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物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形象化”手段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xlx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处于不断的深化改革中,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虽然现在已经改变了以往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但物理学科中的一些抽象理论知识无法用先进的教学软件和资源来形象的体现,如果再借以形象化手段辅助教学,能让学生从中感觉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知识,达到能将物理课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可视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去探究.
  1 借助类比的方法,让抽象概念形象化
  类比法是通过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同和相似点,并以此为根据把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的有关知识和结论,推移到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上,从而推论出它们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结论的一种逻辑推理和研究方法.
  高中物理课本中存在很多非常抽象、复杂的概念,也无法用实验来演示让学生理解,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填鸭式”强塞给学生,由于学生头脑中缺少相关的物理素材,所以会使学生很快就感到学习的枯燥,也会很快就忘记这些知识.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把要表达的物理概念通过类比方法说清楚,借助具体的、有形的、学生所熟知的内容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物理知识.因为只有形象化的东西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才会真真切切感觉到.
  例如:在学到高二物理《静电场》中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这些概念时,很多学生感觉抽象,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经很熟悉的重力场中的简单概念去类比理解.
  2 利用学生扮演形象化角色,进行物理课堂互动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已经由过去教师一味的“说”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不再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物理课堂上“教”的少了、“学”的多了,出现了一个师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探究模式.利用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课堂互动,可以将学生融入到物理知识所描述的环境中去.利用课堂中现有资源的安排与布置,把抽象的概念与理论进行形象化.并且通过形象化的课堂互动创造了轻松的课堂环境,在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和烦躁的精神状态下,提高了对物理枯燥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角色的扮演为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在物理传统教学手段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作为形象化手段的角色扮演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体会知识,从而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例如:课本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内容,学生对振动和波动分不清.此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小部分学生上来扮演单个质点和一群质点的角色,通过学生的互动对振动和波动形象化解释.如图1,让其中一个学生戴上一顶小红帽.让坐在下面的其他学生分两部分观察,一部分观察某一时刻所有同学的头顶组成的形状,另一部分观察带小红帽的那位同学头顶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通过学生扮演形象化角色进行物理课堂互动教学,使学生更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课堂中来.为物理知识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也拉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更为融洽.通过学生以上形象化演示,让振动和波动的联系与区别较为准确的显现出来,然后再画出图2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3 通过幽默的语言,形象化复杂内容
  我们今日的课堂,尽管用上了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采用了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但热闹背后却是师生表情的冷淡﹑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普遍认为物理课单调、枯燥、无味,对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曾经有位学者说过“人类的语言如果缺乏幽默,那将是悲哀的.”同样如果物理课堂的教授过程变为干巴巴的说与板着面孔教,那将是学生与老师之间一次失败的交流.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使学生对物理课有兴趣、爱学习,首要一条就是在教学中让语言变得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像小品演员那样幽默风趣,引人入胜,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从而进入主动思考分析的乐学情景.只要学生有了这种感觉,他们的求知欲自然应运而生,学习趣味也就更加浓厚,课堂也会更加活跃.让物理课上那些复杂的结论通过相声般的幽默语言的表达,变得像小说似的生动、电影似的形象.
  例如:在上高二物理《选修3-2》教材《变压器》内容时,对于P1∶P2=n1∶n2的结论,由原线圈电压决定副线圈电压;对于理想变压器P入=P出的结论,由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决定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在上课时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去分析,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接受.这时教师可以借助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表达来说清这里的因果关系.在说电压关系时,问一女生:你姓什么?回答:“姓赵”.再问:为什么你姓赵?这时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再作比喻:小赵的爸爸(老赵)就好似与原线圈相连的电源,而小赵同学就似与副线圈相连的用电器.大家都知道因为她爸(原线圈)姓赵(电压),所以决定她(副线圈)自然也姓赵(电压).说到电功率关系时,问一住校的姓李男生:你每周在学校一共要花费多少钱啊?回答:200元.继续开玩笑的问:如果你爸每周只给你50元钱呢?学生很开心地回答:“当然不够用啦,基本上是我要多少,我爸就给我多少.”.比喻:小王同学(与副线圈相连的用电器)每周需要多少钱(消耗的电功率),他爸(与原线圈相连的电源)就得给多少钱(提供的电功率).到这里,所有学生就能开心、轻松的理解,并记住了结论.
  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为高中物理教学手段充实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但高中物理教学手段必须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使好的传统教学手段得以长远发展,从而为优化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在加强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用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和精神对待周围的事物.科学方法既是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转换法是科学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物理学中的转换法就是把某些难以测量或难以测准的物理量转换成能测量、测得准的物理量,或把某些看不见、摸不着不易显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如果教师的预设不在学生的起点上,致使出现一些过易或过难的问题及设计,过易,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过难,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动力,
高中物理课中讲述肥皂膜、牛顿环、增透膜、增反膜等薄膜干涉问题时,经常遇到是否要考虑半波损失的问题.顾及到中学生难以理解,中学教材回避了半波损失问题.不少老师讲到这里时,往往对在什么情况下有半波损失,以及如何做到既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又不至于让学生越听越糊涂,感觉难以把握.[JP3]笔者拟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在处理这一问题的粗浅做法.  按照波动光学的理论,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若正入射(
中考是考察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为了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中考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解题能力中,还要充分展现中考在初中教育中的引领价值,引领平时的教与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估测能力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已经建构的生活经验、物理素养进行的一种判断、估算形式的综合应用技巧.学生在估测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在体验中形成的,学生对问题做出的判断,是基于自身经验出发,对问题的一种反应.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来代替学生体验,希望学生能够按规矩办事,结果使学生经常犯错.看下面这道问题:  问题1 (2013年浙江)秋日,树叶纷纷落下枝头,其中有[JP3]一片梧桐叶从高为5 m的枝头自静止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  A.0.1 s B.0.5 s C.1 s
在生活中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在物理问题中探索物理奥秘,并将所学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对于我们的生活与生产来说,电流的用处十分广泛.如果产生磁场之后,我们借助这个磁场又能够做很多事情.所以,当电生磁之后,学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TP12CW49.TIF,YX#]  1电磁炮  例1(2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rn现如今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低下.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的不
物理大厦由概念建成,物理概念是物理思维的基础,是物理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如果物理概念没有建立好,根本无法掌握好物理规律,物理成绩自然无从说起,那么,如何组织物理概念教学呢?笔者认为“生活化”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上好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个环节  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一节好的概念教学课应该包含如下几个环节:
1斯涅尔定律的基本特性  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光的折射定律):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图1).其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TP12CW74.TIF,Y#]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满足如下关系:  [JZ]n1sinθ1=n2sinθ2,  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光(或折射光)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和折射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