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境是翻译的基础,语境制约着翻译。语境是语义的决定因素,是译者正确理解原文,获得对等翻译的关键。本文围绕语境及其分类展开论述,通过阐述语境和词义的关系及词义理解的重要性,指出语境对词义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语境 词义理解 翻译 作用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使用的交际工具,因此,对语言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其词典意义,而应根据其使用的具体语境。英国翻译家Peter Newmark认为:“语境是所有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则、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语义。”国内学者张美方认为:“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由此可见,语言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二、语境及其分类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或交际的环境,是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和修辞学等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的概念最初由波兰人类学家Malinowski于20世纪20年代年提出,并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认为语言研究必须同时考虑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和生活环境。3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irth对语境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语境理论,认为语境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言内语境,指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另一部分是言外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指语言交际的场合,包括交际活动的时间、地点、话题、参与者等因素。文化语境指作为语言基本源泉的文化现实和人们的生活与习惯。国内语言学者曹文学在其撰写的《翻译论》中,将翻译中的语境分为小语境(指语言的上下文)和大语境(包括交际中的人物、交际场合及交际话题)。胡壮麟对语境作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朱晓农将其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由此可见,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分析语言现象就必须把语言和语言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把握好语言及其所赖以产生的语境,对于准确有效地翻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语境和词义的关系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成语:“No context,no text.”(没有语境,不成篇章。)它明确指出了词义的理解必须结合上下文,其实也可以说没有语境就没有翻译。波兰籍学者Malinowski认为:“语境是决定词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脱离了语境,则不存在语义。”英国语言学家Firth指出:“每一个词用在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这说明了一个词的词义随其所在上下文而变化,同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意思。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提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分析语言现象,就必须把语言和语言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由此可见,词义依赖语境,语境制约着词义。
四、词义理解的重要性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交际活动,它涉及的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语际转换。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这两个阶段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通过阅读,感知语言,掌握语义,达到理解,进而表达,即语义析出和语言表现。我国学者王宗炎说过翻译有四难:“了解原文词义难,掌握原文精神难,填上适当注解难,译出原文风格难。了解原文词义是第一难。其所以难,在于词义的难以界定。词义之难以确定,首先因为它是活的,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语境既然是千变万化的,词义也就跟着变化莫测,难以捉摸。”在实践中,翻译是从对原文的理解开始的,而对原文的理解往往是从词义的理解开始的。没有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就不可能有确切的表达。可见,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翻译中准确表达的基础和关键。
五、语境对词义理解的作用
1.利用语境确定所指,即上下文是词义的基本参照系,使原文中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英语中一词多类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词义不仅随词类变化,而且随词性变化。一词多类:例如“like”,在以下几个句子中其词义的变化就随着词类的变化而变化。(1)Like charges repel;unlike charges attract.此处“like”是adj.,意思是“相同的,同样的”;翻译为:“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2)He looks like his father.此处“like”是prep.,意思是“像,如同”;翻译为:“他长得像他爸。”(3)I like English more than physics.此处“like”是v.,意思是“喜欢”;翻译为:“和物理学相比,我更喜欢英语。”(4)Like attracts like.此处“like”是n.,意思是“同样的人或物”;翻译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词多义:例如“green”,其基本意义为“绿”但其词义并非都是“绿”。如a girl green from school(刚出校的姑娘);a green Christmas(温暖无雪的圣诞节);a green old age(精力旺盛,老当益壮);in the green tree(处于佳境);be green with envy(十分嫉妒);keep the memory green(永不忘记)。
