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的重点是将学生培养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将学生的知识范围拓展到了一定的宽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效地体现出核心素養的本质和内涵。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近年来,一些小乐器也逐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口琴体积小、容易携带、容易上手、音色独特而且有固定的音高,十分适合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阐述了口琴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对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帮助,目的在于通过口琴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关键词:口琴;小学音乐;音乐素养
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和美学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识别和鉴赏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音乐教育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将音乐教学过于知识化和理性化的弊端,忽略了音乐教育中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使得小学生逐渐对音乐课产生烦躁和厌学的情绪。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自从来到了新学校,看到校园里人人都会随身携带一把口琴,时时都能听到悠扬的琴声,顿时觉得自己像是沉浸在一片音乐的海洋中。在课堂上,学生总是习惯地拿着口琴吹一吹新学的曲子。一把把小口琴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也奏响着这些农村孩子的音乐之声。口琴进课堂,不仅使学生乐学善学,更能使音乐教学丰满,艺术表现形式更丰富、完整,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口琴改变传统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一个过程。长期以来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接受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自读自悟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口琴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学习,其目的是在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音乐素养的同时,学会口琴吹奏技巧。
(一)口琴的吹奏,让课堂多了份灵动
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口琴的教学,使得课堂模式更加灵动。在教授歌曲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上课时随手一抽,一支小小口琴就可放在嘴边吹奏,特别方便。当歌曲舒缓时,加入手震音的配合,音乐情绪就马上出来了,幽远绵长;在歌曲的节奏感较强时,加入“宽嘴和弦”的节奏配合,课堂气氛马上就会活跃、灵动起来,此时再加上打击乐器的配合,课堂气氛可以达到高潮,学生会更有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歌曲。在教授欣赏曲目时,除了唱一唱主题旋律,还可以随手拿出口琴吹一吹主题旋律,学生会在学习吹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去主动探究乐谱和节奏,达到吹奏准确的目标。这样就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练习中不仅学到了口琴吹奏的技能,而且提升了兴趣,同时也挖掘了自身的音乐潜力,提高了音乐赏析能力。
(二)口琴的辅助,使课堂多了份扎实
有效性是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有效性不高。特别是在教授多声部的歌曲时,我常常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我常常这样反思着。
如,在教学五年级《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时,我先直接进行低声部的演唱教学,待到低声部总体唱准后再进行高声部的学习,接着分配一、二大组唱高声部,三、四大组唱低声部。一整合,发现学生在演唱第一部分时还是能配合起来的,而演唱到第二部分就乱糟糟了,高低声部乱窜,明显就跑偏了许多,而且中间还时不时地掺杂着零零碎碎的口琴声音,我马上意识到可以邀请每组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几位同学进行吹奏,辅助整个组的旋律音准。很快,我的想法得到了证实,同学们聆听着本组同学口琴的旋律,轻声地和着,二声部的感觉又显现出来了。正当我得意洋洋的时候听到了中间两个相邻大组的走调情况比旁边靠墙的两个大组严重。怎样解决呢?我决定重新分组,指定中间两组同学不唱,就是纯吹奏,更有效地帮助本声部的音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同学们在口琴的吹奏下确实更快地找准了自己的声部音准。然后我又让两小组同学加入演唱队伍中去,唯独留下最中间的两小组(左边吹奏高声部,右边吹奏低声部),在演唱歌曲时,课堂气氛就变得非常和谐有序。最后,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去关注另一个声部的走向,并在黑板上用图形谱的方法画了上下两条旋律线,上面高声部旋律走向,下面低声部旋律走向,让同学们更清楚地辨别和演唱。这样培养了音准、节奏感,调动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对音乐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口琴陶冶学生,助力音乐素养的提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原因,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学习过程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在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首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动力。因此,如何使学生对音乐教学保持持续不断的兴趣是我们的研究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我校的兴趣班团队——口琴社团,它一直是学校非常重视的一支队伍,每逢社团招新,校领导总是先让音乐组老师选人,挑选出各班优秀的吹奏小能手。他们都是怀着对小小口琴的喜爱平时勤奋练习,已在班级中崭露头角。有了校口琴队如此名声在外的底气,有了贝斯、和弦这两种新型口琴的伴奏,队员们的学习兴趣怎会不被激发。在最初的兴奋、激动的状态过后,笔者也考虑到每周的常规性练习还是会有听觉疲劳的阶段,如何在常规的练习中自然生成新鲜的、有趣味性的,能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关注度的教学环节,成了我的研究方向。
上周五的下午,口琴队的学生如平常一样坐在音乐教室里进行口琴的吹奏练习。这次的任务是培养多声部协调、统一的合作。在吹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曲子时,我先进行四声部的合奏练习,高音口琴和低音口琴练习吹奏三度音程和五度音程关系的音,和弦口琴和贝斯口琴练习吹奏底下的伴奏,为其吹节奏、打拍子。 起初,各声部自信满满,能跟着老师的指挥熟练地吹奏旋律,接着,我就让各个声部依次进入,结果问题就出来了,学生在声部配合的环节上只顾得上自己的声部,没有学会很好地倾听其他声部的节奏,现场一团混乱。学生安静下来寻找原因,思考如何与其他声部做好配合。我让同学们组成四人或八人小组,每组必须保证四声部的完整性,在每组的吹奏过程中寻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思考后告诉我很多种解决途径:方法一:在吹奏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看同一小节的其他声部,最好是以高声部为准,一边聆听高声部的旋律一边看自己的简谱,就能有效进行声部配合;方法二: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歌曲。强弱规律是:强弱。吹奏时注意看老师的指挥手势,打的强拍就是每小节的第一个音,那么吹奏的第一个音和老师打拍子的第一个重音相对应,这样也能有效进行声部配合;方法三,用课堂打击乐器辅助口琴进行训练也能有效进行声部配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看到学生自豪的神情,我不禁暗暗窃喜,喜的是按捺住了自己,没有直接把我积累到的经验说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去发现,这样学生既主动找到了方法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心,更乐于吹奏接下来的歌曲,我何乐而不为呢!
