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浅谈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①讲课时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③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提高语文素质。
【关键词】新课改;要求;课教“活”;主动权;语文素质;教学手段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简单来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一门工具,更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教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过程。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强调以知识传授为主,重知识、轻情感的应试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对教师教学和自身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要努力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 讲课时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
1.1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难解的古诗时,利用了解背景故事和展示画图示意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解中带趣,方可让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教师这时交给他的学习内容,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如《桂林山水》一文中,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桂林的水怎样?桂林的山怎样?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由于抓住了主要的问题来设问,使他们在阅读课文时知道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1.2 教师讲课不仅要有感染力,而且还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一定要跟你一起融入到课文中,就如同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小学生好奇好胜,求知欲望强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从这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乐学、善学。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情趣并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特点,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时用幽默的语言、时用严谨的辩论、时用抑扬的语调、时用饱满的激情,总之让学生的心潮随着教师的感情激荡澎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情绪。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感情融洽,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点:一是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能缩小师生间的距离,能给语文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二是倾注爱心,教师只有奉献爱心,教学才能收获成功;三是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上课,发挥语文教学情感化的作用,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1.3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得教学方法。如今新课改中的新语文教学方法形式繁多。比如讲读法、分析法、比较法、直观法等,教师想要把课教“活”,最重要的途径是启发式教学,教师是催化剂,学生是主体,因在新课改中提倡的是“自主探究”的学习,如果启发式教学手段运用得恰当,就能有满意的效果。
2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少语文老师看重的是学生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听、读、写的能力培养,但要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索取更多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
2.1 预习——学习主动权首要环节。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教师可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怎样给每个小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小标题?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呢?同学们通过认真默读和思考了解到每个小故事都在循循渐进的塑造着一个小英雄的形象,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五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
设计预习不仅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从不同角度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及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
2.2 自主探索——学习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来表达一定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段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代教学中有个新观念就是“多媒体”。借助多媒体教学,是锻炼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最好的途径。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说而说不了,想答而答不了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
教学《养花》一文中,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想写养花的乐趣,都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自己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互相审题交流,有学生提出《养花》到底是重点介绍怎样养花?还是养花带来的成果?还是由养花引申出劳动的意义?通过观看光盘,阅读课文加上老师适时提示,学习《养花》的内容非常容易,教师顺势引导:默读课文,以文章的重点内容为基本点,可划分为七段。①交待养花的原因和目的;②讲解为什么不养名贵花的原因;③养花要摸门道;④养花有益身心,享受劳动之乐;⑤从养花中享受成果的快乐;⑥从养花中体验到失败得忧伤;⑦总结全文,说明养花的种种乐趣。段落划分好,学生进入理解课文重点内容过程,自身发现很多问题,其中:“养花的乐趣及意义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利用媒体显示主要过程,通过探索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及意义。此时,还有学生提问养花的精神何在?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回答自己所了解到得答案,再对学生零碎、不全面、不系统的答案我再次利用光盘,通过对本课的了解,最后归纳为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的高尚精神。最终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方便。 新课改,关键就是教育观念得转变,要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从应试教学的枯燥中解放出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3 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提高语文素质
3.1 积累.语文通过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表达一定的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段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经对许多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说,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