2.依据原文特定语境的表达需要创造译文特殊的表达形式。例如“counterpart”有“对应物、副本、极相似的人或物”等释义:(1)It has no counterpart in the world.(举世无双。)(2)The US Congress is the counterpart of the British Parliament.(美国的国会相当于英国的议会。)(3)During his visit to China,the Korean foreign minister conferred with the Chinese counterpart a number of times.(朝鲜外长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外长进行了几次会谈。)再如:(1)Oil is obtained more easily than coal.(石油比煤炭更易开采。)2)The beauty of lasers is that they can do machining without physically touching the material.(激光的妙处就在于它能进行机械加工而不必实际接触所加工的材料。)(3)He is a valuable acquistion to our school’s basketball team.(他是我们校篮球队不可多得的一员。) 3.通过语境确定词义的褒贬内涵。语言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具体使用时可以为一定的阶级服务。通常做法是:原文是褒义词,译文也得用褒义词表达;原文是贬义词,译文也得用贬义词表达。例如:(1)Her father is a famous surgeon.(她父亲是著名的外科大夫。) (2)That guy is notorious rascal in the neighbourhood.(那家伙是这附近臭名昭著的流氓。)然而,相同的词在不同的搭配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一旦通常的搭配或位置发生变化,词的意义就有了褒贬之分。例如:(1)He has a promising future.(他前程远大。)(2)He has a doomed future.(他注定没有好下场。)同一个“future”,因为前面的修饰词不同,其意义就有了褒贬内涵,一个译为“前程”,一个成了“下场”。
4.利用语境消除意思含糊,使词义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英语中有些词,其概念笼统,词义涵盖范围很广。例如“good”,笼统词义是“好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要找出最贴切的意义。如:Only in that town can you find any person who is a good Christian,a good parent,a good child,a good wife or husband.此句中,a good Christian=a faithful Christian;a good parent=a loving parent; a good child=an obedient child;a good wife or husband=a virtuous wife or dutiful husband(只有在那个镇子里,你才会发现人人都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贤惠的妻子或体贴的丈夫。)
5.借助语境的补衬作用,准确获得言外之意。语言交际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进行的,作为语境因素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着语用上和语义上的制约和补衬作用。例如:(1)“Attention!”在一般公众场合指的是“请注意!”;而在训练时则指的是“立正!”。(2)“Butter,please.”在购物时,可以译为:“我想买黄油,谢谢!”;而在就餐时,就要译为:“请把黄油递给我。”可见,当词语进入具体的语言活动后,词语所具有的词义常常是丰富而又复杂的。只有借助语境的补衬作用,才能准确获得它的言外之意。
六、结语
总之,正确理解词义,是翻译的前提。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判断原文的词义时,必须从使用语言的具体语境出发,充分认识到语境对语义的制约和补衬作用。只有把多义的语言单位同具体的语境紧密地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原文的词义。语境是理解语言的必要因素,是语言交际活动存在的基础。只有在语境中理解语言,采取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才能让这一语言交际行为得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张美方.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4]曾绪.论语境与语义的关系[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2,(4).
[5]余高峰.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J].上海翻译,2011,(2).
关键词: 语境 词义理解 翻译 作用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使用的交际工具,因此,对语言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其词典意义,而应根据其使用的具体语境。英国翻译家Peter Newmark认为:“语境是所有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则、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语义。”国内学者张美方认为:“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由此可见,语言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二、语境及其分类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或交际的环境,是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和修辞学等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的概念最初由波兰人类学家Malinowski于20世纪20年代年提出,并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认为语言研究必须同时考虑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和生活环境。3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irth对语境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语境理论,认为语境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言内语境,指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另一部分是言外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指语言交际的场合,包括交际活动的时间、地点、话题、参与者等因素。文化语境指作为语言基本源泉的文化现实和人们的生活与习惯。国内语言学者曹文学在其撰写的《翻译论》中,将翻译中的语境分为小语境(指语言的上下文)和大语境(包括交际中的人物、交际场合及交际话题)。胡壮麟对语境作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朱晓农将其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由此可见,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分析语言现象就必须把语言和语言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把握好语言及其所赖以产生的语境,对于准确有效地翻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语境和词义的关系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成语:“No context,no text.”(没有语境,不成篇章。)它明确指出了词义的理解必须结合上下文,其实也可以说没有语境就没有翻译。波兰籍学者Malinowski认为:“语境是决定词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脱离了语境,则不存在语义。”英国语言学家Firth指出:“每一个词用在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这说明了一个词的词义随其所在上下文而变化,同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意思。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提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分析语言现象,就必须把语言和语言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由此可见,词义依赖语境,语境制约着词义。
