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在听完化学课进行评课时往往会觉得:执教者知识上无误,理解上也没什么不妥,表达上没有什么明显失误。但却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觉得像是缺少点儿东西。缺什么呢?仔细品味,就会发现缺少的都是——激情活力。本文重点对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动态课堂的策略进行探讨,望对诸位化学老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化学;活力;激情
中国分类号:G633.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如果我们的课堂像战场,强调严明纪律,正襟危坐,不许学生这样,不许学生那样,遇到分歧更不许学生与老师争辩,老师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的预设,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的学习就成了一种负担,让学生去做一件不快乐的事情,怎么会做好呢?教学目标做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提供给学生一个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就成为教师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如何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动态课堂呢?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但总是拘泥于教师的预设的化学课未必就是一节成功的化学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激情,抓住即时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情境和观点,敢于冲出预设的疆域,要敢于摆脱教材、教案的束缚,要敢于对既定的目标进行随机地删补和升降,要敢于对预设的环节进行次序的调整和数量的增减,来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去追求课堂的“大气”,使师生在融合的感情、真诚的互动和平等的对话中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获得成功。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营造充满激情的化学课堂,教师首先必须有激情
化学等自然科学只是在传授时,往往理论性较强,显得枯燥,不象语文等社会科学知识那样生动有趣。但是这不能成为教师在化学课堂上缺乏激情的原因。
首先,教师的激情来自爱心: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化学生活生产知识的爱,对化学教学的爱。有了爱心,就有了激情,就可以全天候、全方位的为学生服务,就建立起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的激情来自自信。只有熟练的掌握教材,熟悉学生的情况,吃透教材,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将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合理取舍,向目标集中,提高教学效益。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趣饱满的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声情并茂,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教师只有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有利于教学设计并保留一定的弹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预想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做出的回答,并制定应对策略。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营造出化学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
再次,教师的激情来自于兴趣。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这些应是化学教师良好的素质。志趣广泛而高尚可以使教师底蕴深厚,头脑灵活,幽默风趣,反应灵敏。有了兴趣带来的激情,可以构建化学教学的全新的框架,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
二、教师不但要有激情,而且要学会传情
很多学生都会有这种感触:教师难得的笑容是他们学好化学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和蔼的笑容,期待的目光去对待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情感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来对待教师。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有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化学教学中,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讲解,这就要求语言上有吸引力,语言要丰富、准确、精炼、逻辑性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做到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化学发展的前景,可以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意境;用充满亲切情感的话语表述科学家的事迹,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问题回答出色或作业完成满意时,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或写几句批语,会使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产生更热爱学习的激情。当学生失意或忧愁的时候,教师实事求是,恰入其分地指出学生问题,提出改进方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状况,是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的。
三、调动学生的激情,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
“化学就在身边,身边充满化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确实有用,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愿望,加深学习化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零散的化学知识。
要想调动学生的激情,就必须把知识融科学性和趣味性融一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学习溶液的性质这部分的内容时,联系冬季寒冷多雪,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为什么海水却没结冰?城市清洁工人在雪后的街道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零散的化学知识。
“文似看山不喜平”,讲课也如此。教学内容的讲解不死板以至可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平鋪直叙的课难以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呈现出起伏、急缓、张驰等变化。在设计教学时,要预留出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要引起悬念且引入入胜,铺垫渲染而不动声色。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的高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就会增加,课堂就会是一汪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学得生动,活泼,富有高效性、创造性。以此培养学生形成新奇的思维方式,建立“趣味思考法“。
化学课程即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提倡化学课程教学有“激情”有“动态”,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激情不是表面的张扬、声嘶力竭的叫喊、矫揉造作的表演;也不是肤浅的铺陈、华而不实的渲染、冗余累赘的堆砌。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又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将着眼点放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带来学生知识技能的扩展、满足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之上,才能使课堂成为充满激情和智慧、散发生命活力的乐土。
关键词:化学;活力;激情
中国分类号:G633.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如果我们的课堂像战场,强调严明纪律,正襟危坐,不许学生这样,不许学生那样,遇到分歧更不许学生与老师争辩,老师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的预设,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的学习就成了一种负担,让学生去做一件不快乐的事情,怎么会做好呢?教学目标做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提供给学生一个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就成为教师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如何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动态课堂呢?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但总是拘泥于教师的预设的化学课未必就是一节成功的化学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激情,抓住即时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情境和观点,敢于冲出预设的疆域,要敢于摆脱教材、教案的束缚,要敢于对既定的目标进行随机地删补和升降,要敢于对预设的环节进行次序的调整和数量的增减,来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去追求课堂的“大气”,使师生在融合的感情、真诚的互动和平等的对话中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获得成功。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营造充满激情的化学课堂,教师首先必须有激情
化学等自然科学只是在传授时,往往理论性较强,显得枯燥,不象语文等社会科学知识那样生动有趣。但是这不能成为教师在化学课堂上缺乏激情的原因。
首先,教师的激情来自爱心: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化学生活生产知识的爱,对化学教学的爱。有了爱心,就有了激情,就可以全天候、全方位的为学生服务,就建立起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的激情来自自信。只有熟练的掌握教材,熟悉学生的情况,吃透教材,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将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合理取舍,向目标集中,提高教学效益。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趣饱满的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声情并茂,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教师只有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有利于教学设计并保留一定的弹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预想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做出的回答,并制定应对策略。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营造出化学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
再次,教师的激情来自于兴趣。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这些应是化学教师良好的素质。志趣广泛而高尚可以使教师底蕴深厚,头脑灵活,幽默风趣,反应灵敏。有了兴趣带来的激情,可以构建化学教学的全新的框架,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
二、教师不但要有激情,而且要学会传情
很多学生都会有这种感触:教师难得的笑容是他们学好化学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和蔼的笑容,期待的目光去对待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情感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来对待教师。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有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化学教学中,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讲解,这就要求语言上有吸引力,语言要丰富、准确、精炼、逻辑性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做到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化学发展的前景,可以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意境;用充满亲切情感的话语表述科学家的事迹,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问题回答出色或作业完成满意时,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或写几句批语,会使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产生更热爱学习的激情。当学生失意或忧愁的时候,教师实事求是,恰入其分地指出学生问题,提出改进方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状况,是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的。
三、调动学生的激情,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
“化学就在身边,身边充满化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确实有用,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愿望,加深学习化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零散的化学知识。
要想调动学生的激情,就必须把知识融科学性和趣味性融一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学习溶液的性质这部分的内容时,联系冬季寒冷多雪,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为什么海水却没结冰?城市清洁工人在雪后的街道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零散的化学知识。
“文似看山不喜平”,讲课也如此。教学内容的讲解不死板以至可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平鋪直叙的课难以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呈现出起伏、急缓、张驰等变化。在设计教学时,要预留出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要引起悬念且引入入胜,铺垫渲染而不动声色。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的高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就会增加,课堂就会是一汪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学得生动,活泼,富有高效性、创造性。以此培养学生形成新奇的思维方式,建立“趣味思考法“。
化学课程即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提倡化学课程教学有“激情”有“动态”,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激情不是表面的张扬、声嘶力竭的叫喊、矫揉造作的表演;也不是肤浅的铺陈、华而不实的渲染、冗余累赘的堆砌。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又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将着眼点放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带来学生知识技能的扩展、满足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之上,才能使课堂成为充满激情和智慧、散发生命活力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