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个理念下,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一、让学生自主读——个性化来自于独立
阅读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应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并及时引导、点拨学生的阅读活动,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如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最大的麦穗》时,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了时间充裕且又层次分明的研读。
教师说:“同学们,下面请你们开始默读课文,然后思考从中你们明白了什么,可以在课文空白处写下你们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
五分钟过后,教师问:“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
学生1说:“苏格拉底要求其弟子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表面上是提出一种要求,实际上是告诉弟子们: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复。”
教师夸赞说:“你理解透彻,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老师非常欣赏你,咱们握握手!”
学生2说:“我认为,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是最重要的,因为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都是通向理想的道路。”
教师补充说:“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
孙老师“批注”式的导读使学生们自由地“以我笔写我心”,它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训如出一辙,学生不仅在批注文章,而且在批注个性、批注思想。
二、让学生自主想——个性化来自于果敢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二是敢于向教师质疑,与教师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诺贝尔》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教师问:“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满身鲜血,浑身留下了伤痛,自己父亲被炸成残疾,弟弟被炸死。诺贝尔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就是为了发明炸药,你觉得他值得吗?
学生1说:“我觉得不值得,因为没有人逼他发明炸药,是他自己要这么做的。弟弟被炸死,父亲成了残疾人,这样一家人就不能享受天伦之乐了。”
学生2说:“我觉得值得。每个人的生命观、价值观都不同,诺贝尔觉得为人类做出贡献是最有意义的事,所以,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值得的。”
…………
学生分成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在争辩的过程中,不同的想法进行了碰撞,学生的视野也渐渐同文本视野融合,再经过教师的适当指点,学生就能充分理解诺贝尔的高尚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让学生自主评——个性化来自于宽容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先作出自评,而不以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要热情反馈学生的自评,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知情相融。
如我校黄老师在《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公开课上创设了一个村庄捕杀动物的情境,让学生想办法保护小动物。一个学生说:“可以把这个村庄的人都杀掉,这样就没人捕杀小动物了。”此语一出,四座皆惊。黄老师迟疑了片刻后,说:“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办法好不好?”从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黄老师总结说:“人也应该受到保护,这些村民捕杀动物固然令人痛恨,但我们应该通过法律手段使他们悔改。”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课堂上的一次意外变成了不曾预约的精彩,学生不仅接受到人文教育,而且学到了法律知识,感受到了宽容的美德。
个性化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教师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
一、让学生自主读——个性化来自于独立
阅读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应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并及时引导、点拨学生的阅读活动,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如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最大的麦穗》时,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了时间充裕且又层次分明的研读。
教师说:“同学们,下面请你们开始默读课文,然后思考从中你们明白了什么,可以在课文空白处写下你们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
五分钟过后,教师问:“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
学生1说:“苏格拉底要求其弟子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表面上是提出一种要求,实际上是告诉弟子们: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复。”
教师夸赞说:“你理解透彻,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老师非常欣赏你,咱们握握手!”
学生2说:“我认为,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是最重要的,因为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都是通向理想的道路。”
教师补充说:“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
孙老师“批注”式的导读使学生们自由地“以我笔写我心”,它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训如出一辙,学生不仅在批注文章,而且在批注个性、批注思想。
二、让学生自主想——个性化来自于果敢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二是敢于向教师质疑,与教师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诺贝尔》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教师问:“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满身鲜血,浑身留下了伤痛,自己父亲被炸成残疾,弟弟被炸死。诺贝尔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就是为了发明炸药,你觉得他值得吗?
学生1说:“我觉得不值得,因为没有人逼他发明炸药,是他自己要这么做的。弟弟被炸死,父亲成了残疾人,这样一家人就不能享受天伦之乐了。”
学生2说:“我觉得值得。每个人的生命观、价值观都不同,诺贝尔觉得为人类做出贡献是最有意义的事,所以,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值得的。”
…………
学生分成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在争辩的过程中,不同的想法进行了碰撞,学生的视野也渐渐同文本视野融合,再经过教师的适当指点,学生就能充分理解诺贝尔的高尚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让学生自主评——个性化来自于宽容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先作出自评,而不以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要热情反馈学生的自评,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知情相融。
如我校黄老师在《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公开课上创设了一个村庄捕杀动物的情境,让学生想办法保护小动物。一个学生说:“可以把这个村庄的人都杀掉,这样就没人捕杀小动物了。”此语一出,四座皆惊。黄老师迟疑了片刻后,说:“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办法好不好?”从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黄老师总结说:“人也应该受到保护,这些村民捕杀动物固然令人痛恨,但我们应该通过法律手段使他们悔改。”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课堂上的一次意外变成了不曾预约的精彩,学生不仅接受到人文教育,而且学到了法律知识,感受到了宽容的美德。
个性化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教师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