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境界应该是使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的场所,成为智慧提升的舞台,成为灵性迸发的空间,成为实现生命理想之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花费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最优的教学目标,满足教育教学价值需求。要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其中创设优质的课堂情境很关键。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况,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课堂成为迷人的生态王国,在此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体会。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不是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呢?不是的。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境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专注于特定的情境,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悬念”,创设冲突情境,引起学生好奇和探求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急于投入所学内容的情境之中,例如:第三课堂第一框《我国的基本国情》这节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相对远些,有不少同学不感兴趣,我一走上廛台就对大家说:“这节课我们一起谈论‘钓鱼岛问题’”,话语未落定,同学们就谈论开来,兴趣被勾起。我马上提出“日方为何要发起的‘购岛’闹剧,而不直接占领它?”马上同学们就开始“批斗”我了,列举出许多中国如何如何强大的事例,在国际地位上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的事实等。在这一过程学生自主地学会课本知识,并且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我又峰回路转,接着问:“即然中国这么强大,为何日方还胆大包天地发起‘购岛’闹剧呢?”。学生又主动去寻找我国的不足。通过一个情境就带动一堂课的气氛,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这一节课学生很快乐,很轻松地学会知识,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实施情境,融情于境
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和互动,随着教学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并在这一活动中满足学生合理的发展需求,在实施情境活动中倡导有效的交往与对话,提高课堂沟通的有效性。这种交流应是伙伴式的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而通过特定的情境教学,能够培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课堂上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施情境的过程教师应注意:
1、提高言语沟通的有效性。课堂言语方式大约占教学行为的80%左右。课堂教学主要由师生的“听”与“说”构成,教师既是一个积极的聆听者,又是一个有效信息的传达者,在情境对话中,教师积极倡导平等的对话关系,理解并接受学生的观点、感受,并对学生作出移情反应,把这种学生内心世界关注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积极坚定,又要始终如一,不可以嘲笑、攻击和恐吓学生,避免使用“威胁式”语言、“命令式”语言、“贬抑式”语言、“揭露式”语言、“说教式”语言,对自己的口头禅也要加以注意和控制。
2、恰当运作体态语。在实施情境过程中,课堂的控制很重要,而体态语在有效的课堂沟通、互动中是必不可少的。眼神的交流尤为关键,它可以传达信息,表达期待和赞许,也可以提醒和警告分心的孩子。还可以通过手势等其他体态语来表情达意。这样既丰富了情境的效果,又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参与情境,引思明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在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构建生活课堂,将课堂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看演出或听故事的时候,他也会十分兴奋。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因子。“情”要靠学生自己体验,“境”要让学生深入参与。在《思品》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也就提高了。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生活,感情到人生的哲理,心灵也会得到洗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例如一位高中教师在上《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时,设计情境没有像许多老师那样,设计一个“假如你中五百万,你打算怎么花?”,而是设计王老伯有一万元。这一万元“来龙”不一般——是一位在外工作的儿子寄给老爸的养老钱;这一万元“去脉”也不一般——一位深知儿子收入情况的老爸要把这钱攒起来以供读高一的孙子将来上大学用。这一情境符合学生的家庭实际,有一位尊敬老人的孝顺爸爸,有这样一位深知儿子和孙子的慈祥爷爷,我想对高一学生会产生无形的教育与影响。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之美。
(四)拓展情境,悟理践行
课后实践作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好思、明理,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在促进知识的综合化,增强人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不比拟的优势。通过拓展情境,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有关的电影、电视、录像。例如:学习《美丽中国》这一内容时,我创设美丽家乡的情境,引导学生课后进行社会调查。调查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心目中的美丽家乡是怎样?(2)家乡目前的现状与我们的憧憬差距在哪?(3)近期县政府实施什么政策?(4)为建设家乡你该做些什么?课后学生很有兴趣地展开活动。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实践活动给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自由度,既让学生懂得与他人合作,也增强了学生们要为社会尽责任的崇高使命感。学生沉浸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了解与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身边的社会的发展。