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探析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于数字的理解和认知,对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帮助。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谈些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感
  数感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因为数感的应用就隐藏在现实生活当中,而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时,也要加强数感教育和生活情境之间的结合,如此才能够更加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数感学习成效。但是,教师也要注意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不仅要与培养学生的数感相结合,而且还要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而不是盲目地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笔者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数感。笔者:“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几岁了吗?”学生说出自己7岁。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上幼儿园时的年龄与目前的年龄,让学生感知4、5、6比7小。同时,笔者让学生报出自己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让学生数一数号码一共有几个数字,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数字的认识。利用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展开教学,不仅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字有更加深刻的感知,也提高了数感。
  二、动手操作实践,建立学生数感
  数学知识的教学不仅在于教师的口头传授,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进行实践,从而对知识产生不一样的认识。对于建立学生的数感,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展开。如此既能深化学生对于数字的认识,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后,笔者让学生动手设计并制作一个钟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笔者在教学中动手设计了一个简易钟表,从而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方法进行钟表制作。学生进行钟表制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加深他们对于钟表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巡场指导,解决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表盘不同位置的数字是否标识正确、不同数字之间的间隔是否均匀等。在学生制作好钟表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将钟表拨到指定的时间,然后提问:“现在是早上8点钟,大家把钟表拨到相应位置。”学生就会知道现在需要把钟表调整到8点。随之,笔者较为隐晦性地进行提问:“早上该起床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指向哪里呢?”此時大多数学生把钟表拨到7点。笔者最后问:“中午放学了。”学生认识到需要把时间调整到中午12点。如此一来,学生的数感得到更具效果的培养和提升,也加深对于时间的学习和认识。
  三、通过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感知数感
  观察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加深对事物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结构来创设有思考层次的观察活动,并在学生的观察中给以适当的引导,在观察—思考—观察的反复实践中准确地感知数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笔者先出示了如下几道乘法算式题:7×3=21,7×30=210,7×300=2100,7×3000=21000,7×30000,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同桌交流,看看这几个算式前后有什么规律,它们的因数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思考最后一个算式的答案是多少。一会儿后,生1:“我发现几个算式中都有因数7,算式的第二个因数都是3的倍数。”生2:“我刚才试着把几个算式一个一行地重新写了一下,从上往下观察的话,只要有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多少倍,积也跟着变化多少倍,最后一个算式的积应该是前面一个算式积的10倍。”至此,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感知,也加强了数感。
  再如进行“商的变化规律”的教学时,笔者同样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除法算式:21÷7=3,21÷70=0.3,21÷700=0.03,21÷7000=0.003,21÷70000,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让他们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后,生1:“我发现这几个除法算式好像有类似乘法的某个规律,但又说不出来具体是什么。”生2:“被除数一直没变,除数逐个扩大了10倍,每个算式的商却逐个缩小了10倍。因此最后一个算式不用列竖式就可以知道商应该是0.0003。”生3:“我发现如果把商和除数相乘的话,那么它们的积都一样,都是21。”此时,笔者引导:“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已经知道了商的变化规律之一(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如果想让商不变,第二个算式应该怎么改,第三个呢?”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想让商不变的话,就把要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至此,学生对商的变化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增强了数感。
  四、开展趣味游戏,强化学生数感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娱乐方式。教师要善于通过开展游戏的方式来实施教学,如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数字接龙的游戏。笔者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即在笔者说出一个数之后,学生需要将该数之后或者之前的五个连续的数说出来。开始时,笔者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向后数,在学生熟练之后笔者调转方向让学生往前数,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的数感,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些学困生对于进行数字接龙游戏没有问题,但是不懂得后面应该接到几停止,甚至还需要通过数手指的方式进行判断,这是数感能力不足的表现。对此,教师要加以禁止。尽管开始阶段学生可能会感到不适应,但是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够精准地说出5个数。教师可以说一些后续没有整十数参与的数字,比如21、22、23、24,学生可以马上接出后面的五个数;但如果从26或27开始数,有的学生数到29时却不明白要接着数30,不知道自己应该数到几。对此,教师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适应。在学生能够熟练接出后面的数字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往前数。笔者:“32?”学生:“31、30、29、28、27。”这样数数的难度相对较大,但是学生的兴致也会随之提高。后面笔者继续升级游戏,即还是向前数数,但是要从最小的数开始数。比如32,学生要接的是27、28、29、30、31。这样的难度更大,但是也更能提高学生的数感。教师可以将这个游戏延伸到课后,让学生之间自主展开数字接龙练习,持续提高学生的数感。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同时应通过生活情境创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设计趣味问题和游戏等方式,多元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感。
其他文献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只讲形式,不注重实效,令课堂教学“臃肿”的现象。这种课堂看似热闹,实则高耗低效。那么,怎样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减肥”,使阅读教学脉络清晰、训练扎实、学生学有所获呢?笔者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教学中尝试了“点、线、体、场”的教学策略,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学习内容集中一个“点”  每篇课文都有一个核心的内容,它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阅读教学“简化”的抓手。选
一、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目标,建构深度学习序列  在借鉴高阶学习目标行为动词(分析、讨论、评价、分类、识别、预测、比较、证明、概括、推断、汇报等),学生高阶思维与能力发展目标可以定为: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具体指分类能力、比较能力、表征能力、概括能力;洞察辨析知识的能力,具体指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关联能力;知识建模迁移的能力,具体指建模能力、证明能力、图解能力、评价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具体指动手操作能力
提升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修养, 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尤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 要加强学生社会主义公民
期刊
红色土地蕴藏着精神之钙,红色故事是教育学生最生动的教材。而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国情历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将红色资源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自我觉醒、自我认知、自我成长。  一、创新教学形式,优化红色资源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红色资源,突出红色精神对学生实践的引领与内化作用。过去比较常态化的做法是通过图片观看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rn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霄.”rn自然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关山草原这一片世外之地.古往今来,人们把关山看作一个不可
期刊
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悲剧美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鉴赏语言特殊性的过程中,学生能了解戏剧情节,探究人物身份,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在鉴赏冲突实
翻转课堂是现代课堂教学发展的进步.其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升了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精神,迎合了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一方面,教师只有对教材钻研透彻,才能达到有深度的教学。另一方面,教材呈现出来的往往是概括性的内容,无法详尽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无法有效展示数学知识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意义等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粗浅地看教材,是无法准确把握其编写意图的。因此,教师除了要通读全套教材,精读课时内容,也要研读教学参考用书,才能进一步理解教材,进行深度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细节构成数学教学活动,细节能彰显课堂智慧、孕育深刻哲理、反映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应关注教学细节,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这也是追求教学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的有效手段。  一、情境创设,促进有效  数学教学应从问题开始,可以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或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新知,从而促进有效教学。同时,情境的创设要把握细节,在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巧妙架设桥梁,让学生
研学发展rn|研学发展rn我国研学旅行尚未发展成熟,各个地区学校仍在不断探索研学旅行课程,学术界的学者也在进行理论研究,尝试开发各个地区的研学旅行资源.目前,各界对研学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