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为什么会误入歧途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k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孩子”为什么会误入歧途
  关颖
  真实案例:小锋本是天津市一所重点中学的优秀生,可是他现在却远离了宁静的课堂,进入了天津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事情的起因是一部手机,小锋想送朋友一部手机,但苦于手里没钱,就与外校学生以及社会闲散青年共7人组成犯罪团伙,主要抢劫在校学生手机。该团伙在被公安机关打掉之前,共作案5起,涉案金额16000元。小锋终因犯抢劫罪被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网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
  在未成年犯罪调查中。笔者对案例当事人小锋和他的父母进行了深度访谈。
  小锋家境比较好。父亲做生意,母亲在家主要是照顾孩子、做家务。小锋本来是个好学生,小学毕业时成绩全班第一。母亲介绍说:“以前孩子脾气特别好,成绩也好,有很多特长,画画、大提琴、朗诵、跆拳道都获过奖。我们对孩子期待很高,要求很严格。”
  小锋说:“上初一离家出走过一次,因为父母不让我玩。就离家出走了。出走回来后父母不但不打骂我,反而对我更好了,以前不给买的东西都买了。我就抓住了父母的心理,变本加厉,只要一有不顺心的事情我就离家出走,在外面玩够了、无聊了再回家。在外面的时候都是和社会上的人在一起玩,一起去网吧。有时整日整夜泡在网吧,上网主要是玩游戏、聊天,看过黄色网站,看电影《古惑仔》,特别崇拜他们。平时接触的人都是不学习的,我看到有的人做生意做得很大,身边为他们打工的反而都是学历很高的人,我心理不平衡。从那以后自己感觉学习没用,要有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就不天天埋头苦学了,开始玩,最后不爱学习了。
  “这些事父母也知道。一开始他们还管我,不让我和他们在一起玩。我对父母的教育很反感,感到他们很啰唆,管我管得太多。我妈非要让我参加一项跆拳道比赛,我不愿意去是觉得去了我会赢对手,可是我不忍心打,因此跟妈妈闹得很僵。后来我就不听父母的了,到最后他们已经管不住我了。”
  小锋的母亲说:“对孩子犯罪感到很突然。自己以前因为儿子不听管教曾经自杀过,儿子犯罪后家人都瞒着我,他进未管所一年我才知道。孩子走到这一步是因为我们没有管好孩子,对他的教育方法不对,太严格了,不该逼他做不想做的事情。”
  分析这一典型案例我们不难看到,在小锋的家庭教育中至少存在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一,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不惜花费精力、财力培养孩子特长,而孩子少有自由玩耍的空间和时间,孩子的意见得不到父母尊重;
  其二,父母对孩子第一次离家出走的过错没有及时教育,相反过于迁就,导致孩子变本加厉,助长了其不良行为;
  其三,父母对孩子屡屡出现的不良行为过多唠叨但不见成效,最终导致孩子背离父母,父母监护责任缺失,对孩子的教育鞭长莫及。
  事实上。这些问题突出反映了父母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能力方面的缺陷。分析诸多未成年犯犯罪前的经历,许多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类问题。从“好孩子”犯罪的教训中,更多的父母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认真反思,以防患于未然。
  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领域。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在诸多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研究中,父母素质、家庭关系、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状况不良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最重要原因,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我认为,这其中的关键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环境。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在预防犯罪体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然而每一个家庭是不同的,家庭问题纷繁复杂,靠家庭自身往往难以解决,家长应该主动寻求学校、社区以及公检法司和综合治理等机构对家庭问题进行相应的社会干预。同时,提升自身教育素质,依法履行父母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将让家庭、孩子从中受益,从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关颖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
  责编:肖云
其他文献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的、生活化的真实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从而实现学生品德的自主建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文章以《关爱他人》一课为例,主要分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创设真实情境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并且提出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的思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真实情境;课堂教学  基于真实情
【摘 要】“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实施“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文化”是对于“育人为本”工作方针的实践与尝试。鹤鸣五巷小学根据学校实际,围绕“鹤美教育”实施的需要,以“感恩”思想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使“感恩”内化为学生的信念,让学生有情感,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这是教育之本,也是教育的大目标。  【关键词】感恩教育;
2012年3月6日,全国家庭教育五年规划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兒童工作部编制的《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指南(2011-2015年)》(以下简称《课题指南》)正式发布。受大会委托,中国兒童中心主任丛中笑对《课题指南》的相关情况作了介绍。本刊针对《课题指南》的制定背景、研究范围、发布的意义以及中国兒童中心家教工作计划等内容,对中国兒童中心丛中笑主任进行了专访。  记者:
我之所以对中国家教充满信心,是基于我相信中国父母对孩子有强烈真挚的爱。这种爱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孙云晓  2011年的家庭个性化教育很亮眼,出现了几位风云人物,比如“虎妈”蔡美儿、“猫爸”常智韬、“狼爸”萧百佑,他们或中或西,或权威或民主,凸显了家庭教育理念及方式的大碰撞。哪种教育最理想?我们该做哪种父母?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老师,就让我们随着他跳出家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新事物,精神得以丰富。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时代的发展为未成年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未成年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扭曲的思想观念通过网络等渠道渗透,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例如,畸变的“饭圈文化”对未成年人的正确的价值觀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校要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小楼是初中一年级的女生。她经常不高兴,因为她总觉得周围的人都与自己过不去,特别是本班的同学和老师。她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小芬也不是个好人,前两天还跟我有说有笑,今天在校园里看见我居然跟没看见似的,不和我打招呼!准是自以为自己怎么的了,有什么了不起!”  “今天我进教室,看见阿春她们一伙人围在一起不知在说些什么,发现我进来都看了我一眼,过了一会儿却哄堂大笑,哼!笑什么笑?以为我不知道她们在背后议论
2021年6月15日,教育部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这一举动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据教育部介绍,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主要职责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  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意在切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00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
把一只长颈鹿带到世上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长颈鹿胎儿从母亲的子宫里掉出来,落到大约3米下的地面上,通常后背着地。几秒钟内,它翻过身,把四肢蜷在身体下。依靠这个姿势,它第一次得以审视这个世界,并甩掉眼睛和耳朵里最后残存的一点羊水。然后,就被妈妈以粗暴的方式带到现实生活中了。  加里里士满在他的著作《动物园观察》中描绘了一只新生的长颈魔如何学习它的第一课。  长颈鹿母亲低下头,以看清小长颈鹿的位置,将自己
摘 要:践行劳动教育,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发展核心素养,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尝试和探索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强化合作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劳动教育;劳动实践  “核心素
也许爱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只有当老师和父母真正掌握了更加有用的技巧时,爱才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最终实现“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的共同奋斗目标。  倾听和承认孩子的感觉是建立仁爱的亲子关系的主题之一。但是,我们会最终发现,这个主题可以有很多变化。而改变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同时,你也会发现孩子的改变。    精彩摘录    变化1:当孩子不停地倾诉,占据了你的时间  家长口述:  我女儿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