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有序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课堂不断推向深入。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普遍存在零碎化现象,导致问题效应的弱化,也使语文课堂成为问题的堆砌,缺乏系统性,主问题设计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路径,有效的主问题设计将起到提纲挈领、统摄全篇的效果,本文拟以《江南的冬景》为例,浅要谈一谈主问题设计。
一、主问题内涵及价值意蕴
(一)主问题内涵
目前主问题定义较多,本文综合各种主问题定义,认为主问题是能够对语文教学起到主导作用、能够有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核心问题、关键性问题等。可见,主问题要能够提纲挈领,在语文文本解读中能够统摄全篇,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它强调学生整体参与性,与传统语文课堂零碎的提问存在本质区别。
(二)主问题价值
1.增强课堂有序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主问题教学,往往以一个主问题或者问题串结构课堂,这就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结构,主问题往往起到一线串珠的效果,这将有助于增强语文课堂的有序性。教师以主问题为载体,学生以主问题为思维起点,不断向文本深处漫溯,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提升课堂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往往是基于文本重点、难点、出彩点等展开设计,因此主问题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使文本解读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直击难点,从整体到局部、细部等,使教师更能够有效地驾驭课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3.凸显学生主体性
主问题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借助主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向文本深入推进,语文课堂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推进,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参与,积极地调动思维,与教师、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因此主问题教学有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从而不断提升思维高度。
二、主问题设计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成模式及其丰富,本文从语文课堂构成要素教师、学生与文本三个维度进行探究。
(一)教师:激发主问题意识,凸显教师主导地位
如果将高中语文课堂比作一面湖水,那么主问题就是激起这面湖水波澜的石子,而教师则是激起课堂一波三尺浪的智者。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必须要凸显教师主导地位,通过主问题设计融入教师的思考,包括目标预设、程序设定,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情解读等。这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对文本内容、文本特色、文本思想、学生实际等形成清晰的认识,并融入自己教学智慧与教学个性,摆脱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惯性思维,走出主问题设计同质化现状。
例如《江南的冬景》,这篇散文以写景为主,鉴于散文形散的特点,本文综合散文的一般特点与本文的文本特点,以“景物”为主问题设计要素,以引领学生从景物入手,逐步突破全文,由景及人。为实现这一教学思想,我以主问题为中心问题,并以主问题为辐射点,延伸出一些问题串。
主问题:1.读完这篇优美的散文,说说“江南的冬景”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印象:晴暖、明朗、温润、和煦;设计意图:通过主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从整体再到局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江南的冬景,为问题串设计作铺垫。)
问题串:你是从哪些方面获得关于“江南的冬景”的总体印象?请试着结合文本给每幅画面拟一个贴切的名字,以突出景物特点。
提示:哪些段落写到江南的冬景?标出来。可从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活动等方面的关键词来命名。
(设计意图:问题串以主问题为辐射,具体到每一处写景,在感知景物特点时,突破传统交流景物特点的问题设计方式,而是以给画面拟名的方式引导学生入景入境;提示则提升了学生思考的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方向引领,较好地突出教师主导地位。)
(二)学生:强化主问题体验,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是高中语文课堂的中心,主问题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中心,通过主问题设计,强化学生主问题过程体验,在丰富的体验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等。首先,主问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主体。主问题设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通过创设生活化主问题情境,或激发学生好奇心,激活学生语文学习潜能,使学生沉浸其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其次,主问题要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在常规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往往是教师炮制,学生是问题的分析者、探究者,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参与主问题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预学习。
例如《一个人的遭遇》,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情节性,符合学生猎奇心理,为此在设计这篇文章主问题时,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情节入手设计主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激活学生内在探究愿望:
主问题:小说题目为“一个人的遭遇”,请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本文,说说小说写了谁的怎样的遭遇,主人公又是如何面对自己的遭遇的?
(设计意图:本文属于一篇小说,主问题的设计正是基于小说情节性强的特点,再有机融合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从一个人的“故事”进入文本探究,理清人物的遭遇,再剖析人物面对遭遇时持有的态度,从感性到理性提升,从一个人的遭遇透视社会、透视生活: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肖洛霍夫正是抓住“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刻画了索科洛夫这一普通苏联人的形象,从他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战争带给人物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从而用这种心灵创伤谴责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这种主问题设计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既统摄全篇,又深入局部、深入细节。)
(三)文本:注重主问题维度,发挥问题载体效应
文本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蕴藏着无限的资源,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路径。主问题设计要立足于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资源,注重主问题设计维度,力求从多个维度优化主问题设计,发挥主问题的载体效应。那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常见的维度有哪些呢?
