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全国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浙江省在制造业与互联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根据2016年8月工信部研究机构报告显示,浙江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98.15,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省。记者在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的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设立了新的目标:99。关于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浙江省经信委吴君青副主任在会上作出了部署。
以十三五规划落实为指引,全面部署落实全省信息化工作
召开一次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回顾五年多来《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统筹研究全省信息化发展工作;
做好国家信息化顶层——《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浙江省的宣贯工作;
做好《浙江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数字浙江2.0”发展规划)》和《浙江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相关工作,推进全省信息化领域中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的实施;
开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和全省区域两化整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继续做好对全省各市、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优化工作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以评估为抓手,形成地区间比学赶超发展氛围。在此基础上,发布年度信息化发展和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为主线,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
深化“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试点区域建设。抓好26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6个试点区、160家两化融合综合示范试点企业建设,进一步按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内容加紧实施机联网、数字工厂、绿色制造等项目。加强对首批18个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指导,确定两化融合的相关考核内容,推动示范区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相关示范试点工程。制定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验收管理办法,并对首批8个两化融合国家综合示范区和4个专项示范区开展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开展示范试点典型案例总结宣传推广。
积极推动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引导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开放技术、人才、渠道等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新生态,支持内外部创业创新。在全省创建20个制造业互联网“双创”示范平台,其中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至少创建1个“双创”示范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结合特色小镇、高新园区、开发区,建设“双创”空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制造业互联网“双创”示范平台。组织举办中国产业互联网“双创”大赛。
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引导制造业企业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开展协同制造;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定制转变,发展C2M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模式;推进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企业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重点在服装、家电、家具等消费品行业和汽车、机床、叉车、船舶、电梯等装备制造行业培育100个个性化定制和一批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示范试点企业。鼓励企业申报国家有关基于互联网的制造新模式示范试点项目。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推进全省2000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智能制造。建成10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区,培育100家数字工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云、RFID(射频识别)与图像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工厂内人与机器、机器与物料、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和数据实时采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链,促进基于数据的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高效协同,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精细化管控能力和智能化决策能力。
实施中小企业上云计划。聚焦中小企业云应用,依托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或行业性云平台,培育10万家上云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使用云技术,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网上销售等活动,实现客户、供应商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推进中小制造企业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合作,基于电商云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制造、营销、物流和金融服务等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新生态。组织召开云计算应用和产业推进大会,办好云栖大会,开展企业上云专项培训。
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和智能装备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资金扶持、机制保障”的原则,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机器联网,推进30家机器换人行业试点,举办百场现场交流会,新增培育省级工程服务公司20家以上。落实“机器人+”行动计划,编制发布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指导意见,完成新增工业机器人1万台目标任务。推进感知互联的智能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网络终端、工业机器人、数控装备、智能成套装等高端装备产业。
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推动企业信息化从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协同创新阶段登高,从内部纵向集成向企业之间横向集成和产业价值链端到端集成延伸,提升全产业链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全省2000家重点工业企业资源计划普及率达到85%,制造执行系统普及率达到50%,机器联网率达到35%,供应链管理普及率达到70%,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普及率达到60%,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额和销售额占总采购额和总销售额的比例分别达到40%和55%以上,进入两化融合集成创新阶段的企业达到35%以上。
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重点抓好工信部批复的118家企业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积极争取新增30家企业列入今年的工信部贯标试点。在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分别确定10家和5家贯标试点企业。贯标通过评定的企业数力争突破60家。加快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创新能力,依托两化融合咨詢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力争在工信部的两化融合发展地图上有新突破。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以应用需求为引向,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提升两化融合的服务支撑能力。以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设计、集成和应用能力为重点,支持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开发和应用试点。培育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快优秀解决方案的推广普及;培育一批服务于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新创建10家云工程云服务和工业信息工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加强两化融合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构建服务于两化融合的产业生态。发展集聚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产业互联网小镇。配合工信部召开全国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现场会。