口琴教学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口琴吹奏曲目的选择和练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既可以赏析这些口琴吹奏曲目,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素养。而课外活动也是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较好途径。如,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乐器大全赏析,吸引那些对不同乐器和音乐感兴趣的小学生共同参与,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也能使学生在口琴吹奏过程中接触到很多经典的音乐作品,通过口琴的学习,学到音乐的知识,体验音乐的魅力,加深对音乐深层次的认识和学习。
(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曲风
将口琴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不同风格歌曲的认识和了解。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在口琴吹奏的选曲时,要以小学生对流行歌曲感兴趣为契机,将流行音乐的历史、分类及发展历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以及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加深学生对世界音乐知识的了解和吸收。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口琴吹奏曲目,曲目内容根据流行音乐的不同风格,让学生进行赏析,然后进行吹奏。同时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风格,像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是美国黑人在艰难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布鲁斯(Blusc)和拉格泰姆(Ragtime),在中国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爵士乐中的音乐风格,创作出了一大批爵士乐风格的流行歌曲。
(三)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和创造力
实际上,小学音乐教育中乐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音乐欣赏打好基础。新的课程標准也规定了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口琴教学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正好是以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和贴近实际生活为契机,选择吹奏的曲目时,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曲目为主,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既能练习口琴吹奏技能,又能学习到流行音乐的相关知识,体验到流行音乐的魅力,同时加深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深层次认识和学习。
口琴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通过口琴吹奏技巧的教授,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教学生学习乐谱的相关知识,像音高、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培养学生的音准及节奏感,最主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整体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韦仰月.小学音乐口风琴“唱与奏互动”的教学探索[J].2014(5):128,137.
[2]曹理.小学口琴教学中的音乐教学论新编[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2013(4).
关键词:口琴;小学音乐;音乐素养
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和美学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识别和鉴赏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音乐教育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将音乐教学过于知识化和理性化的弊端,忽略了音乐教育中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使得小学生逐渐对音乐课产生烦躁和厌学的情绪。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自从来到了新学校,看到校园里人人都会随身携带一把口琴,时时都能听到悠扬的琴声,顿时觉得自己像是沉浸在一片音乐的海洋中。在课堂上,学生总是习惯地拿着口琴吹一吹新学的曲子。一把把小口琴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也奏响着这些农村孩子的音乐之声。口琴进课堂,不仅使学生乐学善学,更能使音乐教学丰满,艺术表现形式更丰富、完整,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口琴改变传统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一个过程。长期以来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接受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自读自悟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口琴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学习,其目的是在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音乐素养的同时,学会口琴吹奏技巧。
(一)口琴的吹奏,让课堂多了份灵动
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口琴的教学,使得课堂模式更加灵动。在教授歌曲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上课时随手一抽,一支小小口琴就可放在嘴边吹奏,特别方便。当歌曲舒缓时,加入手震音的配合,音乐情绪就马上出来了,幽远绵长;在歌曲的节奏感较强时,加入“宽嘴和弦”的节奏配合,课堂气氛马上就会活跃、灵动起来,此时再加上打击乐器的配合,课堂气氛可以达到高潮,学生会更有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歌曲。在教授欣赏曲目时,除了唱一唱主题旋律,还可以随手拿出口琴吹一吹主题旋律,学生会在学习吹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去主动探究乐谱和节奏,达到吹奏准确的目标。这样就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练习中不仅学到了口琴吹奏的技能,而且提升了兴趣,同时也挖掘了自身的音乐潜力,提高了音乐赏析能力。
(二)口琴的辅助,使课堂多了份扎实
有效性是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有效性不高。特别是在教授多声部的歌曲时,我常常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我常常这样反思着。
