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在机制探究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yi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与反馈展示机制可以发现,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的理解,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都可以得到解释,也可以发现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隐藏其中.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内在机制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之所以为一线教师所接纳,主要原因是,其打破了原有教师讲授式背景下学生单向接受知识的单一现象,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具有了生生互动的特征. 尽管在合作学习推进的过程中,有不少一线教师提出质疑,认为“如果教师讲,学生都听不懂的话,那学生之间的讨论怎么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呢”,这一质问其实是建立在教师的讲比学生讨论更为有效的认识之上的,那么这一认识是否正确呢?我们又应如何评价本轮课程改革十几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呢?小组合作为什么能够发挥教师讲授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呢?梳理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回顾课程改革,也可以为下一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从小组讨论与反馈展示两个角度,谈谈笔者对小组合作学习内在机制的思考.
  小组讨论作用机制发挥的原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讨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其不再是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单向接受,而是学生基于教材阅读或教师讲授,然后在一个小组之内的同学之间进行的观点交流、互动与碰撞. 由于当前小组多是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建立的,因此一个小组之内的学生就某一个观点的看法必然有所不同,只要这时能够保证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那小组讨论就能有效地发生.
  比如,教学“整式的乘法”时,可以让学生基于“整式的乘法法则”进行合作学习. 如通过单项式的乘法例子——ac5·bc2列举之后,学生会自然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来计算. 于是就有了关于“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的讨论. 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提出问题,如对数学概念不熟悉、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会问“什么叫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而其他同学回答时也并非轻而易举,因为很多学生未必能够用单项式这个数学概念去与具体的单项式例子相联系,于是这客观上就促进了其他同学对单项式概念的准确理解;也有学生会问“同底数幂相乘是怎么回事”,而回答的学生通常就是结合具体的实例,告诉提问者像上式中的c5和c2就是同底数幂相乘,它们相乘时底数不变而指数相加……事实证明,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常常就是这种解构式的讨论,包括一些习题解答也是如此,往往是就解题的某一个环节进行讨论. 这种解构式的讨论,往往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基本的解题细节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取得预期效果.
  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其实有其内在原因. 研究表明,讨论,实际上是一种交往互动,其受互动机制的规律支配. 互动机制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限于篇幅,这里不能详述. 但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群体(学习小组)在一个群体中通过合作探究、相互启发等方式,会取得比个体学习更好的学习效果. 中国古代就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代科学发展则更是强调团队的作用,这其实就是在强调互动机制的建立.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而言,互动机制的支配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就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能够就自己认同的正确观点进行吸纳,能够有效地将自己的成熟观点与他人的新观点进行有效衔接.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作用的发挥,需要小组合作的充分进行,如果小组内没有形成民主讨论的氛围,那很可能就出现了伪合作,那效果反而不如教师的讲授,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反馈展示作用机制发挥的原理
  小组合作的成果如何体现?这个问题在合作学习之初就受到高度重视,如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里似乎存在一个规律,即无论是国家层面推进的课程改革对合作学习提出的建议,还是区域教学改革对合作学习提倡的做法,都是将合作学习成果的体现自然指向类似于“展示反馈”这样的教学举措.
  应当说这一思路还是符合逻辑的:既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收益,那就必须通过反馈环节将其展示出来. 反馈展示,不仅能直接判断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而且能让课堂学习气氛更为热烈,从而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更积极的学习气氛当中.
  笔者印象较深的例子是:在“最短路径问题”这一课题学习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三个类似于从A点到某直线然后再到B点的例子(这三个例子都有具体的生活情境,限于篇幅,这里不赘述). 呈现的顺序主要是:先详细分析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用于巩固第一个例子中形成的认识;第三个例子是看学生的解题速度与正确率. 小组讨论的设计主要放在第一个例子和第三个例子.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讨论第一个例子(牧马人饮马)时最为充分,因为在这个例子中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将实际情形抽象成两点一直线的数学模型;二是利用轴对称知识将从A点到河边某C点的距离,加上C点到B点的距离之和,转换为点A(或B)关于直线(将河想象为一条直线)对称的点到C的距离与C点到B(或A)的距离之和,然后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进行判断. 在这一讨论中,这样的思路是可以形成的,但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仅仅有讨论而不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那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得不到有效提升.