既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又增强了对思品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情境教学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作用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花费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最优的教学目标,满足教育教学价值需求。要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其中创设优质的课堂情境很关键。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况,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课堂成为迷人的生态王国,在此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体会。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不是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呢?不是的。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境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专注于特定的情境,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悬念”,创设冲突情境,引起学生好奇和探求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急于投入所学内容的情境之中,例如:第三课堂第一框《我国的基本国情》这节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相对远些,有不少同学不感兴趣,我一走上廛台就对大家说:“这节课我们一起谈论‘钓鱼岛问题’”,话语未落定,同学们就谈论开来,兴趣被勾起。我马上提出“日方为何要发起的‘购岛’闹剧,而不直接占领它?”马上同学们就开始“批斗”我了,列举出许多中国如何如何强大的事例,在国际地位上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的事实等。在这一过程学生自主地学会课本知识,并且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我又峰回路转,接着问:“即然中国这么强大,为何日方还胆大包天地发起‘购岛’闹剧呢?”。学生又主动去寻找我国的不足。通过一个情境就带动一堂课的气氛,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这一节课学生很快乐,很轻松地学会知识,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实施情境,融情于境
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和互动,随着教学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并在这一活动中满足学生合理的发展需求,在实施情境活动中倡导有效的交往与对话,提高课堂沟通的有效性。这种交流应是伙伴式的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而通过特定的情境教学,能够培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课堂上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施情境的过程教师应注意:
1、提高言语沟通的有效性。课堂言语方式大约占教学行为的80%左右。课堂教学主要由师生的“听”与“说”构成,教师既是一个积极的聆听者,又是一个有效信息的传达者,在情境对话中,教师积极倡导平等的对话关系,理解并接受学生的观点、感受,并对学生作出移情反应,把这种学生内心世界关注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积极坚定,又要始终如一,不可以嘲笑、攻击和恐吓学生,避免使用“威胁式”语言、“命令式”语言、“贬抑式”语言、“揭露式”语言、“说教式”语言,对自己的口头禅也要加以注意和控制。
2、恰当运作体态语。在实施情境过程中,课堂的控制很重要,而体态语在有效的课堂沟通、互动中是必不可少的。眼神的交流尤为关键,它可以传达信息,表达期待和赞许,也可以提醒和警告分心的孩子。还可以通过手势等其他体态语来表情达意。这样既丰富了情境的效果,又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参与情境,引思明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在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构建生活课堂,将课堂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看演出或听故事的时候,他也会十分兴奋。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因子。“情”要靠学生自己体验,“境”要让学生深入参与。在《思品》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也就提高了。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生活,感情到人生的哲理,心灵也会得到洗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例如一位高中教师在上《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时,设计情境没有像许多老师那样,设计一个“假如你中五百万,你打算怎么花?”,而是设计王老伯有一万元。这一万元“来龙”不一般——是一位在外工作的儿子寄给老爸的养老钱;这一万元“去脉”也不一般——一位深知儿子收入情况的老爸要把这钱攒起来以供读高一的孙子将来上大学用。这一情境符合学生的家庭实际,有一位尊敬老人的孝顺爸爸,有这样一位深知儿子和孙子的慈祥爷爷,我想对高一学生会产生无形的教育与影响。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之美。
(四)拓展情境,悟理践行
课后实践作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好思、明理,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在促进知识的综合化,增强人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不比拟的优势。通过拓展情境,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有关的电影、电视、录像。例如:学习《美丽中国》这一内容时,我创设美丽家乡的情境,引导学生课后进行社会调查。调查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心目中的美丽家乡是怎样?(2)家乡目前的现状与我们的憧憬差距在哪?(3)近期县政府实施什么政策?(4)为建设家乡你该做些什么?课后学生很有兴趣地展开活动。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实践活动给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自由度,既让学生懂得与他人合作,也增强了学生们要为社会尽责任的崇高使命感。学生沉浸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了解与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身边的社会的发展。既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又增强了对思品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情境教学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作用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