如,在教学五年级《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时,我先直接进行低声部的演唱教学,待到低声部总体唱准后再进行高声部的学习,接着分配一、二大组唱高声部,三、四大组唱低声部。一整合,发现学生在演唱第一部分时还是能配合起来的,而演唱到第二部分就乱糟糟了,高低声部乱窜,明显就跑偏了许多,而且中间还时不时地掺杂着零零碎碎的口琴声音,我马上意识到可以邀请每组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几位同学进行吹奏,辅助整个组的旋律音准。很快,我的想法得到了证实,同学们聆听着本组同学口琴的旋律,轻声地和着,二声部的感觉又显现出来了。正当我得意洋洋的时候听到了中间两个相邻大组的走调情况比旁边靠墙的两个大组严重。怎样解决呢?我决定重新分组,指定中间两组同学不唱,就是纯吹奏,更有效地帮助本声部的音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同学们在口琴的吹奏下确实更快地找准了自己的声部音准。然后我又让两小组同学加入演唱队伍中去,唯独留下最中间的两小组(左边吹奏高声部,右边吹奏低声部),在演唱歌曲时,课堂气氛就变得非常和谐有序。最后,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去关注另一个声部的走向,并在黑板上用图形谱的方法画了上下两条旋律线,上面高声部旋律走向,下面低声部旋律走向,让同学们更清楚地辨别和演唱。这样培养了音准、节奏感,调动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对音乐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口琴陶冶学生,助力音乐素养的提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原因,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学习过程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在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首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动力。因此,如何使学生对音乐教学保持持续不断的兴趣是我们的研究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我校的兴趣班团队——口琴社团,它一直是学校非常重视的一支队伍,每逢社团招新,校领导总是先让音乐组老师选人,挑选出各班优秀的吹奏小能手。他们都是怀着对小小口琴的喜爱平时勤奋练习,已在班级中崭露头角。有了校口琴队如此名声在外的底气,有了贝斯、和弦这两种新型口琴的伴奏,队员们的学习兴趣怎会不被激发。在最初的兴奋、激动的状态过后,笔者也考虑到每周的常规性练习还是会有听觉疲劳的阶段,如何在常规的练习中自然生成新鲜的、有趣味性的,能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关注度的教学环节,成了我的研究方向。
上周五的下午,口琴队的学生如平常一样坐在音乐教室里进行口琴的吹奏练习。这次的任务是培养多声部协调、统一的合作。在吹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曲子时,我先进行四声部的合奏练习,高音口琴和低音口琴练习吹奏三度音程和五度音程关系的音,和弦口琴和贝斯口琴练习吹奏底下的伴奏,为其吹节奏、打拍子。 起初,各声部自信满满,能跟着老师的指挥熟练地吹奏旋律,接着,我就让各个声部依次进入,结果问题就出来了,学生在声部配合的环节上只顾得上自己的声部,没有学会很好地倾听其他声部的节奏,现场一团混乱。学生安静下来寻找原因,思考如何与其他声部做好配合。我让同学们组成四人或八人小组,每组必须保证四声部的完整性,在每组的吹奏过程中寻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思考后告诉我很多种解决途径:方法一:在吹奏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看同一小节的其他声部,最好是以高声部为准,一边聆听高声部的旋律一边看自己的简谱,就能有效进行声部配合;方法二: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歌曲。强弱规律是:强弱。吹奏时注意看老师的指挥手势,打的强拍就是每小节的第一个音,那么吹奏的第一个音和老师打拍子的第一个重音相对应,这样也能有效进行声部配合;方法三,用课堂打击乐器辅助口琴进行训练也能有效进行声部配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看到学生自豪的神情,我不禁暗暗窃喜,喜的是按捺住了自己,没有直接把我积累到的经验说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去发现,这样学生既主动找到了方法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心,更乐于吹奏接下来的歌曲,我何乐而不为呢!
口琴教学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口琴吹奏曲目的选择和练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既可以赏析这些口琴吹奏曲目,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素养。而课外活动也是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较好途径。如,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乐器大全赏析,吸引那些对不同乐器和音乐感兴趣的小学生共同参与,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也能使学生在口琴吹奏过程中接触到很多经典的音乐作品,通过口琴的学习,学到音乐的知识,体验音乐的魅力,加深对音乐深层次的认识和学习。
(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曲风
将口琴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不同风格歌曲的认识和了解。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在口琴吹奏的选曲时,要以小学生对流行歌曲感兴趣为契机,将流行音乐的历史、分类及发展历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以及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加深学生对世界音乐知识的了解和吸收。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口琴吹奏曲目,曲目内容根据流行音乐的不同风格,让学生进行赏析,然后进行吹奏。同时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风格,像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是美国黑人在艰难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布鲁斯(Blusc)和拉格泰姆(Ragtime),在中国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爵士乐中的音乐风格,创作出了一大批爵士乐风格的流行歌曲。
(三)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和创造力
实际上,小学音乐教育中乐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音乐欣赏打好基础。新的课程標准也规定了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口琴教学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正好是以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和贴近实际生活为契机,选择吹奏的曲目时,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曲目为主,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既能练习口琴吹奏技能,又能学习到流行音乐的相关知识,体验到流行音乐的魅力,同时加深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深层次认识和学习。
口琴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通过口琴吹奏技巧的教授,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教学生学习乐谱的相关知识,像音高、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培养学生的音准及节奏感,最主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整体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韦仰月.小学音乐口风琴“唱与奏互动”的教学探索[J].2014(5):128,137.
[2]曹理.小学口琴教学中的音乐教学论新编[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