  于是这里必须有一个展示反馈的环节,即让学生在小组内、在全班阐述自己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思考,总结最短路径问题的一般性分析思路. 事实证明,在这个展示反馈环节中,刚开始时学生的表述都不清楚,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数学概念运用不准确,同时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学生感觉自己能够解决路径最短问题了,但在给出新问题时,他们还会在解决的过程中出错,要费很大的劲儿才能做出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的思维是混乱的,他们的思路并不清晰. 这时未必要通过新的习题训练来进行,而应将问题解决的环节放在反馈展示环节. 因此,在反馈展示环节,笔者边诱导边施威,务必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
  为什么反馈展示这么重要?因为反馈展示实际上与数学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规律密切相关,这个规律就是“数学表示”. 数学表示是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所得,用文字、语言、图像、动作等表示出来的一种方式,这是一个将内在的学习收获“外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是“感觉自己会了”,还得用文字、语言、图像、动作等“实证”自己会了. 在“最短路径问题”中,只有学生清晰地表述出“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化,将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等类似表达时,才能认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是清晰的.
  基于合作学习内在机制的思考
  在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感觉到,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一线教师不能只学习表面动作,而应研究内在机制. 合作学习的学习与借鉴,不是只看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热闹”,也不是简单地将秧田式的课桌摆成合作式的,而是要从合作学习的机制角度入手,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可以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合作.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有效互动与展示,确实可以让数学概念进一步清晰化,让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得到培养,其背后的机制性力量在于学生在一个群体中,只有处于安全的心境当中,才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研究他人的观点、发现自身观点与他人观点的差异,并自然进行比较,这样才可以在互动中获得新的認识;而反馈展示则更是借助数学表示这一重要策略,提升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其他很多机制,这两者只是其中比较基础的而已. 而且各个机制往往是同时发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准确把握. 总而言之,只有把握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也才能更好地设计出合作学习的外显方式,从而彰显合作学习本身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学习是不断运用概念、定义或法则等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过程.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理解性的障碍. 文章以“概率”教学为例,针对理解性数学课堂的构建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 理解;数学课堂;概率  构建理解性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人性化教育的体现,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引领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不仅在于传授各种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可持续发
西周时,周厲王贪婪残暴,把所有开荒、渔猎等的收入全占为己有。
[摘 要] 教师的启发与引领作用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至關重要. 教师要善于将方法与问题对接,让思想与实践碰撞,让方法与思想融入所有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训练中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关键词] 方法;思想;三角形;几何问题
[摘 要] 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分析条件、转化问题、简化求解的一种方法策略,深入学习思想方法,对于提升解题能力、感悟学科精神具有极大的帮助. 文章结合考题深入解读思想方法的内涵和应用策略,并开展思想方法的教学反思,与读者交流探讨.  [关键词] 思想方法;解题;数形结合;化归  解读中考大纲,中考除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另一个重点是对思想方法的考查. 简单来说思想方法是指導分析过程
[摘 要] 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的“引入”环节,不仅要随着新授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更要随着学生学情和个性差异的变化而变化,要用科学合理的“引入”环节,点亮学生思维的方向.  [关键词] 初中数学;引入;技巧;思维  新授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主要的课型,也是决定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课型. 新授课常常从“引入”开始,引入部分的效用就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
[摘 要] 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数学思想的领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初中数学亦是如此. 数学模型则是这关键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数学学科所特有的方法和思想之一.  [关键词] 数学模型;初中数学;函数模型;素养  数学模型是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语言描绘现实问题,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主动学习过程,是将某一对象进行数学抽象,然后应用数学公式进行模拟和验证的一种模式化思维形式. 模型的建立在初等数学中对于实际问
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可分为三个领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是我们设置教学目标的依据。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合理地落实好音乐课程目标也是实施音乐新课程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往往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目标,这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关注、探讨和解决这类问题,对于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摘 要] 教学苏科版教材“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决问题”的章节内容时,需要贯彻“学以致用”理念,采用过程探究的方式,使学生经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解题方法,形成转化分析的五步策略,同时合理渗透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策略;思想方法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二
[摘 要] 培育初中生的几何直观素养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数学章节复习应该实现复习课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 变式探究是培育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的有效方式. “数轴上两点距离问题”是培育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初中数学;几何直观;变式探究;章节复习;两点距离  如何培育初中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要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而将这个问题进一步细化,那就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应当在什么样的途径中落地?文章将教学研究的目光投向了教学传统,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传统中的生活化教学思路,对数学抽象这一素养要素的落地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数学抽象  纵观近20年的教学改革,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学科教学总是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