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别人的发言,长期忽视,很容易造成学生不会听课。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倾听 和谐课堂 情境 习惯
“学会倾听”是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但低年级学生由于不随意注意、直观思维占主导,凭兴趣做事,很难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独立思考课本中出现的问题,更不会认真去聆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教师长期忽视,很容易造成学生不会听课,不会思考,不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那么该如何培养和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一、注入情感,体会倾听的内涵
一堂成功的课,是师与生共同经营的。“说”与“听”是课堂上最重要的两个学习渠道。教学中,老师要科学地建立“说”与“听”的默契关系,让发言者有成就感,倾听者有收获感。从这层意义而言,耳朵吸收存储信息的功能就越居于眼睛之上。在调动思维,强调课堂需要解放学生的口、眼、鼻、手、心的同时,教师千万不能忘记打开学生的耳朵,引领他们“听世界”,教会学生既要奔放地索求知识,无拘地诠释理解,又要能沉下心气来吸收他人的智慧,兼容并蓄,多维度开发学习潜力。“春风大雅容万物”,理想的课堂应该如春天般源源不断地涌动着生命力,学生应该如春风一般自由地展现,优雅地倾听。
二、引导方法。明确倾听的要求
其实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认真“倾听”。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性的要求。告诉他们:“倾听”时眼睛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不能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同时让其懂得“倾听”时要听清楚别人说的每一句话,不能随便插嘴打断对方的话,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合三为一。
三、创设情境,激发倾听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么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想方设法寻找和创造乐趣,创设教学情景,如引入一定的故事或谜语,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这样就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我在讲《“黑板”跑了》这篇课文时,我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天性,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适时地给同学们讲居里夫人、牛顿的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情境中。为什么这些科学家都能取得如此成就呢?你喜欢谁?为什么?以后的学习中准备怎么做?精彩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故事一结束,通过语言的渲染,学生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可见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情境中养成倾听的习惯。
四、用心示范,沟通倾听的途径
只有以用心倾听学生心声为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实现个性化的转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运用表扬语方面之所以能做到自然贴切、生动有趣,而且极具针对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于老师能自始自终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只有用心倾听,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暴露出在读、思、议过程中的不足与偏颇,所以说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的任务。在倾听时教师有时要适当协助发言。因为低年级学生在发言时经常会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不懂,也就听不住了。教师应该及时通过提醒、诱导来协助学生发言,这样既可以帮助发言者树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尊重,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需过多地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
五、积极鼓励,品尝倾听的喜悦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扬会给学生巨大的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和快乐。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一个微笑、一个拇指,都会引发他们内心的快乐以及更专注的倾听。教师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容易养成“听”的习惯。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教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倾听,会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 倾听 和谐课堂 情境 习惯
“学会倾听”是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但低年级学生由于不随意注意、直观思维占主导,凭兴趣做事,很难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独立思考课本中出现的问题,更不会认真去聆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教师长期忽视,很容易造成学生不会听课,不会思考,不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那么该如何培养和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一、注入情感,体会倾听的内涵
一堂成功的课,是师与生共同经营的。“说”与“听”是课堂上最重要的两个学习渠道。教学中,老师要科学地建立“说”与“听”的默契关系,让发言者有成就感,倾听者有收获感。从这层意义而言,耳朵吸收存储信息的功能就越居于眼睛之上。在调动思维,强调课堂需要解放学生的口、眼、鼻、手、心的同时,教师千万不能忘记打开学生的耳朵,引领他们“听世界”,教会学生既要奔放地索求知识,无拘地诠释理解,又要能沉下心气来吸收他人的智慧,兼容并蓄,多维度开发学习潜力。“春风大雅容万物”,理想的课堂应该如春天般源源不断地涌动着生命力,学生应该如春风一般自由地展现,优雅地倾听。
二、引导方法。明确倾听的要求
其实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认真“倾听”。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性的要求。告诉他们:“倾听”时眼睛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不能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同时让其懂得“倾听”时要听清楚别人说的每一句话,不能随便插嘴打断对方的话,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合三为一。
三、创设情境,激发倾听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么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想方设法寻找和创造乐趣,创设教学情景,如引入一定的故事或谜语,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这样就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我在讲《“黑板”跑了》这篇课文时,我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天性,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适时地给同学们讲居里夫人、牛顿的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情境中。为什么这些科学家都能取得如此成就呢?你喜欢谁?为什么?以后的学习中准备怎么做?精彩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故事一结束,通过语言的渲染,学生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可见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情境中养成倾听的习惯。
四、用心示范,沟通倾听的途径
只有以用心倾听学生心声为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实现个性化的转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运用表扬语方面之所以能做到自然贴切、生动有趣,而且极具针对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于老师能自始自终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只有用心倾听,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暴露出在读、思、议过程中的不足与偏颇,所以说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的任务。在倾听时教师有时要适当协助发言。因为低年级学生在发言时经常会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不懂,也就听不住了。教师应该及时通过提醒、诱导来协助学生发言,这样既可以帮助发言者树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尊重,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需过多地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
五、积极鼓励,品尝倾听的喜悦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扬会给学生巨大的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和快乐。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一个微笑、一个拇指,都会引发他们内心的快乐以及更专注的倾听。教师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容易养成“听”的习惯。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教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倾听,会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