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4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培养树立学生的主体思想,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当观众的局面。教师要高度注重学生这个主体,把传统的教师单一的“教”的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这是当今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个做法”。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学生主体 “三做法”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培养树立学生的主体思想,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当观众的局面。教师要高度注重学生主体,把传统的教师单一的“教”的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这是当今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采用如下“三做法”。
  一、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和关键。
  人的需要、动机、目的、意识、认知结构、价值观等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身心发展的水平等特点,同时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动手、独立学习。在教法上,可以采用布鲁诺的发现教学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观察、探讨和创造,通过发现学习帮助学生开发智力,牢固掌握已学知识。
  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应着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作为引路人、导航者,启迪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财富、智慧才能和思想品德。学生能否发挥其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比如在领手初始年级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由于不少学生对这门科的学科特点比较陌生,教师就应抓住“起始”这个关键时期,扮好“主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感知历史这个学科的特点、趣味、重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使学生发挥学习历史的主体作用。起始课上,可给学生谈历史在中高考中考分的重要比重,可给学生谈历史学科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重要的实际事例,还可将历史的主要内容以故事化的形式复述给学生听,以符合青少年心身的需求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上历史这门学科。
  二、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手段。
  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所谓“鉴往知来”“后事之师”,都指出历史不可取代的作用。而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历史教学是为“历史而历史”,学生就会感到不满足,久而久之,有可能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做到内容与现实的相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进行分析理解。例如:在教学近代史时,将清政府对外借款与改革开放后利用外贸进行比较,将鸦片战争与香港回归结合起来,在这种联系中利用已有知识,作出判断和推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祖国的强大,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各抒己见。情绪活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利用新近新闻的热点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历史教学的活动课上,教师可用课件播放南海或钓鱼岛最近的分歧争端,让学生发表意见。当学生七嘴八舌回答时,教师趁机造势地问:假如你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代表国家发言时你不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能称职吗?这时候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学实践证明: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手段。
  三、教师运用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
  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记忆、想象、观察、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无不受到情感的制约,学习历史同样离不开情感的激发,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情感知识和浓厚的情感修养。充分利用情感的调节功能,深化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情感的激励下进行意志行动。教师运用情感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从如下方面做起:第一,教师自己要拥有饱满的教学热情。教学实践证明,饱满的教学热情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心理结构。把教学中的热情与教学的严肃性、庄重性、科学性、幽默性结合起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教师要拥有丰富的教态表情。丰富的教态表情,是注重情感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的主要部分。教师的教态主要通过目光、面部表情、手势及语调变化等感染学生。教师要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收到“寓教于情”的效果。第三,教师要有诚挚的感情。诚挚的感情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体现在课外。教师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努力保持与学生有一份诚挚的感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成为学生的严师,课外则需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等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不要偏爱、偏私,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一切为了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多“动之以情”。并抓住时机,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真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要从内容编排、学习方法、情感教育上下工夫,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通过欣赏古人,理解古人,学习古人,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传承文明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古文教学 内容编排 学习方法 情感教育    一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新修订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
摘 要: 不管是“红色6月”还是“黑色6月”,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是每个高三生所梦想的。学生在经过联考后,会有各种心理感受,有些学生考得挺不错,情绪很好,可是往往影响学生的不是学生考得很不理想的分数,而是学生对这个分数的消极看法,悲观失望,没有勇气努力拼搏,可以说学生联考后的心态决定了高考命运。其实,失败是一所最磨炼人的大学,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更可贵。  关键词: 高三学生 联系成绩 心理素质  尽
你幸福吗?童谣里唱道:“如果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快乐你就跺跺脚……”所以小孩总是又唱又跳,这是孩童的幸福;流行歌曲中有:“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长大了,却寻寻觅觅,感觉幸福遥不可及。年轻人说:“每天都充满挑战,年轻的朋友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中年人说:“父母康健,孩子听话,领导赏识,对我就是幸福……”老人们说:“子女工作顺利,常回家看看,我们就知足。”一位妇产科大夫说
摘 要: 为了有效扭转中学生被动作文的局面,使之轻松而快捷地步入作文殿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会发现的慧眼,即“善于观察”;要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即“敏于感悟”;要帮助学生建筑内容丰富的材料库,即“勤于积累”;要为学生配置强大的动力牵引,即让学生“乐于表达”。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观察 感悟 积累 表达  通过观察调查,笔者发现作文课上学生即使搜肠刮肚,咬着笔头发呆,也写不出
摘 要: 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艺术。他们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我们应尝试多种手段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开放式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成为欣赏活动的主人,享受零负担的开放式音乐欣赏集体活动,让音乐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开放
摘 要: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对日军侵华历史缺乏更广阔的视野、多角度的深挖掘、更理性、更长远(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反思,在面对日军侵华带来的“伤”和“痛”后,教师过多地在中学课堂上给孩子们、给未来在国家和民族大舞台上,甚至是世界舞台上担当主角的青少年们种下太多的“恨”,甚至是盲目的“恨”,而关于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怎样以史为鉴”、“怎样面向未来”等方面的分析远远不够……中、日两国对这段历史的教学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生活化原则,即教材不应是脱离学生实际的高高在上的理论,而应是能联系学生生活与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资源,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能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能否把这些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非常重要。  关键词: 地方文化 文化生活 应用  一、地方文化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文化生活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是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培养
摘 要: 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强化教学研究,全方位地开展创新与改革,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学成效:一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学习氛围;二是补充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吸引效果;三是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开展丰富课外活动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改革 创新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
摘 要: 美术新课标的出台推动新一轮课堂改革,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注重美术课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强化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情景教学,在营造学生情感共鸣的氛围,启迪形象思维,发展想象力,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情景教学 美术课    美术新课标的出台推动新一轮课堂改革,注重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