3.1.1 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和“诵读”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如:背诵李白的古诗。李白写的诗有很多,背过的古诗都需一一回顾,并学习下一首有关李白的诗句时对李白这人已很熟。又如: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阅读大量有益的书刊,不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能掌握许多精妙的词句,以后在写作上供思考。
3.1.2 在写作中积累.熟读背诵是语言输入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而书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得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①听写是增强语言信息的回忆;②记笔记是巩固信息的目的;③写话是积累语言最高层次的过程。
如:教学《跳水》最后一段中,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我提问:“等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会说什么?”学生们一个个积极地把自己想到的全都一五一十写下来,并鼓励他多用积累过的新鲜语汇,帮助他们写得更好,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语文素质定能得以提高。
3.2 理解.对语言的学习,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2.1 对字词理解深刻,才能记得牢固,不会犯不必要的错误。如:“俊”“骏”“峻”“竣”这四个字虽形近、音近,很多学生运用它们时就容易混淆,只要准确理解它们的意思,就能准确运用它们。“俊”单人旁,跟人有关,如:俊俏——形容人的外表很漂亮;“峻”山字旁,跟山有关,如:峻峭——形容山秀美;“骏”马字旁,显然跟马有关,如骏马——形容马高大强壮。“竣”是立字旁,是立起来的意思,如竣工——形容完工。经过这样一一解释,学生很快就能分清,今后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
3.2.2 借助理解语言,使词语活化、动化,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在课文当中学习过的词语、成语就可以借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如:《将相和》中的“胸有成竹”,文中讲蔺相如不让璧玉白白落入秦王之手,显得胸有成竹,它比喻的是做事很有把握。如:今天考数学,他显得胸有成竹,可以肯定他复习得很好。
3.2.3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准确理解,才能准确运用。如选词填空、词语搭配以及写作等,都应该细心理解,弄清差别,要做到运用自如。
3.3 运用.语言的积累和理解,都需要运用。因此,必须要加强词语运用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积累的词语,要准确的理解,最后才能准确的运用,而胡乱填用词句,那你写下的语句会成为败笔,甚至会“遗臭万年”。 记得我刚到县小学就接了六年级的语文,学生大半是农村转来的,语文基础相当差,又快临近内地班考试,要学习的内容大大增加了,词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时我在课堂上讲解了一些成语,鼓励学生课后学习运用,就留了一份课堂作业:用这堂课教的成语写一段小故事。后来我发现有这样一位男生,他写了他的班主任,他写道:“我的班主任叫某某,长得很英俊,眼睛细长如流,鼻子三长两短,嘴巴口若悬河,头发连绵不断,肚子七上八下,总是笑里藏刀的笑着。”他读出后惹得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这表明词语是积累了,但理解得不到位,运用得更是不恰当。因此,语言必须要重视内化的训练。
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同行能大胆改革,大胆尝试,语文教学的春天就在眼前。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各科课程标准解读: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或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新课程。(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白月桥《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2-03-20
【关键词】新课改;要求;课教“活”;主动权;语文素质;教学手段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简单来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一门工具,更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教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过程。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强调以知识传授为主,重知识、轻情感的应试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对教师教学和自身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要努力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 讲课时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
1.1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难解的古诗时,利用了解背景故事和展示画图示意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解中带趣,方可让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教师这时交给他的学习内容,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如《桂林山水》一文中,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桂林的水怎样?桂林的山怎样?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由于抓住了主要的问题来设问,使他们在阅读课文时知道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1.2 教师讲课不仅要有感染力,而且还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一定要跟你一起融入到课文中,就如同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小学生好奇好胜,求知欲望强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从这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乐学、善学。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情趣并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特点,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时用幽默的语言、时用严谨的辩论、时用抑扬的语调、时用饱满的激情,总之让学生的心潮随着教师的感情激荡澎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情绪。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感情融洽,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点:一是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能缩小师生间的距离,能给语文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二是倾注爱心,教师只有奉献爱心,教学才能收获成功;三是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上课,发挥语文教学情感化的作用,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1.3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得教学方法。如今新课改中的新语文教学方法形式繁多。比如讲读法、分析法、比较法、直观法等,教师想要把课教“活”,最重要的途径是启发式教学,教师是催化剂,学生是主体,因在新课改中提倡的是“自主探究”的学习,如果启发式教学手段运用得恰当,就能有满意的效果。
