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素质教育盛行于神州大地的今天,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教育仍然发展缓慢,教育质量有上升的空间,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强. 为了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新课程教育理念也走进了农村课堂教学.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农村教师研究的课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行为极大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达到影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从教学情境、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合作方式、课堂评价、课堂有效训练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力求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的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让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能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上课时一味的讲,学生可能会死板地掌握相关知识,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 这里所说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活动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我把话题转移到看电视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回顾从电视上看到“嫦娥一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的画面,从而引出“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1秒”的长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认识秒的具体概念. 如先让学生感受1秒,接着感受5秒,最后是1分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新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 这样的课堂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趣味性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一般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 如我在上第九册“鸵鸟和非洲野狗赛跑”一例题时,我把这个例题编成一个故事:这是一场激烈的竞赛,鸵鸟和非洲野狗赛跑,鸵鸟背上的小朋友说:“哎呀!鸵鸟大哥,快跑吧,非洲野狗快追上来了. ”鸵鸟边跑边对小朋友说:“不要害怕,我的兄弟,它是追不上我们的. ”小朋友说:“您怎么这么有把握呢?”鸵鸟说:“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我的速度是它的1.3倍. ”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说:“大家认为鸵鸟的话正确吗?”此时学生的情趣处于兴奋的状态,马上动手计算,作出判断. 就这样,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时间,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的学习情境,顺利地学会了“小数的乘法”,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现实性是情境创设的源泉
诚然,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因此,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的魅力.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和激情. 因此,在教學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给出一些新鲜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这有利于问题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 上课时先听取学生的汇报,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一些价格,如20.50元、35.15元、2.70元、9.05元、125 .00 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5.15元、9 .05 元、2.70元、125.00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借助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行为极大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情境、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合作方式、课堂评价、课堂有效训练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力求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
一、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能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上课时一味的讲,学生可能会死板地掌握相关知识,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 这里所说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活动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我把话题转移到看电视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回顾从电视上看到“嫦娥一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的画面,从而引出“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1秒”的长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认识秒的具体概念. 如先让学生感受1秒,接着感受5秒,最后是1分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新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 这样的课堂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趣味性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一般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 如我在上第九册“鸵鸟和非洲野狗赛跑”一例题时,我把这个例题编成一个故事:这是一场激烈的竞赛,鸵鸟和非洲野狗赛跑,鸵鸟背上的小朋友说:“哎呀!鸵鸟大哥,快跑吧,非洲野狗快追上来了. ”鸵鸟边跑边对小朋友说:“不要害怕,我的兄弟,它是追不上我们的. ”小朋友说:“您怎么这么有把握呢?”鸵鸟说:“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我的速度是它的1.3倍. ”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说:“大家认为鸵鸟的话正确吗?”此时学生的情趣处于兴奋的状态,马上动手计算,作出判断. 就这样,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时间,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的学习情境,顺利地学会了“小数的乘法”,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现实性是情境创设的源泉
诚然,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因此,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的魅力.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和激情. 因此,在教學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给出一些新鲜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这有利于问题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 上课时先听取学生的汇报,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一些价格,如20.50元、35.15元、2.70元、9.05元、125 .00 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5.15元、9 .05 元、2.70元、125.00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借助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行为极大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情境、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合作方式、课堂评价、课堂有效训练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力求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