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三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之途径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JONE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就相对滞后。纵观历届中考阅卷情况,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历来是考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其症结在于写作内容贫乏,用汉语思维方式造句。谋篇布局与衔接能力弱等方面。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初三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加大词汇、句型用法训练
  
  词汇是组句的基本材料,而句子则是写文章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词句抓起。
  1.以动词为核心,进行组句训练。因为动词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在初三系统复习时,我一直抓住动词这个核心,对学生进行造句训练。
  (1)注意易混词间的区别。
  (2)注意动词形式的变化。这是汉语与英语的根本区别之一,也是遣词造句的关键。不掌握动词的形式变化,则无法表达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时态)、说话人的语气以及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语态)。
  (3)注意动词的搭配形式。不同的动词有不同的搭配形式,同一动词的不同搭配含义也不同。
  除了要抓好动词的使用之外,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词类:介词和冠词。这两类词虽为虚词,但使用频率相当高,几乎造句必用。介词除了与动词搭配外,还可与名词、代词等构成介词短语,在初三阶段这些都要集中加强记忆和训练。
  2.加大基本句型训练。从词到句,由句到篇,句子可谓是最重要的一环。句子写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语篇的效果。初三学生正处在语言的丰富阶段,有的学生作文写得很长,句子也没错,可读起来总觉得别扭。那是因为这些作文的语言不丰富,缺少变化,一个句型用到底。所以,为了提高写作档次。我平时对学生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训练:
  (1)适当地用一些词组、短语来代替一些单词,以增加文采。
  (2)尽量使用恰当的同义词或词组来代替上文已出现的词,以避免重复。
  (3)注意使用不同结构、不同长度的句子,尽量使句型多样化,避免单调。
  (4)改变句子结构。不要一味地都是主语开头,接着是谓语、宾语,最后再在句末加上一个时间或地点状语。我们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成分(如状语)提前,放于句子的开头,也可用一些倒装句、强调句或感叹句,使整篇文章读起来跌宕起伏,为文章增添新意。
  (5)连接成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合句,将意义相关的几个句子用一定的连接方式连接起来,使全文结构紧凑,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常见的过渡用语有:①表示并列或递进的,如what’s more,besides等;②表示转折的,如but,however等;③表示举例或例证的。如for example等;④表示强调的,如also等;⑤表示时间或顺序的,如first(of all),finally等;⑥表示因果关系的,如because,thanks to。so,therefore等;⑦表示结论或摘要的,如in a word等。
  
  二、多读、多背好文章
  
  一般来说,听与读的训练量必须几十倍地多于说与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我们学汉语讲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英语也应这样。多读多背好文章、好句子、谚语、俗语,写书面表达时适当引用,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这些句子、文章往往就在我们身边。我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多留意,多收集素材,并能坚持多读、多背好句子或好文章,以便轻松写出高水平的英语作文。
  
  三、亲自实践,动手写作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仅仅掌握了写作技巧,熟背了大量文章,不亲自动手实践还是不行,没有一成不变的文章让你照搬。
  动手写作,好处有二。第一练字,可写出一手整洁、漂亮的handwfiting;第二可查错补缺,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便于老师或同学帮着修改、订正。一星期至少要练写两篇,纠正之后抄写于固定的本子上。这样日积月累,考前只要翻翻自己的“作文本”,即可胸有成竹。
  总之,写好英语作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平时的训练积累,以得水到渠成之功。我深信,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学生一定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一、影视资源的开发者    教师首先应承担影视资源开发者的角色,影视信息的收集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获取:一是直接到新华书店或其他音像店里去买(由本学科的教师亲自去选才更确保影像资料的实用性);二是经常光顾网上音像店,像“当当音像书店(www.dangdang.com)”、“卓越音像书店”(www.ioy.con),都有大量的音像资料,有时能买到可遇而不可求的纪录片;三是经常浏览《中国电视报》,留
复习课是一种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深化基础的课型。复习课教学的主要环节,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对学生大脑皮质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的过程。上好复习课能达到整体记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温故而知新”,强调了复习的重要,但由于多年固定的复习模式,使学生一提起复习课便没有了兴趣。为了克服学生的审美疲劳,复习课确实需要老师们动脑
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在课程改革浪潮推动下,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不少新的探索和尝试。在追求素质教育理念下,它强调社会性与个体性统一,注重生活化,使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更客观,教与学更易于操作。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仍然觉得这门课程空洞、枯燥、乏味。   究竟如何扭转学生这种消极心理定势,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上下工夫。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素质教育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鼓励学生实践创造,逐步使他们形成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学风。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古语云:“学始于思,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由于略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因此,老师们对这类课文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精读课文,长期以来略读课的教学往往处在认认字词,读读课文的水平。其实略读课文当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鲜活的文本沉睡在师生心灵的角落里,渐渐失去了生命的亮色。如何让这一宝贵的资源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魅力,让略读课重新恢复生命的亮色呢?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略读
历史科目,一向是学生感到比较头痛的科目,也是学生历来不够重视的科目,因为历史科目内容繁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纷繁复杂,而且不少历史事件时代久远,离现实较远。因此,不少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冷落历史科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正学生不重视历史科目的错误倾向,端正学生的
2006~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全国卷)均采用材料作文命题方式,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畫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此类作文,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常常是一个小故事、一则寓言、一幅漫画、一首诗歌、一组对话、几句相同或相反的名言或俗语等等。审题时必须整体把握材料,弄懂
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正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从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还是评价机制来看,无不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一、从培养目标看,高中政治新课程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在保持了以往命题的成功之处之外,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浓厚的人文色彩、凸显的科学意蕴和鲜活的试题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为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笔者仅就客观题部分进行浅析,以求教于诸位方家,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开放:拓展能力培养和考查的空间    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这是新
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明言知识”或“言名知识”等,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表示的知识”,在教材中是显而易见的。所谓隐陛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通常是指课本文字没有直接表述而实际上隐藏在其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联系。在历史课本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或是经验不足,很多教师对隐性知识尚未给予充分的重视。