2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少语文老师看重的是学生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听、读、写的能力培养,但要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索取更多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
2.1 预习——学习主动权首要环节。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教师可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怎样给每个小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小标题?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呢?同学们通过认真默读和思考了解到每个小故事都在循循渐进的塑造着一个小英雄的形象,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五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
设计预习不仅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从不同角度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及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
2.2 自主探索——学习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来表达一定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段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代教学中有个新观念就是“多媒体”。借助多媒体教学,是锻炼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最好的途径。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说而说不了,想答而答不了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
教学《养花》一文中,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想写养花的乐趣,都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自己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互相审题交流,有学生提出《养花》到底是重点介绍怎样养花?还是养花带来的成果?还是由养花引申出劳动的意义?通过观看光盘,阅读课文加上老师适时提示,学习《养花》的内容非常容易,教师顺势引导:默读课文,以文章的重点内容为基本点,可划分为七段。①交待养花的原因和目的;②讲解为什么不养名贵花的原因;③养花要摸门道;④养花有益身心,享受劳动之乐;⑤从养花中享受成果的快乐;⑥从养花中体验到失败得忧伤;⑦总结全文,说明养花的种种乐趣。段落划分好,学生进入理解课文重点内容过程,自身发现很多问题,其中:“养花的乐趣及意义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利用媒体显示主要过程,通过探索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及意义。此时,还有学生提问养花的精神何在?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回答自己所了解到得答案,再对学生零碎、不全面、不系统的答案我再次利用光盘,通过对本课的了解,最后归纳为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的高尚精神。最终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方便。 新课改,关键就是教育观念得转变,要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从应试教学的枯燥中解放出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3 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提高语文素质
3.1 积累.语文通过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表达一定的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段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经对许多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说,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
3.1.1 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和“诵读”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如:背诵李白的古诗。李白写的诗有很多,背过的古诗都需一一回顾,并学习下一首有关李白的诗句时对李白这人已很熟。又如: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阅读大量有益的书刊,不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能掌握许多精妙的词句,以后在写作上供思考。
3.1.2 在写作中积累.熟读背诵是语言输入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而书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得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①听写是增强语言信息的回忆;②记笔记是巩固信息的目的;③写话是积累语言最高层次的过程。
如:教学《跳水》最后一段中,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我提问:“等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会说什么?”学生们一个个积极地把自己想到的全都一五一十写下来,并鼓励他多用积累过的新鲜语汇,帮助他们写得更好,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语文素质定能得以提高。
3.2 理解.对语言的学习,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2.1 对字词理解深刻,才能记得牢固,不会犯不必要的错误。如:“俊”“骏”“峻”“竣”这四个字虽形近、音近,很多学生运用它们时就容易混淆,只要准确理解它们的意思,就能准确运用它们。“俊”单人旁,跟人有关,如:俊俏——形容人的外表很漂亮;“峻”山字旁,跟山有关,如:峻峭——形容山秀美;“骏”马字旁,显然跟马有关,如骏马——形容马高大强壮。“竣”是立字旁,是立起来的意思,如竣工——形容完工。经过这样一一解释,学生很快就能分清,今后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
3.2.2 借助理解语言,使词语活化、动化,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在课文当中学习过的词语、成语就可以借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如:《将相和》中的“胸有成竹”,文中讲蔺相如不让璧玉白白落入秦王之手,显得胸有成竹,它比喻的是做事很有把握。如:今天考数学,他显得胸有成竹,可以肯定他复习得很好。
3.2.3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准确理解,才能准确运用。如选词填空、词语搭配以及写作等,都应该细心理解,弄清差别,要做到运用自如。
3.3 运用.语言的积累和理解,都需要运用。因此,必须要加强词语运用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积累的词语,要准确的理解,最后才能准确的运用,而胡乱填用词句,那你写下的语句会成为败笔,甚至会“遗臭万年”。 记得我刚到县小学就接了六年级的语文,学生大半是农村转来的,语文基础相当差,又快临近内地班考试,要学习的内容大大增加了,词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时我在课堂上讲解了一些成语,鼓励学生课后学习运用,就留了一份课堂作业:用这堂课教的成语写一段小故事。后来我发现有这样一位男生,他写了他的班主任,他写道:“我的班主任叫某某,长得很英俊,眼睛细长如流,鼻子三长两短,嘴巴口若悬河,头发连绵不断,肚子七上八下,总是笑里藏刀的笑着。”他读出后惹得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这表明词语是积累了,但理解得不到位,运用得更是不恰当。因此,语言必须要重视内化的训练。
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同行能大胆改革,大胆尝试,语文教学的春天就在眼前。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各科课程标准解读: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或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新课程。(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白月桥《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