增加对教学目标的干扰,使学生在了无生趣的训练中倍增反感,这节课的设计就是没有抓住“本”的精彩之处,从而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从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每篇文本都是有“本”可循的,如《春》之本是细致观察,《苏州园林》之本,是突出特征,《孔乙已》之本是精彩描写,《唐雎不辱使命》之本是对话,《幼时记趣》之本是联想、想象等等,不一而足。教师们要想在设计之前捕捉到“本”,钻研教材是必要的前提,因此,教师自己必须静下心来,依本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也可以实现精彩的课堂教学。
三、精彩课堂应以教学目标设计为根本点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成就精彩的课堂。
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那就会导致很大的教学随意性。如果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选择上过分注重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会造成教学失去整体性,不能有效地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在制定时,只重视“教”的目标,忽视“学”的目标,很难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谐统一,二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体现、提高。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起来,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以学生为本,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
四、精彩课堂应以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为重点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直接反映,它包括课堂流程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
1、课堂流程设计
课堂流程设计有这么两种:线型流程与块状结构。线型流程是过去一种非常流行的设计,因为它十分紧凑、严密,往往是一环紧扣一环,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老师们也认识到这样的课堂缺乏应有的自主探究,缺乏必须的个性体验,因而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感悟。于是,板块式结构顺应而生。显然,板块式的结构比线型流程显得更为粗犷。正因为这种粗犷,使得师生有了更为宽裕的时空来充分突破各板块的预期目标,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内在效用。
2、学习方式设计
学习方式的设计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主体精神的唤醒和主体潜能的发掘,关注交流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交流分享。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习得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又在交流中分享别人的学习收获,又有教师的适度点拨,科学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讨论法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倍受教师的亲睐。但我们发现在某些公开课上,老师把不必要讨论的问题给学生讨论,有时讨论还没有真正开始,已在教师的催促中匆匆收场。针对此现象,我想,教师在设计讨论法这一教法时。应该提出有思维力度的问题,同时应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实现精彩课堂。
3、精彩课堂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情况和因素是无法事先设定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所无法想象的新情况。教学设计不是施工图纸,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围绕学生作必要的情境化的调整。因此,教师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时,应注意这几点:
(1)预设要想学生之所想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的重要性是毋府讳言的,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只有课前精心预习,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精彩。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钻研文本。吃透文本,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疑点、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减少课堂的盲目性。
(2)预设要留有学生发挥的余地
公开课上,我们往往会走进一个误区,总是喜欢把能想到的,自以为精彩的构思一个个安排到教案里,总认为课前经过精心的包装,比临场发挥肯定要周到些,完美些。到了课堂上,学生没有讲出你预设的答案,就千方百计地诱导,直到讲出你心中的答案,才露出满意的笑容。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得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要给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时空,要相信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3)预设与生成没有固定的标准
新课程提倡生成,但并不是为了生成而生成,不是漫无目的地脱离文本的生成,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生成首先应当尊重文本的内涵。在深入理解文本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生成。其次,即使生成也并不是都有价值,教师要有所选择,对那些无关的、意义不大的。没有多大价值的生成可以一笔带过;对那些有探究价值的生成,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对那些有错误的生成,我们教师应以心智与才情帮助学生拨开心中的迷雾。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方案。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要像绘画一样留白,留有一定的余地,既为自己的教,更为学生的学,以便教师适时调整策略,满足新的情境和学生新的需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设计是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为起点和归宿,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深入吃透文本,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设计,这样的课堂才会是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