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ox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提出借助导学案、创设教学情境、进行生活化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等做法,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意义 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地理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本文分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探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一)内涵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组成。也有人将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分为“一线三面”,“一线”指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三面”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的终极追求和教学目标,也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相关的教学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整个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核心素养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核心素养下的各科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储备知识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意义
  高中生正处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了解人地关系的内涵,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全面”思维认识地理现象,鼓励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总结事物规律,解决地理问题,谋求区域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目标,提升个人能力,为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直至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渐完善,实现重构。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重要。而导学案是以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为主,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利用导学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读、思、学、做,以提高学习能力,为他们在课堂上高效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就要在网上积极收集素材、名师课件,以问题探究为关键,设计不同结构的导学案,包括范例型导学案、探究型导学案和复习型导学案等,并将导学案提前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让学生下载、观看,借助导学案了解新课的知识点(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选择),以问题为主线将已学知识和新课中出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如让学生欣赏中国东南、东北地区的乡村景观,了解各地在农业发展方面是如何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掌握各地的地域文化、物产、地理环境等知识点。在设计具体的导学案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乡村景观图片,对各地区域文化、种植作物、地理环境等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探究不同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加深对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理解。这样将导学案作为课前学习的准绳,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练习,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形成打好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复杂而庞大,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在地理教学中,过去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解和灌输為主,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沉闷,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给学生的感官以直接的刺激,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魅力,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趣味教学,让学生爱上学习、快乐学习。例如,在学习与地震这类地质灾害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投影影片片段、景观图片或录像资料等,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地震这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如利用地震三维动画演示地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突然释放集聚的构造应力、产生的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周围传播引起的地面运动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震的成因—— 地质构造、板块运动,理解震级的概念,知道如何区别震源与震中。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典型案例或者相关新闻报道开展教学,如《日本宫城县近海发生7.2级地震 当地已发海啸警报》《西藏比如县6.1级地震目前无人员伤亡 震中附近部分房屋开裂》,以学生自学、教师归纳和引导为主,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处发生地震灾害、地震灾害频繁的原因,探讨其中的规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课堂教学时机,优化课堂活动设计。这样借助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理论趣味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让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实现同步发展。
  (三)进行生活化教学,深化对地理的认知
  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习惯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考试考什么就讲什么,地理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教材和讲义,学生很少能接触课外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其实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过是知识的容器,他们的思维和能力都受到束缚和影响。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关联紧密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地理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或者以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生活体验作为切入点来讲解地理知识,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具体化和形象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生活、地理的认知。例如,在学习《大气受热过程》一课时,鉴于近年来空气问题较受关注、世界各地雾霾频繁出现,教师可以从生活视角,将雾和雾霾的成因、雾霾治理等现实问题与地理教学结合起来,讲述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知识点,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的内容。如雾是自然形成的,霾是人为造成的,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雾霾形成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大气中悬浮微粒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大气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的原因。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探讨此类问题,分析位置和空间分布对雾霾形成的影响,谈谈雾霾的危害,并从人地关系角度提出治理雾霾的措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对人地关系及其影响形成一个全面、理性的理解,并能够对一些现象和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一要创新教学方法,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地理思维品质与能力;二要拓宽教学空间,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如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三要将教、学、研结合起来,增加野外考察课程,开展地理户外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野外实地考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因此,在地理教学模式重构中,要扩大实践教学的比例,重视地理实践,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考察和户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在学习《水污染及其防治》一课时,除了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水污染的概念、知道水污染帶来的危害,还要本着“培养综合考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表述的能力”的原则,让学生自行成组,结合地方有关水污染事件的报道,亲自去城市河流水域取样、调查并走访市民,了解本市水质情况、附近河流污染情况,并结合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学生在调研过程中,根据实际的地理问题,对河流污染问题做出分析,探究河流污染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河流污染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举措。高中地理教学要领会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和意义,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综合性的地理教学,促进课堂重构,以帮助学生生成智慧、形成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向韬.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9(14).
  [2]杨光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8(19).
  [3]陈文新.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例谈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8).
  [4]卞春尧.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8(6).
  (责编 罗汝君)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态学所秉持的非线性思维模式、系统观点及其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是解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的路径基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鉴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生态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学相关理论有机结合,必将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本研究从生态学课堂讲授及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出发,以国家生态文明宏观政策与个人思想健康为落脚点,对专业知识教学如何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详
摘 要: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本科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大方向之一。文章针对金融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金融经济学的课程教学问题,重点探讨混合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文章基于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背景以及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采用“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把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两种新方法充分融合,设计金融经济学课程的多元教学方案,培养
【摘 要】本文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问题,分析在“互联网+”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提出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加强师资培训力量、巧妙运用信息化手段等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模式 技工学校 电子商务专业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获得了繁荣发展,推动了传统商业模式向电商转型。随着电商产业的不断建设与发展,电子商务市场内部竞争越
【摘 要】本文针对体育特长生训练与文化学习协调发展的问题,认为教师要关注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情况,提出教师在把握体育特长生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地利用微课技术、合作活动、即时通信、搭建小组等方式,优化体育特长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形式,从而实现体育特长生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 文化学习 协调发展  当前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体育特长的训练时
【摘 要】本文针对案例教学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问题,提出教师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要避免单向说教的现象,必须借助社会案例展开教学,通过精选案例内容、创新案例形式、传授案例学法、延伸案例训练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驱动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高中政治 案例教学 核心素养  案例是学科教学的重要材料,具有真实性、鲜活性、典型性的特征,能够对教学形成强力支持。高中学生思想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严把招生入口质量,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来源。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直接相关。通过对CG学院2016-2019年考研升学情况分析发现,超过30%的学生有考研升学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为有考研升学需求的
【摘 要】本文基于网络时代背景,分析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变化,指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论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旨在促进当代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信息时代 困境 出路  在高考压力的影响下,高中学生容易出现焦虑、压抑、消极等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当代高中生又处于一个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它以互联网技术工具及信息化媒介为主导力,具有高度
【摘 要】本文阐述企业网搭建及应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以及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企业网搭建及应用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以企业网搭建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三层交换机实现相同VLAN跨交换机通信”为例,从课前预习、课中实训讨论、课后作业三个环节介绍企业网搭建及应用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设计,并提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