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抓好《浙江省“十三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出台支持软件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落实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产业统计制度。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9个示范基地、10个特色基地和15个创业基地建设,提升杭州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水平。加强工业软件支撑能力建设,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重点发展以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新四基”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全面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有效供给能力。
培育大数据产业。贯彻落实《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扶持并培育一批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服务的龙头企业、一批创新型大数据应用类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体系。组织开展第二批大数据产业应用示范企业培育试点工作,建立一批大数据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推动创建一批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培育数据资源交易市场试点。
加强工业控制信息安全保障。按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指导企业做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明确工业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细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加快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面向工业领域的信息安全技术支撑、检查评估综合保障体系,开发并鼓励企业使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工业控制系统。开展工业领域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及相关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与农业信息化发展
组织开展对20个省级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的检查验收及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加快智慧政务、智慧高速、智慧交通、智慧车联网、智慧安防、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能源、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服务、智慧物流、智慧消防等示范试点项目在全省推广与覆盖。
加快9个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建设,并筹备建設一批示范试点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集聚区与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在温室大棚、畜禽养殖、大田生产、生态环境监控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引导互联网企业建立一批农业销售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
强化城镇光网覆盖,城市全面具备100M以上接入能力。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争取5G试验网建设。实施农村海岛“扫盲除点”工程,基本具备50M以上接入能力。推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浙江分中心建设。细化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铁塔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新技术产业应用示范项目,推进杭州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全面推进全省三网融合。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绿色化,推广公众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提速降费。
以营造发展氛围为目标,积极组织各类活动
牵头做好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信息化工作部工作,组织筹备好大会期间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布、浙江分论坛和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双创热土项目对接活动等重大活动;
筹办好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充分发挥制造业和互联网双重基础优势,力争把大会打造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新平台。
筹办好中国工业大数据(萧山)峰会等,通过活动平台发布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前沿技术,推出一批典型企业和创新项目,宣传一批行业解决方案和商业新模式。
继续协助宁波把中国(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办出特色,做好全省智慧城市成果展示和经验成效推广,力争使博览会成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领域的重要合作交流大平台。
组织省内优秀企业参加中国软件博览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以十三五规划落实为指引,全面部署落实全省信息化工作
召开一次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回顾五年多来《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统筹研究全省信息化发展工作;
做好国家信息化顶层——《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浙江省的宣贯工作;
做好《浙江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数字浙江2.0”发展规划)》和《浙江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相关工作,推进全省信息化领域中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的实施;
开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和全省区域两化整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继续做好对全省各市、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优化工作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以评估为抓手,形成地区间比学赶超发展氛围。在此基础上,发布年度信息化发展和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为主线,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
深化“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试点区域建设。抓好26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6个试点区、160家两化融合综合示范试点企业建设,进一步按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内容加紧实施机联网、数字工厂、绿色制造等项目。加强对首批18个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指导,确定两化融合的相关考核内容,推动示范区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相关示范试点工程。制定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验收管理办法,并对首批8个两化融合国家综合示范区和4个专项示范区开展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开展示范试点典型案例总结宣传推广。
积极推动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引导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开放技术、人才、渠道等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新生态,支持内外部创业创新。在全省创建20个制造业互联网“双创”示范平台,其中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至少创建1个“双创”示范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结合特色小镇、高新园区、开发区,建设“双创”空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制造业互联网“双创”示范平台。组织举办中国产业互联网“双创”大赛。
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引导制造业企业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开展协同制造;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定制转变,发展C2M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模式;推进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企业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重点在服装、家电、家具等消费品行业和汽车、机床、叉车、船舶、电梯等装备制造行业培育100个个性化定制和一批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示范试点企业。鼓励企业申报国家有关基于互联网的制造新模式示范试点项目。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推进全省2000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智能制造。建成10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区,培育100家数字工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云、RFID(射频识别)与图像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工厂内人与机器、机器与物料、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和数据实时采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链,促进基于数据的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高效协同,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精细化管控能力和智能化决策能力。