四、词义理解的重要性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交际活动,它涉及的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语际转换。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这两个阶段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通过阅读,感知语言,掌握语义,达到理解,进而表达,即语义析出和语言表现。我国学者王宗炎说过翻译有四难:“了解原文词义难,掌握原文精神难,填上适当注解难,译出原文风格难。了解原文词义是第一难。其所以难,在于词义的难以界定。词义之难以确定,首先因为它是活的,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语境既然是千变万化的,词义也就跟着变化莫测,难以捉摸。”在实践中,翻译是从对原文的理解开始的,而对原文的理解往往是从词义的理解开始的。没有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就不可能有确切的表达。可见,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翻译中准确表达的基础和关键。
五、语境对词义理解的作用
1.利用语境确定所指,即上下文是词义的基本参照系,使原文中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英语中一词多类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词义不仅随词类变化,而且随词性变化。一词多类:例如“like”,在以下几个句子中其词义的变化就随着词类的变化而变化。(1)Like charges repel;unlike charges attract.此处“like”是adj.,意思是“相同的,同样的”;翻译为:“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2)He looks like his father.此处“like”是prep.,意思是“像,如同”;翻译为:“他长得像他爸。”(3)I like English more than physics.此处“like”是v.,意思是“喜欢”;翻译为:“和物理学相比,我更喜欢英语。”(4)Like attracts like.此处“like”是n.,意思是“同样的人或物”;翻译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词多义:例如“green”,其基本意义为“绿”但其词义并非都是“绿”。如a girl green from school(刚出校的姑娘);a green Christmas(温暖无雪的圣诞节);a green old age(精力旺盛,老当益壮);in the green tree(处于佳境);be green with envy(十分嫉妒);keep the memory green(永不忘记)。
2.依据原文特定语境的表达需要创造译文特殊的表达形式。例如“counterpart”有“对应物、副本、极相似的人或物”等释义:(1)It has no counterpart in the world.(举世无双。)(2)The US Congress is the counterpart of the British Parliament.(美国的国会相当于英国的议会。)(3)During his visit to China,the Korean foreign minister conferred with the Chinese counterpart a number of times.(朝鲜外长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外长进行了几次会谈。)再如:(1)Oil is obtained more easily than coal.(石油比煤炭更易开采。)2)The beauty of lasers is that they can do machining without physically touching the material.(激光的妙处就在于它能进行机械加工而不必实际接触所加工的材料。)(3)He is a valuable acquistion to our school’s basketball team.(他是我们校篮球队不可多得的一员。) 3.通过语境确定词义的褒贬内涵。语言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具体使用时可以为一定的阶级服务。通常做法是:原文是褒义词,译文也得用褒义词表达;原文是贬义词,译文也得用贬义词表达。例如:(1)Her father is a famous surgeon.(她父亲是著名的外科大夫。) (2)That guy is notorious rascal in the neighbourhood.(那家伙是这附近臭名昭著的流氓。)然而,相同的词在不同的搭配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一旦通常的搭配或位置发生变化,词的意义就有了褒贬之分。例如:(1)He has a promising future.(他前程远大。)(2)He has a doomed future.(他注定没有好下场。)同一个“future”,因为前面的修饰词不同,其意义就有了褒贬内涵,一个译为“前程”,一个成了“下场”。
4.利用语境消除意思含糊,使词义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英语中有些词,其概念笼统,词义涵盖范围很广。例如“good”,笼统词义是“好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要找出最贴切的意义。如:Only in that town can you find any person who is a good Christian,a good parent,a good child,a good wife or husband.此句中,a good Christian=a faithful Christian;a good parent=a loving parent; a good child=an obedient child;a good wife or husband=a virtuous wife or dutiful husband(只有在那个镇子里,你才会发现人人都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贤惠的妻子或体贴的丈夫。)
5.借助语境的补衬作用,准确获得言外之意。语言交际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进行的,作为语境因素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着语用上和语义上的制约和补衬作用。例如:(1)“Attention!”在一般公众场合指的是“请注意!”;而在训练时则指的是“立正!”。(2)“Butter,please.”在购物时,可以译为:“我想买黄油,谢谢!”;而在就餐时,就要译为:“请把黄油递给我。”可见,当词语进入具体的语言活动后,词语所具有的词义常常是丰富而又复杂的。只有借助语境的补衬作用,才能准确获得它的言外之意。
六、结语
总之,正确理解词义,是翻译的前提。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判断原文的词义时,必须从使用语言的具体语境出发,充分认识到语境对语义的制约和补衬作用。只有把多义的语言单位同具体的语境紧密地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原文的词义。语境是理解语言的必要因素,是语言交际活动存在的基础。只有在语境中理解语言,采取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才能让这一语言交际行为得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张美方.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4]曾绪.论语境与语义的关系[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2,(4).
[5]余高峰.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J].上海翻译,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