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课标所言,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以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要达到这一目标效果,具体做法,以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例,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一、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正确认知语句含义
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和学习经验,但对于词汇的理解积累仍然少的可怜。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频繁出现的“用词不当”现象,可资为证。这就涉及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为基础的内容,遣词造句及其训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采取来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和体味相关词语的正确含义。
如课文《项链》中,有“雪白”一词,以其叠用来形容“浪花”的颜色。对于该词的真正含义,很多学生是存在误解的,多被理解为事物——“白色的雪”而非颜色——“像雪一样白”。对此,教师的简单的语言纠正是无力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做学生理解路径的引导。如多媒体课件播放雪花飘落的情形,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雪花的颜色;然后,次第播放浪花飞溅或白色羽毛飘飞的情形,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浪花或羽毛的颜色等。这样,以几种事物的多次视觉冲击认知做理解的积累,就会帮助学生认识到“‘雪白’,不是指‘雪花’本身,而是指‘白色’这种颜色”。教学到此,学生对该词的正确理解已经基本建立,但仍未得到应有巩固。最明显的证据是学生知识迁移理解的缺位。如出示“金黄”一词,仍有学生会理解为“黄色的金子”等。因此,前述范例的教学需要继续。如出示相关表示颜色的词语“金黄”、“枣红”等及其相关视觉资料以作学生词语理解上的纠偏工作。这样,学生再次遇到类似词语,如“草绿”,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理解,“指一种绿的颜色”而非“草是绿色的”了。
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时也会指向其内涵的大小。如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有“月牙”一词。对于该词含义,第一,虽然学生知道这是指小马的脚印,但多数学生对马的脚是毫无认知的——他们没有见过真实的马蹄的样子,也就无从将马蹄印与“月牙”对上号;第二,部分学生在理解该词时,偏向“月”而不见“牙”,因而将之理解为“月亮”。这就会将该词的含义进行非法扩大化,而非本意“弯月”所指。所以,教师以视觉材料的提供为基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而不作扩大或缩小,也是极其必要的。
二、做好品读感悟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积累语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文字训练方法,朗读感悟是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语感获得途径之一,一如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之规定“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一是要为学生的词语或文句理解提供一定的认知背景。余文森教授曾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创设赋予两个维度,其一即是为学生的新知学习提供一定的认知背景以作学生的认知停靠点,并将之作为第二个维度的重要基础。对语文积累非常少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种背景提供是极为重要的。它可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来辅助对新学字词、语句或文章产生正确的理解。事实上,教材中,结合教学内容所提供的大量的精美插图,所起到的正是这一作用。如前述《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在页面下部所提供的动物足迹图,正是来辅助学生理解“小鸡画竹叶,小鸭画枫叶。小狗画梅花,小马画月牙”等语句的。
二是一些具体的方法运用与指导。其一是读,读得通畅是基本。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初次阅读课文中发现并标记生字,做好重点识读;然后是教师的朗读示范和引导,如以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所做出的入情入境的朗读等,以引领学生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给予最为直接的感悟。这也会让学生对文字的优美性产生极其美好的想象和享受。其二是写,本质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有了阅读感受,会想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以“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如学习《四季》一文,对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学生的认知是不同的。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做书面的表达。当然,读写结合的具体方式会有很多。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水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一些语用意识并付诸实践是必要的。这样,才会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添砖加瓦成大厦。
李爱婷,河北邯鄲市丛台区滏东小学教师。
一、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正确认知语句含义
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和学习经验,但对于词汇的理解积累仍然少的可怜。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频繁出现的“用词不当”现象,可资为证。这就涉及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为基础的内容,遣词造句及其训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采取来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和体味相关词语的正确含义。
如课文《项链》中,有“雪白”一词,以其叠用来形容“浪花”的颜色。对于该词的真正含义,很多学生是存在误解的,多被理解为事物——“白色的雪”而非颜色——“像雪一样白”。对此,教师的简单的语言纠正是无力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做学生理解路径的引导。如多媒体课件播放雪花飘落的情形,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雪花的颜色;然后,次第播放浪花飞溅或白色羽毛飘飞的情形,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浪花或羽毛的颜色等。这样,以几种事物的多次视觉冲击认知做理解的积累,就会帮助学生认识到“‘雪白’,不是指‘雪花’本身,而是指‘白色’这种颜色”。教学到此,学生对该词的正确理解已经基本建立,但仍未得到应有巩固。最明显的证据是学生知识迁移理解的缺位。如出示“金黄”一词,仍有学生会理解为“黄色的金子”等。因此,前述范例的教学需要继续。如出示相关表示颜色的词语“金黄”、“枣红”等及其相关视觉资料以作学生词语理解上的纠偏工作。这样,学生再次遇到类似词语,如“草绿”,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理解,“指一种绿的颜色”而非“草是绿色的”了。
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时也会指向其内涵的大小。如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有“月牙”一词。对于该词含义,第一,虽然学生知道这是指小马的脚印,但多数学生对马的脚是毫无认知的——他们没有见过真实的马蹄的样子,也就无从将马蹄印与“月牙”对上号;第二,部分学生在理解该词时,偏向“月”而不见“牙”,因而将之理解为“月亮”。这就会将该词的含义进行非法扩大化,而非本意“弯月”所指。所以,教师以视觉材料的提供为基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而不作扩大或缩小,也是极其必要的。
二、做好品读感悟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积累语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文字训练方法,朗读感悟是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语感获得途径之一,一如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之规定“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一是要为学生的词语或文句理解提供一定的认知背景。余文森教授曾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创设赋予两个维度,其一即是为学生的新知学习提供一定的认知背景以作学生的认知停靠点,并将之作为第二个维度的重要基础。对语文积累非常少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种背景提供是极为重要的。它可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来辅助对新学字词、语句或文章产生正确的理解。事实上,教材中,结合教学内容所提供的大量的精美插图,所起到的正是这一作用。如前述《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在页面下部所提供的动物足迹图,正是来辅助学生理解“小鸡画竹叶,小鸭画枫叶。小狗画梅花,小马画月牙”等语句的。
二是一些具体的方法运用与指导。其一是读,读得通畅是基本。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初次阅读课文中发现并标记生字,做好重点识读;然后是教师的朗读示范和引导,如以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所做出的入情入境的朗读等,以引领学生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给予最为直接的感悟。这也会让学生对文字的优美性产生极其美好的想象和享受。其二是写,本质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有了阅读感受,会想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以“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如学习《四季》一文,对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学生的认知是不同的。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做书面的表达。当然,读写结合的具体方式会有很多。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水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一些语用意识并付诸实践是必要的。这样,才会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添砖加瓦成大厦。
李爱婷,河北邯鄲市丛台区滏东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