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教师面对新课改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努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老师提出了那些新要求呢?结合自己对新课改的探索与研究,我有如下的感悟。
一、要求语文教师建立五种教学理念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古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平等”学习方式也由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转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既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师就理当努力在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2、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长期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只有单一的高考,因此,大多教师施教的目光往往聚焦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同时应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活动就是要依据和顺应这些规律和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全面发展。
3、建立学习方式转变的观念 。中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探索”,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建立教师之间紧密合作的观念 。在以前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单独备课讲课,“单打独斗”。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在新课改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5、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还要学习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二、要求语文教师转变五种教学行为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
1、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教学法,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2、以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3、以注重教学结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死板教条,降低了教学的质量。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發展。
4、以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个性化教学模式。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新课改要求我们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
5、以单一化的评价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惟一尺度,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新课程的评价方法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
面对新课程,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无所作为。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要求语文教师建立五种教学理念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古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平等”学习方式也由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转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既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师就理当努力在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2、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长期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只有单一的高考,因此,大多教师施教的目光往往聚焦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同时应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活动就是要依据和顺应这些规律和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全面发展。
3、建立学习方式转变的观念 。中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探索”,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建立教师之间紧密合作的观念 。在以前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单独备课讲课,“单打独斗”。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在新课改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5、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还要学习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二、要求语文教师转变五种教学行为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
1、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教学法,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2、以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3、以注重教学结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死板教条,降低了教学的质量。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發展。
4、以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个性化教学模式。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新课改要求我们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
5、以单一化的评价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惟一尺度,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新课程的评价方法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
面对新课程,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无所作为。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