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之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在计算机大量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只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设置,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通过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计算机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种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法:
1.授课方法的改革
现在多数计算机的课程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授课方法“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视窗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先进的手段、先进的教法、先进的理论等,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我校近年通过实践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实践能力的改革
2.1实践能力的教学。无论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还是程序设计专业课程,上机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经过大量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内部知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上机操作教学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以往,教师在上计算机实验课之前,先要“讲实验”,即把实验内容从头到尾讲解一番,说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教师还必须强调学生不要进行诸如删除系统文件、修改注册表等破坏性的操作。这种教学方法讲解和实际操作分离,不符合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规律,教学效果往往不很理想。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完全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模糊的问题形象化、深入的问题浅显化,这样,可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
2.2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操能力为宗旨,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实践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比如: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微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开设都突出专业特色,也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以及教师实践指导方法的缺陷等。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在校学生每周平均上机时间数应得到充分的保障。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5或6: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3.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
计算机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它对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加速度的,没有这些能力的支撑很难跟上技术的变迁。因此,现有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会自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的人才。这就必然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改革那些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总的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方法要因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异,例如对于基本理论,教师应通过细致、透彻的讲解进行教学,而计算机使用技术方面则必须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来掌握;第三,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五,必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此,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提高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的方法:
3.1运用归纳和比较,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第一步,掌握的是否扎实,会影响日后对其他内容的学习。所以,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课下要更加精心地备课,讲课时要精练,并且,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加强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加深理解。
3.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上机实践的热情。有没有学习兴趣,是学生是否能学好的重要因素。而上机练习又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笔者认为案例法、讨论法(或叫分组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以讨论法为例,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习或上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启发学生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很重要,男女学生的比例、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的比例、学生个体水平的比例等一定要适当,才能保证讨论气氛热烈。这些方法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3.3提出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育的延续。对于某些内容,教师不必全部讲解,可以讲出基本原理、内容,提出几个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例如在介绍完C语言的一维数组后,可以提这样几个问题:二维数组的“维”是什么含义?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有什么关系?三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有什么关系?再例如在介绍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格式中,讲了常用的FAT格式后,就可以提:常用的文件系统格式中还有一种是NTFS,那么它与FAT有什么区别?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就会更容易掌握其它的问题。
总之,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对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广大教师有着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仍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努力,这需要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有效的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
1.授课方法的改革
现在多数计算机的课程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授课方法“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视窗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先进的手段、先进的教法、先进的理论等,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我校近年通过实践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实践能力的改革
2.1实践能力的教学。无论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还是程序设计专业课程,上机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经过大量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内部知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上机操作教学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以往,教师在上计算机实验课之前,先要“讲实验”,即把实验内容从头到尾讲解一番,说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教师还必须强调学生不要进行诸如删除系统文件、修改注册表等破坏性的操作。这种教学方法讲解和实际操作分离,不符合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规律,教学效果往往不很理想。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完全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模糊的问题形象化、深入的问题浅显化,这样,可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
2.2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操能力为宗旨,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实践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比如: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微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开设都突出专业特色,也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以及教师实践指导方法的缺陷等。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在校学生每周平均上机时间数应得到充分的保障。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5或6: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3.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
计算机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它对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加速度的,没有这些能力的支撑很难跟上技术的变迁。因此,现有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会自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的人才。这就必然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改革那些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总的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方法要因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异,例如对于基本理论,教师应通过细致、透彻的讲解进行教学,而计算机使用技术方面则必须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来掌握;第三,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五,必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此,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提高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的方法:
3.1运用归纳和比较,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第一步,掌握的是否扎实,会影响日后对其他内容的学习。所以,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课下要更加精心地备课,讲课时要精练,并且,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加强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加深理解。
3.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上机实践的热情。有没有学习兴趣,是学生是否能学好的重要因素。而上机练习又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笔者认为案例法、讨论法(或叫分组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以讨论法为例,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习或上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启发学生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很重要,男女学生的比例、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的比例、学生个体水平的比例等一定要适当,才能保证讨论气氛热烈。这些方法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3.3提出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育的延续。对于某些内容,教师不必全部讲解,可以讲出基本原理、内容,提出几个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例如在介绍完C语言的一维数组后,可以提这样几个问题:二维数组的“维”是什么含义?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有什么关系?三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有什么关系?再例如在介绍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格式中,讲了常用的FAT格式后,就可以提:常用的文件系统格式中还有一种是NTFS,那么它与FAT有什么区别?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就会更容易掌握其它的问题。
总之,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对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广大教师有着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仍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努力,这需要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有效的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