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愿这种“角色互换”的体验,是儿子成长道路上一份小小的财富。我想,懂得遇事能为他人着想,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亲身感受,这也是一种生存的能力。
儿子上大班后,自主意识日渐增强。比如,我提议每天晚饭后去散步,他却提出要一天看动画片,一天去散步。我们一方面为看动画片容易上瘾担忧,另一方面却为小家伙懂得自己拿主意感到些许欣喜。然而,孩子毕竟年幼,他们的独立自主有时确实是“不听话”。
有一段时间,儿子爱上看“艺术创想”这档电视节目,可不巧的是,节目播出时段与晚饭时间刚好“撞车”,他当然是把吃饭抛在了脑后。这档节目确实挺有意思,所以开始几天我只是不断提醒:“儿子,我们开饭啦!”“快点儿,爸爸妈妈已经在吃了。”“再不吃,饭菜可都被吃光啦!”起初,他还会一心两用地吃上几口,但接下来却变本加厉,“软硬”不吃,对提醒、催促也不理不睬。
这可不是一个好趋势,我和先生立刻商量起来:或者调整晚饭时间,或者把小家伙的饭菜保温。先生觉得这两个办法本质上都是迁就,前者容易助长孩子的自我中心化,后者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他认为,正是因为我这个妈妈平日太听儿子的话才会想出这两个下下之策。
第二天傍晚,儿子玩得满身大汗回来,一进家门就吩咐:“妈妈,我要喝水!”以前我铁定准备好温度适宜的水递过去,这次我却在厨房里忙自己的。小家伙以为音量不够大,扯着嗓子又喊了几遍,我依然纹丝不动。没想到,他放下玩具,自己走进厨房倒好温水咕咚咕咚喝了起来,喝好后才嘀咕了一声“妈妈,我渴死了”,我故作轻松地回了一句“渴了就自己倒水喝”,他朝这边看了一眼,眼神里分明写着“今天妈妈真奇怪”。
到了睡前故事时间,儿子像往常一样,一边玩一边等着听故事,我趁机拿起一本杂志看了起来。过了几分钟,小家伙等不及了:“妈妈,快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我等着听呢。”我觉得机会来了,继续装作没听见。这时,他钻进我怀里,推开我在看的杂志,急躁地说:“妈妈,快给我讲故事呀,你怎么不听我说话啊……”
见时机成熟,我便学着他平时应付我们的口气说:“不行,我还没看好这本杂志呢!”家伙没有领会意思,更加着急起来,带着哭腔央求我讲故事。这时,我觉得目的已达到,于是放下杂志,顺势温柔地把儿子抱在怀里说:“你看,如果妈妈对你不理不睬,你心里得有多难受啊?”儿子使劲地点着头,连连说“嗯”。我乘势引导:“那平时你对妈妈不理不睬,妈妈也会一样难受,是不是?”此时此刻,儿子已深有同感了。
就这样,我当了几次“不听话”的妈妈,让儿子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番“不被理睬”的滋味。但愿这种“角色互换”的体验,是儿子成长道路上一份小小的财富。我想,懂得遇事能为他人着想,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亲身感受,这也是一种生存的能力。
儿子上大班后,自主意识日渐增强。比如,我提议每天晚饭后去散步,他却提出要一天看动画片,一天去散步。我们一方面为看动画片容易上瘾担忧,另一方面却为小家伙懂得自己拿主意感到些许欣喜。然而,孩子毕竟年幼,他们的独立自主有时确实是“不听话”。
有一段时间,儿子爱上看“艺术创想”这档电视节目,可不巧的是,节目播出时段与晚饭时间刚好“撞车”,他当然是把吃饭抛在了脑后。这档节目确实挺有意思,所以开始几天我只是不断提醒:“儿子,我们开饭啦!”“快点儿,爸爸妈妈已经在吃了。”“再不吃,饭菜可都被吃光啦!”起初,他还会一心两用地吃上几口,但接下来却变本加厉,“软硬”不吃,对提醒、催促也不理不睬。
这可不是一个好趋势,我和先生立刻商量起来:或者调整晚饭时间,或者把小家伙的饭菜保温。先生觉得这两个办法本质上都是迁就,前者容易助长孩子的自我中心化,后者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他认为,正是因为我这个妈妈平日太听儿子的话才会想出这两个下下之策。
第二天傍晚,儿子玩得满身大汗回来,一进家门就吩咐:“妈妈,我要喝水!”以前我铁定准备好温度适宜的水递过去,这次我却在厨房里忙自己的。小家伙以为音量不够大,扯着嗓子又喊了几遍,我依然纹丝不动。没想到,他放下玩具,自己走进厨房倒好温水咕咚咕咚喝了起来,喝好后才嘀咕了一声“妈妈,我渴死了”,我故作轻松地回了一句“渴了就自己倒水喝”,他朝这边看了一眼,眼神里分明写着“今天妈妈真奇怪”。
到了睡前故事时间,儿子像往常一样,一边玩一边等着听故事,我趁机拿起一本杂志看了起来。过了几分钟,小家伙等不及了:“妈妈,快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我等着听呢。”我觉得机会来了,继续装作没听见。这时,他钻进我怀里,推开我在看的杂志,急躁地说:“妈妈,快给我讲故事呀,你怎么不听我说话啊……”
见时机成熟,我便学着他平时应付我们的口气说:“不行,我还没看好这本杂志呢!”家伙没有领会意思,更加着急起来,带着哭腔央求我讲故事。这时,我觉得目的已达到,于是放下杂志,顺势温柔地把儿子抱在怀里说:“你看,如果妈妈对你不理不睬,你心里得有多难受啊?”儿子使劲地点着头,连连说“嗯”。我乘势引导:“那平时你对妈妈不理不睬,妈妈也会一样难受,是不是?”此时此刻,儿子已深有同感了。
就这样,我当了几次“不听话”的妈妈,让儿子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番“不被理睬”的滋味。但愿这种“角色互换”的体验,是儿子成长道路上一份小小的财富。我想,懂得遇事能为他人着想,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亲身感受,这也是一种生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