实施中小企业上云计划。聚焦中小企业云应用,依托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或行业性云平台,培育10万家上云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使用云技术,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网上销售等活动,实现客户、供应商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推进中小制造企业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合作,基于电商云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制造、营销、物流和金融服务等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新生态。组织召开云计算应用和产业推进大会,办好云栖大会,开展企业上云专项培训。
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和智能装备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资金扶持、机制保障”的原则,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机器联网,推进30家机器换人行业试点,举办百场现场交流会,新增培育省级工程服务公司20家以上。落实“机器人+”行动计划,编制发布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指导意见,完成新增工业机器人1万台目标任务。推进感知互联的智能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网络终端、工业机器人、数控装备、智能成套装等高端装备产业。
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推动企业信息化从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协同创新阶段登高,从内部纵向集成向企业之间横向集成和产业价值链端到端集成延伸,提升全产业链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全省2000家重点工业企业资源计划普及率达到85%,制造执行系统普及率达到50%,机器联网率达到35%,供应链管理普及率达到70%,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普及率达到60%,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额和销售额占总采购额和总销售额的比例分别达到40%和55%以上,进入两化融合集成创新阶段的企业达到35%以上。
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重点抓好工信部批复的118家企业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积极争取新增30家企业列入今年的工信部贯标试点。在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分别确定10家和5家贯标试点企业。贯标通过评定的企业数力争突破60家。加快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创新能力,依托两化融合咨詢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力争在工信部的两化融合发展地图上有新突破。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以应用需求为引向,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提升两化融合的服务支撑能力。以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设计、集成和应用能力为重点,支持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开发和应用试点。培育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快优秀解决方案的推广普及;培育一批服务于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新创建10家云工程云服务和工业信息工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加强两化融合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构建服务于两化融合的产业生态。发展集聚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产业互联网小镇。配合工信部召开全国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现场会。
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抓好《浙江省“十三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出台支持软件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落实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产业统计制度。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9个示范基地、10个特色基地和15个创业基地建设,提升杭州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水平。加强工业软件支撑能力建设,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重点发展以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新四基”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全面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有效供给能力。
培育大数据产业。贯彻落实《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扶持并培育一批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服务的龙头企业、一批创新型大数据应用类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体系。组织开展第二批大数据产业应用示范企业培育试点工作,建立一批大数据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推动创建一批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培育数据资源交易市场试点。
加强工业控制信息安全保障。按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指导企业做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明确工业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细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加快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面向工业领域的信息安全技术支撑、检查评估综合保障体系,开发并鼓励企业使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工业控制系统。开展工业领域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及相关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与农业信息化发展
组织开展对20个省级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的检查验收及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加快智慧政务、智慧高速、智慧交通、智慧车联网、智慧安防、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能源、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服务、智慧物流、智慧消防等示范试点项目在全省推广与覆盖。
加快9个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建设,并筹备建設一批示范试点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集聚区与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在温室大棚、畜禽养殖、大田生产、生态环境监控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引导互联网企业建立一批农业销售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
强化城镇光网覆盖,城市全面具备100M以上接入能力。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争取5G试验网建设。实施农村海岛“扫盲除点”工程,基本具备50M以上接入能力。推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浙江分中心建设。细化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铁塔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新技术产业应用示范项目,推进杭州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全面推进全省三网融合。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绿色化,推广公众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提速降费。
以营造发展氛围为目标,积极组织各类活动
牵头做好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信息化工作部工作,组织筹备好大会期间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布、浙江分论坛和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双创热土项目对接活动等重大活动;
筹办好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充分发挥制造业和互联网双重基础优势,力争把大会打造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新平台。
筹办好中国工业大数据(萧山)峰会等,通过活动平台发布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前沿技术,推出一批典型企业和创新项目,宣传一批行业解决方案和商业新模式。
继续协助宁波把中国(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办出特色,做好全省智慧城市成果展示和经验成效推广,力争使博览会成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领域的重要合作交流大平台。
组织省内优秀企业参加中国软件博览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