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并认可,并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近阶段,学校举行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在活动中,许多教师把合作学习看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的运用得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走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误区一:重结果,轻过程
  现象:课堂上教师通过知识铺垫、谈话情境迁移等方法引入新课例题,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没有反应,教师再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发现,学生还是没有反应,教师只好让学生小组讨论.于是,课堂上就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 这时,老师也不“闲着”,深入到小组中,汇报交流时,那几个被老师光顾的小组纷纷发表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思考:在这个现象中,教师只关注了合作学习的结果,没有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不知道怎样学习. 合作前,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较为恰当的合作目标,应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 可以把学习任务分割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小任务,让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设计好合作前的准备、合作中的参与、合作后的汇报等,为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
  误区二:重形式,轻实质
  现象:一个青年教师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情境导入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数365,让学生读出来,学生高举着手要求回答,可这位教师却让同学们放下手,让他们小组讨论读法.
  思考:在课堂上多次听过类似的课,不管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动不动就要合作学习,好像没有合作学习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在本案例中,让学生直接回答就可以了,是没必要让学生讨论得出的.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 一个简单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就知道的问题,或让学生怎么讨论也得不出结果的问题,都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或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
  误区三:重合作,轻独立
  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一个问题后,马上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布置后,各组学生并没有讨论,而是在独立思考,几分钟过去了,老师看时间不允许了就草草收场,进入下一个环节.
  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时学生(特别是中差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更谈不上有独立的方案,很容易造成优生一言堂,使讨论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独立思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才会有效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矛盾,学生要参与讨论、交流,需要以自己的独立见解作为支撑,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误区四:重个性张扬,轻全面提高
  现象:课堂上,4人小组讨论开始,生1滔滔不绝地在说,生2在那儿东张西望,生3低着头,玩弄着手中的笔,生4在那儿写书上的练习.
  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在复制“缺乏合作的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只不过是“好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那些学困生在小组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 合作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并在组内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合作中,让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操作活动时,应先重点指导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体会到:在相互信任中合作,在相互启发中学习,在相互帮助中完成任务.
  误区五:重发现,轻表述
  现象:小组合作后,有个别同学有发现,但说得不够明白、完整,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就代替学生表述发现的规律.
  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不多,原因是时间不够,学生的观点很零乱,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急于求成,及时灌输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小组成员,并学会倾听其他人发言,从中学习别人优点. 对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提供发言机会,增强自信心,要大胆放手,及时引导,尽量做到让学生敢说、会说、乐说. 对问题有争议,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把多种意见综合整理,得出正确结论.
  误区六:重个别鼓励,轻小组评价
  现象:开展小组活动后,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发表个人意见. 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
  思考: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评价造成的,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反思改进,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其他文献
我国的中医药已有5000年历史,它和京剧、国画并称为三大国粹。  然而,近代以来,中医药频频遭受质疑。中医药自身也面临着炮制技术流失、行业后继无人、药材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  重振中医药,整个行业面临着转型和重塑。在这方面,千年药都安国的自我救赎之路成为行业样本。  在屠呦呦获诺奖后,重振中医药的呼声更是日渐增强。而政府對于中医药行业发展也是十分关注。今年4月,《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
【摘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计算教学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调整,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很多教师对理念的把握不同,造成了计算教学的低效现象. 如何才能提高低段计算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总结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计算教学;实效性;策略  笔者认为计算教学应从小抓起,从低段抓起,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反思与研究,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算
本文是笔者在一次开放课“指数函数”的教学实录与反思,或许能引发一些思考.  一、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以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以“怎样有效的学习”为设计核心.1.学什么;2.怎么学;3.学到什么程度;4.采用什么方式学习.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
2013年10月21日,浙江卫视《我不是明星》迎来了一位特殊嘉宾,她就是高秀敏的女儿李宣。32岁的李宣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在当了八年的家庭主妇后,她开始向演艺界进军。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参演了三部电视连续剧。此次首登《我不是明星》舞台,李宣在台上倍受瞩目。而她和突然现身的继父何庆魁的互动,更将节目推向了高潮。在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起母亲高秀敏,李宣说:“在母亲去世的这几年里,我无时无刻不在
【摘要】 《认识千米》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经历了“五大”环节:预设“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拓展“千米”、总结“千米”. 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学习行为的培养,让创新的课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自主构建;体悟探索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44~46页.   教学目标  1
[摘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我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探索,来谈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兴趣;方法;物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
学科“核心素养”一经提出,迅即成为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研究的热点,取得了成果,也存在遗憾,譬如,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往往不自觉地将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分别对待、单独处理,造成了素养的割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与历史见识、能力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积淀历史智慧、
在很多书籍和每年的中考试题中,经常见到“把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这种类型的题目,仔细揣摩就会发现:有些题目设计得不够科学、合理,有很大的漏洞;而有的答案往往出现“问牛答马,画蛇添足”的错误,学生在解答这类题时,即使内心有所怀疑,为了得分。也只能沿着命题者划好的路线走下去,长此以往,势必会误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了使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现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2013江苏高考第13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定点A(a,a),P是函数y=1x(x>0)图像上一动点,若点P,A之间的最短距离为22,则满足条件的实数a的所有值为.  一、对题目形式的思考  本题目形式简单,学生容易看懂条件,但在具体的处理运算中发现运算量较大,且容易漏解.本题目最终结果是两解,但如果最短距离换为其他值,是否还是两解呢?是否有一般性结论?另函数y=1x(x>0)是否可以
【摘要】学生是学习新知、探究解答活动的主人,高中阶段学生群体在阶段性的学习、探索、实践活动进程中,逐步发展和形成了学习知识、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从而构成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借助学生所形成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创设有效教学方法,设置合理教学情境,促进高中生学习技能和数学思想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学习能力;学习效能  学生是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