巧用文本题目。很多时候,题目就是文本的题眼,是打开文本、走进文本的窗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可以从题目入手,提纲挈领,统摄全篇。例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教师可以直接扣题设计主问题:结合全文,说说本文的文题有何作用?这样的主问题设计直击文题,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巧用关键词句。文本构思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采用关键句,使文本脉络清晰、结构分明。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可以巧用文本关键词句,以此为突破点。例如《荷塘月色》,我们可以抓住关键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设计主问题:结合时代背景与文本,思考: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抓住该句就抓住了文本情感线,直击散文主旨。
此外,文本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文本特色、文体特色、语言风格、感情基调等都是主问题设计的维度,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设计,基于文本又不囿于文本,最大程度上凸顯主问题载体效应。
主问题教学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基于语文课堂构成要素,多维度设计主问题,不断优化主问题设计策略,发挥问题载体作用,使主问题成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的重要路径,我们坚信主问题将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刘海燕,浙江普陀中学教师。
一、主问题内涵及价值意蕴
(一)主问题内涵
目前主问题定义较多,本文综合各种主问题定义,认为主问题是能够对语文教学起到主导作用、能够有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核心问题、关键性问题等。可见,主问题要能够提纲挈领,在语文文本解读中能够统摄全篇,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它强调学生整体参与性,与传统语文课堂零碎的提问存在本质区别。
(二)主问题价值
1.增强课堂有序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主问题教学,往往以一个主问题或者问题串结构课堂,这就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结构,主问题往往起到一线串珠的效果,这将有助于增强语文课堂的有序性。教师以主问题为载体,学生以主问题为思维起点,不断向文本深处漫溯,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提升课堂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往往是基于文本重点、难点、出彩点等展开设计,因此主问题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使文本解读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直击难点,从整体到局部、细部等,使教师更能够有效地驾驭课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3.凸显学生主体性
主问题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借助主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向文本深入推进,语文课堂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推进,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参与,积极地调动思维,与教师、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因此主问题教学有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从而不断提升思维高度。
二、主问题设计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成模式及其丰富,本文从语文课堂构成要素教师、学生与文本三个维度进行探究。
(一)教师:激发主问题意识,凸显教师主导地位
如果将高中语文课堂比作一面湖水,那么主问题就是激起这面湖水波澜的石子,而教师则是激起课堂一波三尺浪的智者。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必须要凸显教师主导地位,通过主问题设计融入教师的思考,包括目标预设、程序设定,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情解读等。这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对文本内容、文本特色、文本思想、学生实际等形成清晰的认识,并融入自己教学智慧与教学个性,摆脱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惯性思维,走出主问题设计同质化现状。
例如《江南的冬景》,这篇散文以写景为主,鉴于散文形散的特点,本文综合散文的一般特点与本文的文本特点,以“景物”为主问题设计要素,以引领学生从景物入手,逐步突破全文,由景及人。为实现这一教学思想,我以主问题为中心问题,并以主问题为辐射点,延伸出一些问题串。
主问题:1.读完这篇优美的散文,说说“江南的冬景”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印象:晴暖、明朗、温润、和煦;设计意图:通过主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从整体再到局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江南的冬景,为问题串设计作铺垫。)
问题串:你是从哪些方面获得关于“江南的冬景”的总体印象?请试着结合文本给每幅画面拟一个贴切的名字,以突出景物特点。
提示:哪些段落写到江南的冬景?标出来。可从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活动等方面的关键词来命名。
(设计意图:问题串以主问题为辐射,具体到每一处写景,在感知景物特点时,突破传统交流景物特点的问题设计方式,而是以给画面拟名的方式引导学生入景入境;提示则提升了学生思考的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方向引领,较好地突出教师主导地位。)
(二)学生:强化主问题体验,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是高中语文课堂的中心,主问题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中心,通过主问题设计,强化学生主问题过程体验,在丰富的体验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等。首先,主问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主体。主问题设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通过创设生活化主问题情境,或激发学生好奇心,激活学生语文学习潜能,使学生沉浸其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其次,主问题要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在常规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往往是教师炮制,学生是问题的分析者、探究者,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参与主问题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预学习。
例如《一个人的遭遇》,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情节性,符合学生猎奇心理,为此在设计这篇文章主问题时,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情节入手设计主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激活学生内在探究愿望:
主问题:小说题目为“一个人的遭遇”,请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本文,说说小说写了谁的怎样的遭遇,主人公又是如何面对自己的遭遇的?
(设计意图:本文属于一篇小说,主问题的设计正是基于小说情节性强的特点,再有机融合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从一个人的“故事”进入文本探究,理清人物的遭遇,再剖析人物面对遭遇时持有的态度,从感性到理性提升,从一个人的遭遇透视社会、透视生活: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肖洛霍夫正是抓住“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刻画了索科洛夫这一普通苏联人的形象,从他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战争带给人物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从而用这种心灵创伤谴责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这种主问题设计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既统摄全篇,又深入局部、深入细节。)
(三)文本:注重主问题维度,发挥问题载体效应
文本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蕴藏着无限的资源,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路径。主问题设计要立足于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资源,注重主问题设计维度,力求从多个维度优化主问题设计,发挥主问题的载体效应。那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常见的维度有哪些呢?
巧用文本题目。很多时候,题目就是文本的题眼,是打开文本、走进文本的窗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可以从题目入手,提纲挈领,统摄全篇。例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教师可以直接扣题设计主问题:结合全文,说说本文的文题有何作用?这样的主问题设计直击文题,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巧用关键词句。文本构思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采用关键句,使文本脉络清晰、结构分明。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可以巧用文本关键词句,以此为突破点。例如《荷塘月色》,我们可以抓住关键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设计主问题:结合时代背景与文本,思考: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抓住该句就抓住了文本情感线,直击散文主旨。
此外,文本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文本特色、文体特色、语言风格、感情基调等都是主问题设计的维度,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设计,基于文本又不囿于文本,最大程度上凸顯主问题载体效应。
主问题教学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基于语文课堂构成要素,多维度设计主问题,不断优化主问题设计策略,发挥问题载体作用,使主问题成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的重要路径,我们坚信主问题将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刘海燕,浙江普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